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佩 《教师博览》2005,(8):48-49
曹雪芹写了一部大书,人们能背诵得几句来?有位朋友幽默日:“我只背得一句:‘女儿是水做的。”’引得在座之人皆哈哈大笑。友人之言是戏语,大家笑笑正好开怀解闷:但曹雪芹的这句“名言”为何脍炙人口?难道就是一个“登徒子”的“好色”的“审美感受”?若那样.《红楼梦》“风斯下矣”!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座真正的艺术迷宫。它把现实生活描绘得那么逼真,而又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韵味。读之,可感、可触,而又令人遐想、迷醉。《红楼梦》为什么能达到这样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呢?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文艺欣赏的实践告诉我们:倘能真正把握曹雪芹建造“红楼”的艺术手法,或许就找到了进入《红楼梦》美学境界的门径。这是因为:一切艺术表现手法的“最基本的目  相似文献   

3.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论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霑雪芹。此后,红学界大多沿袭这一论点,其实,这一论点是很难成立的。且不说在曹寅的孙辈中找不到曹雪芹,就是把这个“曹雪芹”算做曹寅之孙,他也不具备独立创作《红楼梦》的条件。根据敦诚的诗句“四十年华付杳冥”,曹雪芹大约生于雍正二年(1724),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而曹家被抄则是在雍正五年(1727)。算来此时的“曹雪芹”才仅仅三岁,可见他生来便陷入厄境,根本就没有“烟柳繁华”、“温柔富贵”的体验。倘若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敦诚、敦敏、永忠等人的诗篇却又明白在那里证明是他。  相似文献   

4.
芹红新语     
一、“白雪歌残梦正长”——漫谈《红楼梦》稿本抄本及雪芹文物“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①一代文豪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离开了人世。②——下一年初秋,雪芹生前友人张宜泉从居处海淀③去西山,凭吊雪芹故居,写了《伤芹溪居士》一首悼诗,中有“白雪歌残梦正长”之句。④这句诗里的“梦”宇,红学研究者认为与《红楼梦》有关联,而在诗句里用了“歌残”、“梦正长”字眼,可说异乎寻常,是否张宜泉在雪芹逝世半年后,就得知雪芹遗稿发生了意外之事?发此慨叹;还是寓有其他意思。观察一下时代背景:一是,几处记载,乾隆帝弘历曾“索阅”《红楼梦》槁;⑤二是,弘旿批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认为“其中有碍语”;三是,脂评提到八十回后一  相似文献   

5.
胡旺洪 《教师》2011,(31):77-78
我批改学生的作文一贯很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勤勉.做许多越俎代庖的事情。 我坚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这样一词一句斟酌出来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前前后后改过7次。由此可见,“改”是多么的重要!要不然,怎会有“三句两年得,一吟泪双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样的境界生成。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这部小说,有着许许多多难解之谜。这些“谜”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乃至无数的“红痴”、“红迷”们为之着魔,追索终生而乐此不疲,“红学”也几乎成了解谜之学。这大约也正是这部小说的无限魅力之所在吧。这部小说的作者究竟是谁?答案大家知道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本身就是个谜,曹氏谱系中找不到他的踪影。《红楼梦》第一回开章明义就讲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据说女娲氏炼石补天,共炼了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留下一块未用,弃  相似文献   

7.
传世的曹雪芹诗作出乎《红楼梦》之外者,仅见“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一联;绝世巨匠晚景凄凉,诗文散佚莫可踪迹,是使治“红学”之士引为扼腕的憾事。不料,在1973年仲春,石破天惊地传出了曹雪芹的一首与《红楼梦》关系极为密切的《自题画石》诗的发现,引起海内外“红学”专家和广大的《红楼梦》读者的重视和注目。那是最勤奋于搜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文献资料的吴恩裕先生(1909—1979)得自“抄存者”某氏。详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这篇短文是本院中文系96级本科班同学选修课所做的考查作业,但它所涉及的问题却是《红楼梦》研究中的“无头悬案”,其说亦似可自圆,为倡导学生勇于涉足科研和营造一种校园学术争鸣的氛围,故予发表。曹雪芹是曹操的后裔吗?红学家们专门研究曹雪芹家世的著作中如《曹雪芹家世新考》、《红楼梦论源》等似乎还未见提出过这个疑问。但从曹雪芹好友敦诚《寄怀曹雪芹需)}诗所说的“少陵昔赠曹将军,曾回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等数句来看,敦诚不正是在用唐代大诗人杜甫说曹霸是曹操之后来暗示曹雪芹也可…  相似文献   

9.
<正>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曹雪芹浓笔重描着力塑造的典型人物之一。从一九五四年以来,为了批判俞平伯同志的“钗黛合一”、“两峰双水”观点,许多评论家过左的和不实事求是的指摘了薛宝钗这个封建时代的规范淑女。为了强调“钗黛对立”,在许多评论中,把薛宝钗一般的说成是阴险、奸诈、阿谀、庸俗;有的说得更坏。宋浩庆在《红楼梦六十四、六十七回辨》一文中就是这样认为的,说她“外表美丽和善,内里丑恶奸诈”。诸如此类的评论并不符合作者曹雪芹的原意,也不符合在《红楼梦》作品里其他人物对她的品评(包括脂评),更不符合我们读《红楼梦》的观感。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石头     
《红楼梦》中有诗词曲赋二百余首 ,打头一篇是第一回中的《石头偈》。偈曰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关于《红楼梦》的写作 ,曹雪芹有几句夫子自道 ,即紧接《石头偈》之后 ,全书词曲中排行第二的《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从中不难推测 ,曹雪芹把《石头偈》放在全书之首 ,显然也有味在焉。至于味在何处 ,权且放过不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曹雪芹对于他耗费半生心血的这部作品的开头 ,毫无疑问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 ,想一想《石头记》这个别称就有足够…  相似文献   

11.
试谈《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曾经写没写《红楼梦》的后半部书?写了,为什么没有像前八十回一样传抄出来和流传开?原稿有没有可能散失出来? 程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究竟是不是高鹗自出心裁、重行构思完全另续作的?不是,是否是根据曹雪芹的佚稿或接近原作的传抄散稿“修辑”的?是,“修辑”得怎么样? 这些问题大家都在探讨,至今尚无定论,所以我在这里也谈谈。  相似文献   

12.
我批改学生作文一向很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勤勉,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情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这样一词一句斟酌出来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前前后后改过7次。由此可见,改是多么重要!要不然,怎会有"三句两年得,  相似文献   

13.
前些年,有的《红楼梦》评论者十分肯定地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主观愿望”是为了“补天”,即“改善封建社会”。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不能同意。到底曹雪芹是要“补天”,还是不愿“补天”?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评价《红楼梦》思想倾向的重要问题,因此应该展开争论,以便推动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研究。 “补天论”者首先用曹雪芹的思想发展变化来寻找“补天”的依据。他们说:“曹雪芹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使得他的思想也在变化、发展。从‘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感叹,到‘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的自嘲,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补天’是从满腔热情到逐渐失望。”这段话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是指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过程中的思想状态吗?如果是,那么它既不符合作品内容的客观实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何不避曹雪芹家族之讳?乾隆二十二年秋曹雪芹开始著书。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客观作用--肯定曹雪芹原创了《红楼梦》,否定曹雪芹是《石头记》的作者。脂砚圈子读到的是《石头记》系统的本子,永忠圈子读到的是《红楼梦》系统的本子,“两个圈子”绝缘,这是红学史上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谜。应该重新探讨曹雪芹的著作权。曹雪芹仅原创了明义所见的《红楼梦》,脂砚斋组织了《石头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大观园究在何处?这是自有《红楼梦》以来就存在的一个红学问题。过去早就有人研究过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又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认真作了探讨。但至今结论尚不一致。笔者认为:大观园在曹雪芹的灵台之间,在《红楼梦》里,是艺术的综合。但曹雪芹写它的时候,一定有许多实际园林作为蓝本:其中主要的是北京西郊一带的皇家御园,尤其是圆明园。曹雪芹在书中为什么写它?脂批云:“大观园系玉兄写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岂可草率。”又云:“大观园系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而用元春之命以安诸艳,不见一丝扭捻。”脂砚斋以为作者是为写十二钗写它的。我们说只就《红楼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一部洋洋大观的《红楼梦》中尤氏仅是个次要人物,在《红楼梦》的电影和电视剧中饰演她的演员,不管怎样尽态极妍,可以说是连个“配角奖”都捞不到的,因此向来“评红”的大块文章中都没有专门谈到过她。然而曹雪芹在塑造她的形象时并没有掉以轻心,其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仍然打上她自身特有的印记,同样赋予了她丰富的社会内涵。《红楼梦》的次要人物中有不少栩栩如生,尤氏在人物的无足轻重上完全属于这个层次,因此把尤氏作为一只“麻雀”来进行解剖,是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塑造红楼人物形象时是如何细大不捐,对之无不惨淡经营的匠心。 尤氏是个怎样的人物呢?这得先从她的出身谈起。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仅仅享有“四十年华”;《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问世的仅仅八十回。这怎能不使人“徒唤奈何”、“以未窥全豹为恨”呢? 曹雪芹的《红楼梦》究竟要写到多少回?这又是个猜不透的谜!“脂砚斋”时而说“全部”是“百回”,时而说是“百十回”。裕瑞说,曹雪芹“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  相似文献   

18.
依据孟子、王国维、鲁迅的文学批评观点,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曹雪芹与天恩祖德”这一重大问题。结合曹雪芹遥远的家世、生活的背景、不凡的经历,尤其参照《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确凿的结论:对于天恩祖德,曹雪芹一方面虔诚地对待之,热情地颂扬之;另一方面刻骨地痛恨之,百般地诅咒之。他对天恩祖德的态度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态度,就是他悔罪心理与叛逆思想的反映;表现这种矛盾态度,就是《红楼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我批改学生的作文一贯很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勤勉,做许多越俎代庖的事情。我坚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这样一词一句  相似文献   

20.
副词“难道”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一般认为“难道X?”都是反问句,“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句未有时用“不成”等语气助词与之呼应。我们举几个明清时的例子。①他若见你,便起身来走了归去,难道我扯住他不成?(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②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曹雪芹:《红楼梦》)③姐姐坐不得车,难道我又坐得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