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感应电动机基于微分几何解耦控制的硬件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给出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图,并对硬件控制系统的电压空间矢量PWM控制信号的产生和PWM驱动放大与隔离电路分别进行了介绍;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感应电机非线性解耦控制提供了硬件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2.
频率变换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过程,频率变换是由非线性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来实现。相乘器是由非线性元件组成,可以实现两个信号的相乘,完成频率变换的电路。该文从原理上分析了相乘器在频率变换中的应用及过程。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PWM变换的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结构,对整流、逆变电路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基于双PWM变换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可以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改善电能质量,并且能输出恒压、恒频的交流电压。在电力系统中,这种电力电子变压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原理为基础,分析了信号频带、信号的放大和非线性困扰,以及波长变换技术。得出了要实现宽频带、多信号的较好传输信号,必须考虑放大器的增益平坦、噪声以及WDM系统的非线性,而且信号间的畅通传送,波长变换技术也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研究非线性不确定奇异摄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基于引入状态变换矩阵以及构造Lyapunov函数得到了非线性不确定奇异摄动系统稳定的上界ε*,并且获得了该类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数值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受阻容耦合影响后PWM控制器传输特性的非线性,通过定量的理论分析,得到三角波信号激励下阻容耦合的时域响应,并由具体数据仿真实验得出耦合参数对PWM控制器传输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发现,时间常数偏小时,响应存在超前、衰减和斜率变化3个特征.其中衰减特征影响PWM控制器传输特性的灵敏度和控制范围,即输出幅度衰减,PWM控制器的灵敏度上升、控制范围变窄;斜率变化特征导致PWM控制器传输特性的非线性,即波形的上升段斜率会由大变小、下降段斜率绝对值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采用Buck变换器的PWM控制的开关电源的仿真问题,并利用PSB建立了一个离散的、非线性开关电源模型.通过在仿真模型中修改电路参数,可方便地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而且可以部分地替代硬件实验,极大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讨论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特别地分析了扰动系统的稳定性。基于分数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利用拉普拉斯变换、Mittag-Leffler 函数和Gronwall不等式,给出了一些稳定性定理。  相似文献   

9.
王成武 《考试周刊》2010,(36):185-187
本文采用非线性变换和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理论,建立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静止同步补偿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结合线性系统最优控制原理,设计了STATCOM的状态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器,实现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并基于PSCAD/EMTDC的数字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ARM7系列LPC2131处理器的PWM接口和定时器中断等功能来产生SPWM控制波形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外围电路实现DC AC的变换。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完成12VDC转换成220VAC的目标,转换效率较高,输出杂波较少,稳定在50HZ工频,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双闭环PWM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基础上,根据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采用工程设计方法设计调节器参数,并运用Matlab的Simulink和Power System工具箱、面向系统电气原理结构图的仿真方法,实现了转速电流双闭环PWM直流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文章重点介绍了调速系统的建模和PWM发生器、直流电机模块互感等参数的设置,给出了PWM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及调节器参数设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电流滞环跟踪PWM控制技术能较好地得到三相对称正弦波电流,以电流滞环跟踪PWM控制器为内环,转速外环调节器选用PI调节器,建立异步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建立系统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进行仿真模型,主电路由异步电动机模块、电动机测量单元模块、逆变器模块、直流电源、负载模块等组成,控制电路由转速给定信号、转速调节器、电流给定信号及电流滞环跟踪控制器等组成.仿真得到电流、转速及电磁转矩曲线,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用单片机产生和接收PWM波形来实现通信系统中数据的传递,具有系统设备简单、性价比高等优点,研究系统传输效率的提高无疑意义深远.在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PWM波形的高、低电平的宽度来传递信息;优化设置系统的关键参数值;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等方法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PWM基本原理,系统电路的组成及元器件的选用,如何实现PWM控制系统的功率控制与输出,及软件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高频变换器为主,对系统进行了分析。为提高逆变器的传输效率,达到降低高频开关损耗的目的,以Matlab/Simulink工具箱为基础建立了SPWM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当PWM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电压频率为400 Hz、载波频率为1.2 kHz时的传输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张红娟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6):34-36, 56
根据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建立了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的电流内环采用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算法,对电压外环进行PI控制,并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滑模变结构PWM整流器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 Itiswellknownthatthetorquedevelopedbyapermanentmagnetbrushlessdcmotorisproportionaltothemagnitudeofmotorphasecurrents.ThislinearrelationshipmakesitconvenienttocontrolBLDCMtorqueproductionbyregulatingthemotorphasecurrents[1].Inthispaper,th…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tlab仿真软件,考虑弹性水击对水轮机调节系统的影响,建立弹性水击水轮机微分代数模型,并与调速器和发电机共同构成水轮机调节系统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动力学分叉理论对PID调速器参数进行Hopf分叉行为研究,得出PID参数三维分叉曲面、二维分叉曲线及稳定域,并通过对时域图、相轨迹图等的综合分析,得到取不同调速器参数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为机组PID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系统仿真得出,在小扰动下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均能适用,在大扰动下非线性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机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based on pre-dictive model and receding horizon optimization, has become an attractive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y, be-cause it has found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For this kind of control strategy, the predictive model is a crucial component because the essence of MPC is to optimize the fore-cast of process behavior (Rawlings, 2000), and the forecast is accomplished with the predictive model. If the controll…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研究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在非线性油膜力和非线性汽封力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转子转速、密封力、油膜力和联轴器刚度等因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创新要点:采用Hamilton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模型,使得双跨多节点的转子系统数值求解更加容易。研究分析转子转速、非线性密封力、非线性油膜力和联轴器刚度等因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为大型转子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采用Hamilton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模型(图1和2)。应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并采用轴承处、圆盘处的分岔图、时程图、庞加莱映射图、频率图和相轨迹图等来分析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重要结论:1.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转子的转速、非线性汽封力、非线性油膜力和联轴器的刚度对双跨转子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随着转速的上升,双跨转子系统从最初的稳定运动,到三倍周期运动,到准周期运动和多倍周期运动交替出现,运动特性相比单跨转子系统要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