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日趋加剧,国家作为全球化竞争主体如何立足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国家品牌(nation brand)和国家品牌建构(nation branding)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兴起的崭新领域,其理论假设是国家可以像商品一样营销,积极有力的国家品牌将为该国在竞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品牌这一概念由英国政策顾问西蒙·安浩  相似文献   

2.
知识"无形"的特征,决定了法律界定知识产权和促使这种财产流转的方式不同于有形物.在知识产权法领域,权力和权利相互交织.深刻地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对知识产权介入的程度超出了一般的私权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下,知识产权法正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争夺利益的工具,而不再是单纯地保护私权利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正6月27日-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中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诸多议题进行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约有1000多家(次)媒体报道了此次会议,各大网站均在首页位置刊登了相关内容,国家不少部委省市均派人旁听,多国驻华大使赴会演讲或派代表听会。俄罗斯杜  相似文献   

4.
<正>近些年来,尽管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已堪与美国媲美,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的重新组合,尤其是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金砖国家未来能有多大作为,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却越来越成了国际社会的一个关注焦点。不少质疑者认为,五国多数含金量不足,面临巨大的问题与挑战,有的甚至已经掉入"发展中国家陷阱",彼此之间的历史恩怨、现实利益纠葛和决策过程中的"乱码",都使他们难以发出各组成部分之和所应有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中国国家影响力已遍及全球,中国企业已走向世界各地,中国智库的国际化进程却滞后得多。相比中国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智库并没有形成享誉全球品牌,以及相应的国际干预力和决策咨询力,不足以充分了解中国经济、贸易、文化、人员、政治甚至军事的全球化动态,也无法全面提供下一步中国各项事务全球化的思想支撑。对此,中央、地方、社会以及知识界都需要找到更加有效和快捷的办法。远远没有走出去中国智库尚未形成走出国门的全球组织力,对各国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日本国志》的遭遇、海军军费被挪作他用为切入点,对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文化观念、国家制度建设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此时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等几个重要方面,日本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建构,而中国仍处于前现代国家。所以,甲午战争时中国是"非现代国家",而日本已是"现代国家",中国惨败,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7.
<正>有位日本名人曾说过,"代表日本脸面的有两个:左脸是松下电器,右脸是丰田汽车。"可以说,日本虽然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国家,但却是一个国民品牌建设的强国。品牌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著名的本土品牌会让国家和民族引以为傲,所以,民族品牌的发展与建设有着超乎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首脑形象不是抽象的模糊形象,而是具象的个人形象或角色形象,由个人外形、气质、内在修养、领导能力等构成,这些具体形象又是国家首脑国际形象的核心——国际公信力——的主要来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量研究证明,公信力由三大主要维度——专业能力(expertise)、可信度(trustworthiness)和友好善意(goodwill)——以及冷静(composure)与活力(dynamism)等次要维度构成,其中,三大主要维度适用于所有情境,而次要维度适用于特定情境。①本文以公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传播体系中,民心相通是传播与交流的基础,而民间外宣作为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路径,对官方外宣起到必要且有益的补充。华侨华人在民间外宣工作中扮演着发声者、创作者、传播者、沟通者和分享者等重要角色。本文从国际传播视野和民间外交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民间外宣的实践路径,对民间外宣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进行了学理性分析和现实性考察,提出了海外华侨华人具备独特的传播中介优势,能够借助广泛的人脉关系实现合作共赢,并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发挥着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要提升民间人文交流活动的创造活力、充分借力特殊的民间资源、引入市场机制建构社交媒体舆论场,提升民间外宣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形象是指国家的自然状况、政策实施、社会实践、制度特征以及国民的精神面貌等要素状况在国际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从2012年开始连续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2至2015年中国的整体国家形象虽然在稳步提升,但除了文化形象和经济形象较为正面以外,其他方面则多为中性或负面;在受访国家民众中,发达国家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整体评价低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虽然重视对外宣传,近年也增加了投入,调整了策略,但总体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1.
美国非常重视外宣工作中的智库运作。智库的成员通常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政界人士,他们都被认为是较具有独立性的有自主判断能力的社会精英。因此,智库交流是一种高层次的人际传播方式,同时又能对大众媒体产生影响,是对外传播的重要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专题栏目中,特别打出了有关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字幕,令观者耳目一新。2006年8月,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007年伊始,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也在北京举行。可见各方对此话题的关注。在今年的论坛上,50多位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综合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演讲和发言,写成了本文。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专题栏目中,特别打出了有关中国被实力建设的字幕,令观者耳目一新。 2006年8月,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007年伊始,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也在北京举行。可见各方对此话题的关注。在今年的论坛上,50多位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的专宋学者,围绕“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综合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演讲和发言,写成了本炙。  相似文献   

14.
刘家佶 《文化学刊》2013,(6):120-128
本文强调对工人阶级生活史的研究,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人阶级60年生活史的研究可展现国家、阶级概念如何在中国工人阶级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建构阶级印象,并由此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的过程。本文以社会环境和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的变化为主线,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发展过程进行完整的叙事,以他们的生活为“中国工人阶级”意义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15.
<正>企业海外声誉与国家形象建构具有重大关联,企业海外声誉是国家形象战略的重要构成,良好的企业海外声誉有利于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反之亦然。本文从企业海外声誉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声誉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中国企业海外声誉提升的路径与策略,旨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与声誉构建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1年以来,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迎来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7.
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媒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大众传媒出现后,对外国公众的宣传除了原有的人际传播之外,日益重视和依赖大众传媒的中介,甚至于一些国家把公共外交等同于媒体外交。  相似文献   

18.
"LV(路易·威登)"让你想到什么?是时尚人士身份的象征和由衷的爱戴,是消费者对时髦的理解和追逐的欲望:"CocaCola(可口可乐)"让你想起什么?是炎热夏天里的一份冰爽与清凉;"NIKE(耐克)"代表什么?是时尚、健康、运动、活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内涵要素认知不足、建构行动不系统、多主体协作意识不强等是当前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的重要观念障碍。在核心行动方面,应建立广义的国家文化形象观,与时俱进地推进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建构过程要注重丰富推广体系、创新载体方式、建立情感纽带、优化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