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婷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85-89
陈师道的诗歌创作实践与其《后山诗话》中体现的诗论存在既对应又矛盾的关系,对应关系表现为五个方面:“学诗当以子美为师”、由“有工”进至“无工”、论才与学的关系、诗写“胸中之妙”和以俗为雅;矛盾关系则体现为创作中坚持“以文为诗”而在理论上进行批评、创作中主张求新求奇而理论上主张自然两个方面。通过对这两种关系的论述,还可以推知《后山诗话》的大致成书时期。 相似文献
2.
张登勤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1):52-56
陈师道的诗歌是现实主义的,通过描写个人的生活思想感受,客观地反映了北宋后期的社会现实生活内容;在艺术上他能承古创新,形成质朴自然、沉郁凝重的艺术风格,为宋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宋荟彧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60-64
宋代文人具有强烈的结盟意识,几乎每个时期都出现过引领风气的文坛盟主。笔者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等主要作家为切入点,对北宋熙宁、元丰间的徐州文人交游唱和活动展开研究。该活动历时两年,始终以苏轼为中心,参与者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基于共同的人生志趣和文学追求,在徐州寻胜访幽、诗酒酬唱,翰墨往来不断,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这不仅为当时的文坛增添了新的因素,而且对北宋后期及后世的文学观念与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师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0(1):60-6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师道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陈师道对当时所盛行的诗、词、文、赋、诗话、笔记等各种文体都有所涉猎,而其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就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陈师道及其诗歌创作、陈师道的词及词论、《后山诗话》作者真伪、陈师道著述的版本流传考等四个方面。对其研究状况做一个综述,将有利于研究者把握现阶段的研究动向,推动陈师道研究进入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赵延彤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4,36(5):95-97
作为"江西诗派"的一宗,陈师道(号后山)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即:追求不流群俗的诗品高格,看重意挚情真的情感表达,以及崇尚句简语拙而传达的隽永诗味,形成北宋诗坛一道异样的风景。同时,受生活境遇所限,其创作格局少见雄浑阔达的盛唐气象。但倡扬其不慕虚荣不阿金贵的价值观和闭门苦吟追求文学纯粹性的创作态度对医治文坛浮躁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师道一生仕途偃蹇、生活困顿,生平经历与本朝前辈诗人梅尧臣有着惊人的相似。诗歌创作方面,陈师道曾受到过梅尧臣的影响。闭门觅句、喜好苦吟传承着梅尧臣做诗力主于勤、精雕细琢的写作特征,诗中追求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审美趣味和以此为目的所采取的创作手法则直接效法梅尧臣。另外,陈诗讲究真情实感则是对梅诗核心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陈师道曾在颍州任州学教授三年,今存创作于该地的"颍州诗"共52首。在这些作品中,陈师道不仅描绘了颍州的自然风光,而且在抒发闲适、隐逸之情时体现出对此地风土人情的热爱;即便在与亲朋好友赠答时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也与颍州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这些"颍州诗"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对"后山体"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师道的课题意识是北宋元诗人们谈诗论艺、求新求变风气与他本人个性人格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在诗学意识上以文学为人生的不朽盛事,以雅格为文学的至上追求,以换骨为格高的基本出路。这种课题意识从理论主张、创作实绩与具体作法三方面给予后世诗人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朱安义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盟主,他善于团结和奖引人才。三苏即出自他的门下,而苏轼得其教诲尤多,对欧阳修的思想和精神作了继承和弘扬,并继欧阳修之后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又一领袖。苏轼对这位恩师始终怀有深挚的感戴之情。他们不同寻常的师生情缘,足令后人动容。 相似文献
12.
张元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8-33
亲情与友情是苏轼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友人,都流露出真挚、坦率、忠诚、热烈的情感与高尚品格。他的诗词作品就是这种观念的绝好见证。 相似文献
13.
杨胜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9):1-7
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成为千古称美的文学佳话。然而,这种深厚的情谊并不是以二人的种种相同特质为表现形式的,在他们性情气质、文学个性、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实际存在着最重要的异质异貌特征,恰是这些“和而不同”的独特风貌,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与文学生涯中,取得了适合自身个性发展和他人无法取代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7):10-14
以批评柳永词为“柳七郎风味”而著称的苏轼,其实也创作了大量的“艳科词”。以对女性的描写为视点,苏轼的“艳科词”大致可分为“侍儿词”、“妻妾词”、“歌妓词”等诸种类型,且在艺术上不乏与“花间词”相类者。导致苏轼创作“艳科词”的主客观原因,既与豪放词在北宋不受欢迎、“柳七郎风味”大畅其行的社会背景相关,又与苏轼对其词学审美认识的调整与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苏洵与欧阳修以文缔交,过去通常认为其目的与作用在于为苏轼兄弟应考作铺垫和在京城立足作宣传,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考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其影响与意义要广泛深刻得多;欧、苏二人在北宋古文运动发展过程中,在"文""道"、"人""道"关系上有着不尽相同的观念,但这不仅没有影响到彼此的交往和友情,而且对古文运动的最终完成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宋文坛的两位巨子, 先生可敬者欧阳修, 后生可畏者苏轼之间, 由于人格风节才性的进相吸引, 建立了恩义有加的师传相承的关系, 凝结深笃绵长的翰墨情谊, 先后主盟文坛, 堪为诗文革新运动的前贤后彦和长耀艺海美苑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17.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刘川眉的《眉山苏洵》、刘小川的《眉山苏轼》、熊朝东的《眉山苏辙》是最近完成的研究三苏文化的重要成果。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他们研究的视角新颖,作品鲜活通透,采用立体用笔,展示了中国文化如何造就了三苏,三苏又如何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光彩,启迪我们今天该如何去认识与弘扬三苏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
王宏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4):4-8,41
苏轼是我国北宋中期文坛上的领袖,黄庭坚为苏门学士并开一代诗派。师徒之间诗文酬唱频繁,友谊非凡。从他们大量的酬唱诗文来看,二人之间的友谊体现在他们生活志趣以及人格理想上的相知相通,诗歌艺术上的交流切磋、争奇斗巧和宦海沉浮,人生遭遇中的勖勉与慰藉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