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本文从传播学角度,以"今日俄罗斯"传媒集团(RT)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大众传播战略,探索对外传播中构建国家形象的关键因素。一、西方媒体构建的俄罗斯刻板印象通过分析西方媒体报道俄罗斯时使用的关键词发现,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受众对俄罗斯的认知更偏负面,与俄罗斯国家形象相关的高频词是"严寒""熊""套娃""监狱""无法无天""贪污""专制"等。有一些媒体  相似文献   

2.
2021年4月28日,欧盟对外行动署发布《涉新冠肺炎疫情“虚假新闻”评估报告》,批评以中国和俄罗斯国际传播媒体为主的传播主体在疫情话题上释放“虚假信息”,“误导”国际舆论。然而,报告指出的所谓“虚假信息”并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欧盟对疫情下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舆论影响力与议题设置力分析增强的警惕与担忧。《评估报告》实际体现出中西在涉疫情重要话题上的信息竞争与话语争夺,其本身也可以视作西方对华舆论信息战的一部分。基于此,中国媒体应对国际疫情信息竞争时,应进一步聚焦热点,降低和弥补信息赤字;站稳立场设置议题,跳出西方叙事框架;提高舆情响应速度,增强舆论斗争技巧;刚柔并济共情传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联合各界更多力量,同频共振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3.
信息战得以成“战”的原因在于利用信息手段强加政治主体的意志,但强加主体意志并不总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营销传播作为一项说服的艺术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实施的改革得以让西方商业品牌大规模进入苏联,高质量且低廉的产品在市场中的流入使苏联人民拥抱来自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原来西方广播电台无法做到的让西方生活走入人心的困境被营销传播轻松解决了。而到了数字时代,西方平台霸权主义又为西方数字营销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数据成为营销传播成功的关键。在俄乌冲突之际,数字营销传播又化作西方强加其视角下“真实信息”的新手段,在国际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西方营销传播从和平时期着眼于消费异化的长期投资转变为直接的流量劫持。  相似文献   

4.
现今,俄罗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发起的信息战攻势下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并充分利用媒体、媒体法、情报进行反击。地缘政治的博弈已经从过去以战争为主,变为如何在战争前后讲好自己不得已而为之的缘由,美国干脆称之为:讲好战争故事。无论是“闪电战”还是“持久战”,如何利用自己的媒体平台巩固国家利益成为关键,在冷战时代所形成的的西方制裁的神话正在破灭,建立自身应对信息战的防御系统、团结国际任何希望和平发展的力量、占据国际舆论的制高点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瓦解西方制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达赖集团"和国际涉藏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国际涉藏NGO)对我国西藏的负面传播境外流亡组织"西藏流亡达赖集团"借助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向世界传播,西方国家也将非政府组织纳入自己的轨道,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标,这样形成了西方政府、国际涉藏NGO和"西藏流亡达赖集团"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在历次"拉萨事件"中我国都能发现"达  相似文献   

6.
正说到"话语权的争夺",俄罗斯和中国一样,同样面临着西方媒体无所不在的强势高压和以偏概全的负面定式报道。俄罗斯负责宣传的官员曾感叹:"不幸的是,西方公众对于俄罗斯的集体印象,只和这三个东西有关:共产主义,大雪,和贫穷。"在谈及创办一家世界级新闻电视网的初衷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丝毫不隐瞒自己的强悍立场:"俄罗斯需要在国际传播舞台上有自己的王牌选手,不仅要向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俄罗斯国内事务,更要打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阵营关系紧张,与美国的对抗不断升级。双方在政治、外交、甚至军事角力的同时,也进行着一场软实力攻防战。俄罗斯已经开始重心转向,更多以舆论战、情报战、信息战等多种手段,而非对外形象塑造、文化交流、议程设置等软实力常规手段来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攻击。俄罗斯视阈中的软实力与西方认知的区别西方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软实力,是一  相似文献   

8.
<正>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平衡报道是对外传播我国声音、塑造我国形象的重要渠道。平衡报道是指基于事实的报道,兼具正面与负面内容,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具有政治偏见与意识形态色彩。总体来看,近五年来,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呈现总体向好的态势,平衡声音占据主流地位,经济领域的报道尤其突出,但在政治与民族宗教领域舆论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存在不确定因素。虽然西方主流媒体在进行涉华报道时,常以其固有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对我进行负面报道,但新闻信息上的  相似文献   

9.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升疫情风险评估为"大流行",全球拉响最高级别警报。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同时,一些西方媒体借机颠倒是非,攻击中国政治体制,大搞污名化报道。我国主流对外传播媒体积极应对国际负面舆情,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信息,有力驳斥了西方意识形态偏见,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境外媒体对于中国新疆的负面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影响下,国内外对于当代中国新疆发展道路表现出不同的话语倾向。西方媒体对于新疆的报道存在不同层面的"理解误区"。在构建新疆话语权的过程中,中国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传播手段,逐步塑造一个更加真实的新疆国际形象。一、西方媒体对新疆的十种误读自2009年新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后,涉疆议题成为西方媒体代表性涉华负面议题,新疆暴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下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法国对外传播“高级文化”和“多元联盟”的战略理念和历史经验具有现实启发意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指向有助于中国文化外交和对外传播机构规避西方受众对“中国威胁”负面想象,在“泛政治化”的传播情境中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空间;面对西方反华力量的舆论攻势,以中国方案参与全球治理,以全球公共精神的高度保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外传播通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价值的路径指引。对典型传播模式的个别和一般特性的区分与调适,对他国传播经验本土和全球双重意义的辨析与取鉴,是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参与构建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纳     
正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昆在201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从战略层面提高国际传播话语权》一文中认为:研判国际形势、厘清国家定位,进而结合国家特点作出战略决策,这是一个自我评估与自我期待相互作用的过程。国家定位影响国家战略,决定一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认识和作为。在国际传播领域,有三种国家身份定位:一是跟进者定位。按照西方国际话语规则行事,与西方保持一致并以西方标准为标准。二是塑造者定位。守住国家底线、原  相似文献   

13.
正在信息时代,国际传播与外交、军事手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一种武器。当各种危机和冲突发生的时候,如果缺乏宣传与反宣传的软实力,就必然受到"软打击"和"软轰炸"。哪个国家的宣传方式更有针对性,拥有更强大的媒体,就有更强的能力主导局势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俄罗斯在与西方的宣传战中,长期处于劣势:颜色革命,俄罗斯拱手败退;俄格战争,俄罗斯虽然赢了战争,但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发,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了全球传播生态,并呈现出了一些新变化,这主要包括:全球疫情舆论场形成并在全球抗疫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西方媒体固有意识形态偏见破环了疫情信息的有效传播;传统主流新闻媒体价值回归,网络新媒体平台遭遇"信息疫情";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等加持下的疫情舆论场传播力增强;疫情下媒体商业化服务被削弱,公共服务型新闻复兴。面对疫情下全球传播生态的新变化,全球媒体应对需要强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作为奉行开放型发展战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走向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西方国家由于在世界媒体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力,成为国际舆论的风向标。当前,西方涉华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发挥全球领导者角色等方面。在上述问题中,西方舆论展现出了不同认知和复杂心态,但总体来看"负面中国"的声音依然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来,拉美地区受到了重大冲击,疫苗则成为解决疫情的重要方案之一。随着中国研发的疫苗陆续运抵拉美大陆,拉美各国主流媒体亦随之对此进行了报道。在此背景之下,了解拉美各国媒体中涉及中国疫苗的舆情显得尤为必要。拉美主流媒体对中国疫苗的正面报道集中在中国疫苗的安全有效、便于储存等方面。负面报道则体现在对中国"疫苗外交"和疫苗试验透明度的质疑上。研究表明,中国国家形象在拉美的构建与传播深受拉美国家历史文化、西方话语体系及中拉认知度与交流度的影响。藉此,从短期来看,应做好舆情变化的积极应对;从长期来看,应做到对拉美各国媒体信息认知与了解的全覆盖。多方形成合力是完善和优化新时期中国对拉传播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一、战略背景:国际舆论转向,世界传媒变革当今世界,由国力相差悬殊的国家为主体形成的世界力量结构,必然使在此影响下的世界传播模式呈现出发达国家主导和发展中国家附属的倾斜态势。长期以来,世界上大部分媒介资源和媒体资本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通过对大型跨国媒体集团的控制,实现推销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意图,而话语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则在国际传播秩序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弱势地位,面临着形象被误读、文化被入侵、信息安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国际信息传播呈现出从强到弱、从中心到边缘、从西方到东方的不平衡特征。国际传播以顺流性为主,也有逆流性交织于其中。尽管信息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但信息传播的公正性始终是发展中国家不懈的追求。特别是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的崛起昭示着世界力量结构的变化,国际舆论格局的重心逐渐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话语秩序也由传统的“二元对立”向“多元互动”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文化霸权,一般是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指西方国家依仗自己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企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网络传播中的信息量大,内容复杂,并且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跨文化性等特征更容易加剧文化扩张。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于网络媒介所推行的文化霸权能够产生更深、更广的影响和效果。网络传播中的文化霸权就其影响来说,从宏观上讲,颠覆了网络伦理,破坏了文化多元性,破坏了公正公平的世界信息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19.
俄乌冲突开始之后,西方对俄罗斯国际媒体及社交媒体账号实行全面封锁。在国际舆论场上,俄罗斯主要以政要发声、国际媒体网页和社交媒体常规发布、设置议程等引导舆论;而在国内舆论场上则以治理假新闻、关闭反俄媒体以及发布关于战场的正面消息来引导舆论。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在国际、国内舆论场上的表现对我国的启示是:应当重新思考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方式,发展与友华国家的合作传播,同时保持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自媒体成为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新场域,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自媒体中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特征。国际自媒体中有关北京的信息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文化艺术、旅游、体育、政治、科技创新等议题。信息的主要倾向为客观为主,正面信息多于负面信息。正面倾向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旅游和文化艺术等议题,负面倾向主要集中在政治、环境问题、社会和交通等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