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1894年,张謇状元及第,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1913~1915年任原内阁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895年弃官回乡,开始兴办实业教育,使教育和实业相互促进。1905年,他被推举为江苏学务总会(江苏教育会的前身)会长;1917年,他与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相似文献   

3.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教育家,其一生以救国为目的从事实业与教育活动。受时代、个人、实践等多方面因素,促使其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独具特色的实业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南通的近代化及后来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带有多重身份的人物,他是晚清的状元,又是杰出的资产阶级实业家、教育家,著名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的领袖。他的思想涉及到许多方面,本文拟就他的实业思想作粗浅的探索,剖析他的实业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评述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一、走上“弃官而营实业”的道路张謇(1853—1929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他的一生处于近代中国急剧动荡的年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是他实业思想形成的背景。 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洋务思潮,洋务思想家们惊呼古今之变局,要求变法,要求借法自强。到70年代,洋务运动的经济重心转向发展民用企业,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求得国家的富足,从而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创办促使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他独立自主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意识,创建中国近代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勇气,勤俭办企业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工兴教,以教促工,教育救国的思想,经济立法和浓厚的风险意识,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韵以及注重生态环境的理念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人侵不断加深,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寻求各种救国之道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张謇在外觇大势、内审国情,充分考虑其他救国主张的利弊得失后,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相似文献   

7.
张謇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以资产阶级实业家、教育家、君主立宪派领袖而知名于世.在其一生的活动中,倡导并力行“实业救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近代思想史和经济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便通过张謇的思想和实践,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清末状元张謇是一位活跃于晚清的实业家、教育家.他所创办的实业学校注重德育,其教育目的、办学范式、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育对象都与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根本不同,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謇一身兼有儒生、状元、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地方自治实践家、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主义企业创始者的身份与经历. 后半生, 他投身实业, 热心教育, 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 还参与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签名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张謇以"实业兴教育", "实业与教育相互依存", 为近代实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实业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给先贤张謇一个概略的白描,几根线条不可或缺:一根时代的线,一根实业的线和一根教育的线。张謇深厚的儒学根基接联着教育线,不惮险境的果敢勇毅牵联着实业线,而救亡图存的高远志向又关联着时代线。张謇因有志而拓兴实业,因实业而衍生教育,因教育而滋育人才。张謇实业教育思想实践的丰厚遗存,值得记取与弘扬。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面对晚清朝政的腐败,毅然决定辞官返乡,满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热血,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中。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前期"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还是后期兴办实业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张謇中状元后,毅然辞职还乡。原因在于:更名之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下层贪官的种子;群臣雨中跪迎太后,使他对上层封建官僚集团大失所望;弹劾李鸿章未果,使他坚定了弃政从业的决心。经过三十年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张謇办实业,除大生纱厂外,还有冶铁、机器、日用品、食品、运输、银行、码头等行业的34个大小企业及20个盐垦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大生民族资本集团。张謇办教育,自通州师范学校始,共建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职业学校4所。张謇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学以致用,读书为做实事;勤俭一生,造福家乡百万人。  相似文献   

13.
张廷栖 《江苏高教》2004,4(2):117-119
张謇对实业与教育两者关系的认识,就是产与学的结合。通过实业与教育的长期实践,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实业为教育之母,而教育又改良实业,产与学相辅相资,进而得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科学结论,将产学关系提到了时代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张謇重视实业教育在富民强国、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方面的作用,其"父教育,母实业"的办学理念,在举办实业教育过程中能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按需办学,逐步完善,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业家创办实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5.
南通张謇,着力办实业办教育,造福一方,影响全国,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的遗著给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思想,颇有重要价值。本文拟就此陈述我们一点认识,以期得到同仁们的批评指正。 一 张謇生长在一个农民兼商人的家庭里,自幼受过良好的儒学教育,对孔孟尧舜备加称颂,作为“黄帝尧舜神明之胄”深感自豪。他非常注意个人修养和进退处事,虽几经艰辛获得了功名,却不屑“在纱帽下求生活”。张謇继承了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不虚骄,不空谈,重实干。“常读《日知录》、《明夷待访录》,矢愿益坚,植  相似文献   

16.
张謇和孙中山在关于发展工业、商业、交通等产业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张謇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创办一系列的企业来探求救国道路,而孙中山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质属于改良性质,而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则是改革性质的,主张以全新的资本主义模式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7.
方华明 《教育与职业》2006,(22):100-103
毛泽东曾说过:“搞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搞航运不能忘记卢作孚,搞化工不能忘记范旭东。”张、卢、范皆为近代大实业家。就张謇而言,其功在民族国家而不为后人忘记者,又岂止轻工业一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张謇(18531926),中国近现代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896年起投身实业,在南通等地创办以大生纱厂为中心的近代企业和通海垦牧公司、天生港轮步等。在20世纪初年的立宪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和袁世凯政府的农  相似文献   

19.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以实业养教育 以教育促实业──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尹如娟张春(1855-1926年)了争力,号台庵。O_苏海门人。张春自幼好学,聪明过人,5岁入私塾读书,能背《千字文}),有志取功名,光宗耀祖。清同治七年(1869年),张着中秀才,光绪十一年(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