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仁明、卢凤鹏编著《墨守辞典》,承上启下,推陈出新,汲取前人训诂考证和义理研究成果,树立编撰墨学专书辞典的典范,是学术界的盛事,墨学史的里程碑,辞书界的创举,对中国语言和军事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工具性意义;对弘扬墨家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墨守,即墨翟之守,坚固防守,也叫善守,即最佳防守。墨守和善守,是墨家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思想,有重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墨子》的军事思想由墨家后学总结,集中体现在“城诸篇”中,是墨学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后期墨家正是在所谓墨家“十论”的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发展完备了墨家的军事思想。因此,理顺墨家军事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墨学最为深邃的内在精神。本主要从军事后勤和军事人才两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墨家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3.
墨子节用经济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与墨学在先秦并称为显学,而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墨学逐渐沉寂下来,以至几乎成为绝学.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墨家思想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鉴墨家学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它比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及政治发展的要求.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出的节用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4.
墨家关于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剑犹甲,死生也”,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辩证法;“守则固,诛则强”;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守城以亟伤敌为上”:积极防御的战术原则等三个方面。墨家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反映了战争的矛盾,本质和规律,是其积极防御的战略技术原则的哲学基础,对现代和未来的人民防御战争,反侵略战略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仁明、王兆春和黄朵著<墨经辞典>,取精用宏,综合创新,采撷百年来<墨经>训诂考证和义理研究成果,树立<墨经>专书辞典的典范,是学术界的盛事,墨学史的里程碑,辞书界的创举,对中国语言、逻辑、哲学、科学和思想史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绝两千年的<墨经>研究,传承墨家科学人文精神,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与墨学在先秦并称为显学,而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墨学逐渐沉寂下来,以至几乎成为绝学。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墨家思想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鉴墨家学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它出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及政治发展的要求。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出的节用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仁明、王兆春和黄朵著《墨经辞典》,取精用宏,综合创新,采撷百年来《墨经》训诂考证和义理研究成果,树立《墨经》专书辞典的典范,是学术界的盛事,墨学史的里程碑,辞书界的创举,对中国语言、逻辑、哲学、科学和思想史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绝两千年的《墨经》研究,传承墨家科学人文精神,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墨在先秦并称显学,汉代独尊儒术,墨学一度中绝,但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中,其思想的精髓一直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彻底消亡。近三十年来,墨学开始逐步受到哲学、史学、教育学等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教育学方面,墨家以其独具特色的科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而巨大的作用,诸多学者都对其有丰富的论述;此外,在对墨子的研究中,孔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墨家学派在秦汉时代走向衰微 ,但是墨学精神并未灭绝。一方面 ,墨学对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仍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 ,墨学成为中国学术演变的知识基础 ,融合到其他思想系统中去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先秦诸子思想在秦汉时期的演进主要围绕四条主线 :儒、道、法、杂四家 ,墨学对这四家思想发展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并主要依附道教而流传。  相似文献   

10.
墨学尽管从秦汉后日益衰落,但却衰而未绝,如地火,如暗流,生生不息,在儒道佛的夹缝中顽强生长。应该说,古代中国之所以在军事、逻辑、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墨学功不可没。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培育、健全的过程中,墨家思想发挥了无法替代作用。在今天看来,这些思想依旧熠熠生辉、绚烂夺目。不仅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汲取墨学的营养,而且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呼唤着新墨学的降生。陈克守、桑哲近期出版的专著《墨学与当代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于1997年8月20日至23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12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专著13部、学术论文近百篇.学者们就以下论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墨学与其他诸子学派的关系及在齐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有学者将墨子思想与先其而生的晏婴思想加以比较,认为墨子的诸多进步思想,如反对不义之战、反对厚葬久丧等都从晏婴思想中汲取了“营养”.有学者将墨子与稍后的孟子作比较,从二者宇宙观、政治观、审美观的异同入手探讨.认为孟子在对墨家学派进行批判的同时,对墨家思想亦有所继承和借鉴.另有学者从孟子所处社会背景及其治世主张出发,指出孟子在建构自己的学说时对墨学有所吸取和继承,主要表现在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观点两个方面,这种吸取和继承是非自觉的.有学者认为《尚书》虽是儒家的根本经典,但其流传与编辑都与墨子有着很大关系.有学者指出,儒家经典《礼运》篇中的“大同”、“小康”思想,是由墨子学说演化而来的.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齐鲁大地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墨学,而墨学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又以其独特的思想及成就转而丰富了齐鲁文化的宝库,并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足球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树立积极防守的思想,而且要具备较全面的防守技术.个人防守技术直接关系到全队防御体系的坚固程度,全队防御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恽津  钟灿 《华章》2010,(11)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作为中国军事思想的一部分,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思想先导,对近代中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斗争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军队体制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都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虽然近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是短暂的,但其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墨家学说不但主张非攻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而且军事思想突出,尤其是注重战争中的防御策略和技术,这就使得墨家学说在理论上和文化上都与秦国有很高的契合度。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成为墨家子弟的活动中心。吕不韦为相之时,墨家学说更是被其有选择的纳入自己的治国理论体系中。由于秦国大一统之后,墨家学说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即用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最终被挤出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5.
墨家学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层面的,研究中国武术不能忽视墨家思想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墨家思想人民性对武术传播的影响、墨家思想-侠文化-武德传承、墨家军事策略对武术攻守技术的影响、墨家教育思想对武术教育的启示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许多著名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他的学说主要有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统治思想、逻辑思想等。墨子思想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哲学上的建树,是其他先秦诸子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7.
墨家思想文化对日本古代思想文化曾发生一定作用。在日本的加贺藩主旧藏本、茅坤校本、芝城铜活字版本、内阁文库藏批选残本、浦字号载本、江户须原屋平左卫门须原屋茂兵卫刊印本、箕林书房木活字刊印本、覆刊毕沅注本、《读墨子》,都是极有价值的墨学文献。将中外墨学有机结合全面审视,能对墨家思想作出更合理的定位,能对墨学在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世界的形成中的潜在功效作出正确的预期评价。  相似文献   

18.
<曾胡治兵语录>是蔡锷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此书中,蔡锷在辑录曾国藩、胡林翼有关军事方面的语录的同时,以按语的形式阐发了自己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略战术思想.他的这些军事思想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些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潇 《教学与管理》2012,(15):17-18
一、墨学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的对象墨学不仅愿意教育王侯将相,而且还把匹夫庶民当作教育对象,他提倡教育面前应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而孔子则一直主张有教无类的原则,然而他收弟子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相较而言,和儒家的"有教无类"相比墨家学说更胜一筹,墨学中"农与工肆之人同举"体现了其对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素质并  相似文献   

20.
墨学在先秦盛板一时,与儒学同尊为显学,其思想精义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创于唐代的禅宗丛林制度就有诸多墨家思想的融会与发扬:1.墨家的“兼爱无别”与丛林的“天下一家”的仁爱精神;2.墨家的“交相利”与丛林的“自利利他”的互利思想;3.墨家的“唯贤是举”与丛林的“高僧风范”的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