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横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习。"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提及习作,学生是"横眉冷对习作题,俯首狠咬钢笔头",教师也是摇头叹气,无可奈何。习作教学陷入如此困境,不由得广大师生疾呼:"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横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习。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5.
当前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习作心理障碍没能得到及时沟通、排解。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着力矫正他们的习作心理:注意习作情绪的阶段性,体现习作指导的层次性,实现习作活动的形象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习作心理障碍没能得到及时沟通、排解.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着力矫正他们的习作心理:注意习作情绪的阶段性,体现习作指导的层次性,实现习作活动的形象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  相似文献   

8.
漫画,是一种以简洁的线条、夸张的技法、奇特的造型来表现丰富内涵与幽默情趣的艺术形式。小学生对漫画"情有独钟",恰如其分地运用漫画,开展习作教学,常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咀嚼生活百味,陶冶生命情操,开启多元思维,享受习作乐趣。  相似文献   

9.
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教学的难点,学生感到作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因此缺乏习作的兴趣。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什么仍旧不能自由地抒写生活,为什么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影响学生习作快乐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忽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不想写;(2)缺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写;(3)脱离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不愿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注意积累作文素材,以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通过教与练、扶与放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习作,将改变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逐步养成勤于动笔、快乐习作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习作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是学生畅写的摇篮。把习作教学与学生的快乐生活及自身的健康成长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文玲 《甘肃教育》2014,(22):84-84
正快乐习作就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积极主动地写作,积极主动地评价,使快乐始终贯穿于习作教学中。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农村学生乐于写作,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丽,享受习作的快乐呢?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作了以下的思考和探究。一、习作教学的困境1.习作教学未架起素材与表达的桥梁,学生不会写。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在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应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长期以来,在习作训练中,大多数教师即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习作,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现在教习作须注入习作是生活的需要这样的思想,不再是像以前学生读书时的应试型习作,而应从生活需要出发。尤其是小学生,更要教会他们从实际生活中获得习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因此缺乏习作的兴趣。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什么仍旧不能自由地抒写生活,为什么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影响学生习作快乐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忽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不想写;(2)缺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写;(3)脱离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不愿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用自己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叩开学生乐于习作的那扇窗是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写真情实感之作,抒内心深处之情,使学生真实的情感在习作中自然流淌。那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7.
李素玲 《文教资料》2012,(26):195-19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训练。怎样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地写作文呢?本文提供了笔者在多年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品味生活,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多元评价,撬动兴趣习作的支点。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学生的习作训练,都是在老师规定的题目、限定的内容、指定的方法中进行的,发挥不出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在学生习作训练中,以激发习作兴趣为前提,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用“我”之笔,写“我”之见,抒“我”之情,扬“我”之趣,效果颇佳。一、注意命题的针对性习作命题要尽可能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愿写、乐写,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从习作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要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引导学生参与游戏,点燃快乐;带领学生走近生活,感受快乐;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创造快乐;引领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相似文献   

20.
李志贞 《亚太教育》2019,(10):178-178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且不亚于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强调“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面对如此重要的作文教学,如何改变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寻求到“快乐习作”的最佳打开方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将从“消除束缚——我要表达”“激发兴趣——我想表达”“紧扣生活——我会表达”等三方面谈谈自身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