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何顺应全球媒体融合的大潮流进行自我变革,更好地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外宣媒体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欧洲是中西方媒体交锋的前沿阵地,新华社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设有欧洲总分社,统辖新华社全欧40个分社的报道和管理工作。近年来,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在深入调研欧洲媒体融合形势基础上,着力提升报道水平,打造"网上通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但中国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或者说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观念和思考,并没有成为世界的主流话语。这并非一个可以用"钱"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和"观念"的问题。这从我们对法国总统大选的报道,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成为世界全球化力量与反全球化力量的一次角斗,得到了全球、主要是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中国的媒体却较少关注法国大选的世界意义,更多的是因为欧美媒体的关注而关注。中国媒体的编译式报道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很难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关键是新闻话题的选择,中国媒体应该从根本上、即从对外报道的理念上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做好对外舆论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形成一个正确的媒体战略,重新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影响全球舆论的"媒体潜艇"。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法治思想凝聚了法治建设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在国际上传播好、解释好、宣介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现实任务。要从战略上科学谋划、在战术上积极行动,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重点导读     
《对外大传播》2015,(4):1-1
1讲好依法治国这个"中国故事"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中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长期以来,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背景下,海外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以及一党执政的质疑之声不断,如何对外讲好依法治国这个"中国故事",对于更好地树立党和国家的形象至关重要。对外传播好法治建设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吸引力,提升中共及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还能促进中西方在更接近的话语体系中交流互动。依法治国的对外传播需要巧用"中国故事"回应外界质疑,善用传播规律让"法治中国"入脑入心,从微细节、微故事、微媒  相似文献   

5.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持续成为境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突发性、灾害性和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防灾减灾救灾利器。近年来,不管是国内媒体还是国外媒体,涉及风云卫星报道的数量、频次显著增加,报道质量明显提升,但报道的深度、可读性、表现形式等方面依然有很大改进空间。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报道水平,对外讲好中国气象卫星故事。具体来说,要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把该着重对外阐述的重点讲清楚;要把鲜活的故事讲出来,例如深度挖掘那些在研发和应用气象卫星方面的典型事例、有代表性的人物等等;要为境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普通外国人、海外华人等用户搭建好对外传播平台,方便其更好地传播中国气象卫星声音;此外,还要加快气象对外传播新媒体平台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形态、立体化的国际气象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6.
2013年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值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对外宣传工作做了重要阐述。他要求外宣媒体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宣战线的从业人员来说,这既是勉励又是鞭策。年头岁尾之际,回溯一下这一年的对外报道,深感压力、挑战与攻坚时刻相伴,如何让外宣媒体的中国声音更有分量是非常值得思考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我国主流媒体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更具重要意义。在对外扶贫报道方式上,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成为扶贫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基石。在报道中,以人为本是关键理念,产业扶贫和互联网+、绿色扶贫和多民族团结共进成为亮点。相关报道具有国际化视野,采用了相应策略达至国际受众。在对外扶贫报道中用生动的人物与故事阐释了我国扶贫事业的核心理念,呈现了党和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的巨大努力,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传递出具有宝贵价值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而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传播中国声音中,从事对外传播的媒体说什么,怎么说,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如何讲述中国的扶贫故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不相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泰国、越南和老挝的三份主流官方媒体涉华扶贫报道显示,其对中国的扶贫事业是认可和赞赏的,同时对中国帮助本国减贫寄予希望,但中国故事尚未得到充分的讲述。因此,对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应重视针对受众需求、传播内容精准化,同时拓展传播渠道,以平等、真诚的态度进行讲述,真正促进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考古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学科。向世界讲好中国考古故事有助于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外宣媒体开始重视考古题材的报道,并在内容、立意和风格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要更好地讲好中国考古故事,现有的模式和方法尚需升级。应加强新媒体手段、重视考古的科技层面叙事、将叙事升华为故事、设置有针对性的岗位与条线,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科技呈现得更为生动、立体和丰富,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对外窗口。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舆论生态也将更为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讲好中国企业故事,传播中国企业精神,以企业形象彰显国家形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呈现主流媒体与自有媒体并重的格局,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与本土化媒体的交叉实践,存在自塑能力不足、资源挖掘不充分、渠道模式化等问题。为此,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宏观政策环境、消费文化和社交媒体的三重优势,在推进自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严控产品质量之外,提升自身国际传播的专业化水平,平衡好"他塑"与"自塑",挖掘品牌内涵,讲好企业故事,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国家形象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外传播思想指导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转变。中国的对外报道从以往的宣传风格转变为注重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在形式上也变得更加活泼多样,一系列领导人漫画头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严格限制。这些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开始出现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要做好我国的对外传播,就要了解国外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是如何报道我国的国家形象的,并针对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三年多。做好此重大主题报道,是媒体履行内宣和外宣职能的应有之义。在报道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应通过小切口、讲故事,将高大上的主题变得接地气和通人情,这样更容易被国内外读者接受,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最终起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良好效果。2016年10月12日至25日,笔者全程参与了"丝路中俄"中国行,在行进式采访中创新思路,积极寻找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故事,通过普通人的不普通故事,反映"一带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故事,是"对外传播"题中应有之义;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新闻媒体的分内之责,也是提升对外传播实效的利器。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故事加起来就是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事"就是理念、形象的具体而生动的诠释和写照。在中国备受关注的舆论环境下,在媒体生态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如何让"故事"本身的力量在对外传播中发挥更大效用,需要我们在传播理  相似文献   

15.
言论集纳     
<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武志军在《党的文献》2017年第5期刊发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关于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一文中认为: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习近平特别强调运用新兴媒体和打造对外宣传旗舰媒体问题。新兴媒体具有互动性、开放性、信息共享性等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虽然国内外学界业界普遍将美国媒体视为全球最具权威性与公信力、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机构,但在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的国际新闻报道中,一些美国媒体的价值选择与舆论倾向始终以其国家利益为最终考量。诚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证了美国媒体免于政治权力干涉的自由,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但它却并没有规定媒体和政治权力之间究竟要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也没有规定政治权力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影响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中,大部分美国媒体往往对美国政府既定的外交、国防等主流论调予以支持及认同,只会在某些涉内政的细节上提出批评和异议。从2020年美国媒体涉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涉香港暴乱报道等都能明显看出,一些美国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报道经常因国家利益站位而背弃了新闻的客观公正,大肆采取双重标准,继而服务于军事战争、意识形态斗争以及国际战略等的需要。研究发现,其双重标准主要表现在议程设置、话题选择、文本叙事、报道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他们(指中国人民)的历史的脚印连绵5000年。但是,对于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墙(长城)的建造者、紫禁城的创建者来说,今晚所发生的不是仅仅向前走出一小步而已,而是一次大的飞跃:中国正在欢迎世界。开放、宽容地面对并研究外国媒体、尤其是影响力较大的国际著名媒体眼中的"故事"版本,从中寻找可供思考的材料、可供借鉴的技巧,有助于我们向世界讲述好我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向世界展示一个立体的、全面的、真实的中国。中国媒体讲述的云南亚洲象群北迁故事,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让全世界人民看见一个美丽和谐的中国。中国媒体基于世界人民对自然界动物的爱,通过共情叙事,让全世界人民持续看下去并看懂中国故事,最终引发了各种正面的传播与讨论,做到了既能看懂又能用,产生了广泛且良好的影响。此次中国媒体讲述的大象迁移故事塑造出了可信、可爱、可敬、美丽、和谐的中国形象,也为即将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微视角”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传播方式,以一种微观视角,立足人们生活中平凡的细节、人物、故事、题材、媒体,从一种新颖、亲和、个性的角度进行传播。“微视角”通常可以细化为“微细节…‘微故事…‘微媒体”等具体传播方式,实现用小篇幅透视大世界,用小故事折射大道理,用小媒体产生大影响的传播效果。以“微视角”对外传播中国法治故事.有利于把法律术语和宏大叙事转化为外国受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在“春风化雨”中实现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海外需求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央及各地方新闻媒体、市场化媒体都尝试了多种方式回顾建党的历史、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总体来看,很多媒体在形式上做了积极的探索,令人耳目一新。然而,从国际传播角度而言,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形象在海外的变化及全球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