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贡献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自该理念提出以来,传播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关键任务。基于当前国际局势和舆论现状,本研究认为我国提出的这一理念的国际传播还面临着缺乏关注、被空洞引用、刻意抹黑等挑战,需要从增强认同巩固态度、大局着手借势传播、讲好故事多元叙事、扩大节点立体传播、减少理念文化折扣等现实路径,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的舆论着力点,从而在新形势下更好实现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标,找准讲好中国故事的突破口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当前“两个大局”背景下,我国要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就应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高其国际话语权,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选择这一重塑国际秩序和改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并将该理念中传播难度最大的文化和精神内核——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点传播内容。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关于世界秩序的天下观思想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在国际失序和全球面临治理危机的背景下,要用天下观的世界内部化、关系理性和“孔子改进”概念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等主张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含义,提高文化感召力和国际传播效力,促进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复杂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外宣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旗帜。作为一个基于中国语境的全球公共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提升我国全球话语权的道义高峰,将有效助推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面对这一重大政治命题,中国的对外传播者必须在完整、科学地把握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讲好故事,讲清逻辑,讲准价值。要在政治站位高、理论准备足、国际视野宽上下功夫;要准确预期、理性应对构建进程中的舆论"反差";要精准定位受众群体,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话语转换,陈情与说理相结合,宣介传播好大国责任;要精准地设置议题议程,回应好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国际热点;要促进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坚持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多元渠道传播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高端交流平台及智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饱含对全球安全挑战、传统竞争意识和全球传播治理能力的忧思,为开展国际传播注入了人文关怀与哲学智慧。由此,国际传播的战略选择应在思维上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建设性取代批判性,在路径上聚焦“类思维”塑造人类共同价值、基于共同价值构建故事共同体、重视公共传播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国家对该理念的认识和传播值得深入研究。中国一直将周边关系作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重点,本研究考察了俄罗斯、日本、印度三个中国重要周边国家的媒体报道,发现三国媒体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注度在起伏中走高,中国在国际场合的大力传播助推明显;报道嵌入非冲突语境,仪式性重大活动是重要传播渠道;聚焦国家间关系和宏观建设路径;本国视角突出,美国影响明显等主要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重要指示,标志着战略传播这一概念进入了中国决策层的话语体系中,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已开始被自觉地提升到战略传播层面。作为体现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有必要向战略传播转型升级。为此,要从战略传播的聚焦性、精准性和整合性三个方面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始终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周边是中国对外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重点。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形成的广泛共同利益、文化及价值观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形势、激烈的国际舆论斗争以及不平衡的国际话语权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应紧密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展开,在传播过程中强化本土关怀,挖掘传播的互文性,并重视推动理念传播的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8.
被西方有识之士誉为“一项来自东方的伟大使命”_人类命运共同体,自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9月28日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后,越来越为国际社会高度肯定。该理念2017年2月10日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更加成为全球各国共识和践行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成为对外交流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的,是中国对自身发展愿景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①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下,全球层面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粮食安全、人口问题、卫生问题、跨国犯罪等层出不穷,要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在共同的全球价值观指引下形成解决方案。应对不同领域的变化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在不断衍生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二级价值观,包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以及与各个地区合作中形成的区域、领域命运共同体,如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卫生命运共同体等。本研究主要就我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传播与认同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议题的国际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场域,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具有关键意义。理解国际传播中的民族议题和民族话语,一方面需要结合现代国际格局变迁逻辑,理清在不同的政治传统中民族与国家的相互构建关系;另一方面需要超越西方民族国家的认知结构,从共同体的视角探索多元共存、平等包容乃至多元一体的国际传播民族议题新叙事体系。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两者有机结合应是民族议题国际传播的中国话语框架。除此之外,应紧密关注以人权为代表的政治议题通过挪用民族议题所引发的国际舆论博弈,直面意识形态争锋,参与国际舆论斗争。在上述多个方面,“道中华”等新媒体平台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政治思想文献,是国家建设、政党建设、维护世界文明和平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充分展现,也是新时期我们开展对外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最主要思想来源和行动指南,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并加以践行。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中,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系架构不断成熟和完善,也随之形成了一整套理念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备坚实、广泛的国际话语基础,国际传播从业者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更高效能的传播,就要紧密围绕这些理念进行叙事创新,包括议程设置、传播模式、选题策划、分众化传播策略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更为广泛的国际共鸣,具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丝绸之路策源于中国、绵延于世界,由陆地到海上,相继持续数千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多民族、多区域共同参与的第一次世界一体化经贸大行动,也是全球众多族群文化的大交流和大创造。丝绸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实践,充满深刻丰厚的人文精神。丝绸之路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全球化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模式,以“和”为魂,以友好、尊重、平等、包容的心态展开区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丝绸之路有力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与文明成果实现共有共享共融,有效提高了人类整体素质和生存质量。中华民族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累了和平发展的丰富经验,“和为贵”“天下为公”“以人为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系列思想理念得到推广与实践。古代丝绸之路为目前及未来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理念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为了有效推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跨文化交流,需树立承认和包容文化差异的意识,寻求多领域文化的共同话语,夯实跨文化交流的实力,发挥具有积极印象的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形成跨文化交流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既面临严重挑战,也迎来改革创新的新机遇。全球治理改革是重塑全球治理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话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摒弃了以个体利益优先原则、二元对立思维、权力政治治理手段为主要内涵特征的西方的全球治理话语,倡导人类共同体利益和整体主义观念,它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不仅对解决当前全球治理困境提供了思路,而且也有助于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要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主导性话语,中国应努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尤其要持续完善知识话语体系,积极打造多元协同传播格局,并不断创新国际传播的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建设人文共同体、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加强城市传播是人文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容器。把握城市传播作为品牌化进程和作为社会互动和意义交流过程的两个属性,是发挥城市传播在人文交流中重要作用的关键。以城市传播促进人文共同体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城市交往、以旅游和文化活动为抓手提升城市体验,另一方面应深耕城市品牌化进程、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二者并行共进,构建温和、开放、富含人类情感的人文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大大推动了公共外交由线下向线上、由现实世界向虚拟空间迁移的步伐,加速了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一方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全球性危机时,数字公共外交为国家形象的管理和品牌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另一方面,疫情所呈现危机时期的复杂传播格局也为数字公共外交的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总的来看,此次疫情期间数字公共外交实践对于我国的启示在于,为在数字空间建立一定话语权,向世界说明中国经验,我国公共外交实践必须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逻辑。我国未来的数字公共外交工作应增强战略性部署,调整组织机构设置,进行数字化调适。在数字技术引领的人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大潮面前,学界和业界应当加强合作,推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转型升级,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末日来临这一情景设定下,讲述了全人类团结合作,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科幻故事.影片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构图下诠释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园意识,同时在叙事中描述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性,展现了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功地实现了科幻影片的中国化表达.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复杂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外宣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旗帜。面对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的多事之秋,中国弘扬践行并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须正视挑战、注重平衡,突出重点、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20.
国际传播旧秩序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元话语的基础之上,这种元话语一体多面地表现为“线性历史观”“文明等级论”,以及“普遍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国际传播元话语的重构提供了思想依据:一是对时代背景与任务的判断,以全人类视角取代国别视角;二是对国际关系的构想,以“地球村式”的共同体取代“中心-边缘”的等级格局;三是对中国与世界之关系的阐释,以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中国方案取代西方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元话语是一种能够通过构建现实而影响现实的战略资源,元话语的解构与重构对于国际传播秩序破旧立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