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语言理论与幼儿外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O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受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并且吸收了当代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全语言”的语言教育改革运动。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语言”运动波及国际学前教育界。古德曼(1986)最早给语言教育下的定义是:“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诸多幼儿教育研究者在推广全语言教育时均认可了这一点。全语言教育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新的语言教育观念。简单地说,全语言教育提倡的是开…  相似文献   

2.
全语言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也译作“完整语言”。它已成为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的代表性理论,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成为幼儿及小学课程的一股潮流”。全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它主要应用于英语为母语的教学。自20世纪90年代起,对英语为第二语言和其他外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全语言教学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闫荣林 《家庭教育》2007,(6X):26-27
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儿童语言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一种理论思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股思潮的影响波及了全球幼儿教育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儿童语言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一种理论思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股思潮的影响波及了全球幼儿教育界。  相似文献   

5.
杨志强 《家庭教育》2007,(8X):26-27
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儿童语言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理论思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股思潮的影响波及了全球幼儿教育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报刊为开启民智的工具,采用白话文办报,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五四”前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阵地推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等开展“大众语”运动,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解放日报》改版,实行全民办报,白话文运动成果得到巩固与深化。在白话文运动的“三部曲”中,报刊始终充当着语言变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以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Goodma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并且吸收了当代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全语言"(Whole language,也称整体语言)的语言教育改革运动。古德曼最早给全语言的定义是:"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全语言  相似文献   

8.
全语言教学理论诞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教师要从全语言的特点出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词句板块的教学也应基于全语言理论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刘晓东 《学前教育》2006,(11):10-11
儿童读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又热火起来,乃至发展为一种“运动”。对“儿童读经”,我是持反对态度的。近来读到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一文,发现目前儿童读经运动的支持者们所持的观念其实与梁启超有颇多相似。因而便觉得有必要对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做一番评论.希望这种评论有助于认清儿童读经的利弊。  相似文献   

10.
屠天源 《江西教育》2006,(12):16-16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一直处于摇摆多变之中。其重大改革就有3次。20世纪50年代末的“新数学运动”。基本上着眼于课程的改革.旨在加强数学课程的现代化?培养高技术人才。70年代。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教育热潮,强调数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儿童观的转变与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集中到一点,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到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再列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全语言教育与中国幼儿语言教育的本土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近年来国外儿童语言教育界最为重要的一种理论思潮。这种教育理论思潮,不仅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儿童语言教育方方面面的改革,而且对近年来流行于西方的幼儿园项目活动课程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语言教育的思想逐步传人我国,对我国的语言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拟从综述全语言教育的思想观念入手,再涉及国内幼儿语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有关中国幼儿语言教育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师改大运动”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20、30年代的“高师改大运动”及其论争,对当时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在我们步入21世纪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高师改大运动”却为发展当前高师教育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改革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语言问题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而语言的不断变化又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诗歌的艺术风貌。一个民族诗歌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语言自身的内部运动。台湾诗歌语言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30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突出表现为诗歌语言风格的变化,即由“欧化”到“白话”、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精神化到肉身化和科技化;其次表现为语言资源的开发,即“方言”(闽南语)入诗。  相似文献   

15.
纵观整个20世纪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的轨迹,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基础”运动是美国高中课程从此转向“振兴基础“的一个转折点。美国高中课程在20世纪前大半个世纪“失衡”发展的轨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语言习得论认为,人主要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接触或语言的输入,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语言。20世纪50年代,N.Chomskey提出,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应于语言学习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 ageacquisition device),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这第一语言习得规律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被称为具有“十二级飓风”能量的“绿色政治运动”。伴随着绿色政治运动的勃兴产生出来并把绿色政治运动不断推向高潮的核心领导力量,正是西方各国的绿党。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美国20世纪50年代个人主义兴起,品格教育成为“一抹斜阳”,视为道德教育的钟摆开始向左摆动的话,那么,20世纪70年代,以相对主义和浪漫自然主义为指导的“价值澄清”、“认知发展”等,则是道德教育钟摆回到了“顶点”。而新保守主义思潮浸润下20世纪90年代品格教育运动的风起云涌,表明美国道德教育的钟摆开始向右摆动。现代社会越来越彰显出曼德斯所揭示的“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美国道德教育钟摆的摆动轨迹。无疑是一面镜子,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钟摆”的摆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早期教育》2009,(6):51-51
一、实施“整体性儿童发展服务”计划的历史背景 印度中央政府关注幼儿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3年,印度成立了“中央社会福利理事会”(Central Social Welfare Board),旨在“动员民间组织向社会福利事业.尤其是向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王朔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其“新京味儿”语言也同样是20世纪小说中重要的语言形象。和以往的“京味儿”语言相比,这种语言形象不提供道德参考系数,将口语、调侃作为解构价值规范的策略,以获得游戏生活的快感为唯一的目的。这种语言形象产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转型的缝隙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