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总的来说只有两个字。即“反叛”。在艺术范畴内部的“现代性”是自觉地与古典艺术理性知识主义、社会道德主义与和谐秩序主义的传统范式相对抗.企图超越既有的艺术传统,转向感性、非理性、非秩序与艺术独立自律,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价值观念;同时,在西方社会现代化的“现代性”实现过程中,现代艺术也是对其中暴露出来的危机一面的反映。艺术家们不满于社会现代性带来的诗意丧失、人性失衡与价值失落,渴望用审美的维度来拯救现代人.从而转向感性个体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为对治当前德育功利化所造成的“功利主义症候群”,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与主动性,学界提出审美化德育模式,尝试通过美育的非功利、情感化和超越性特质以弥补现代性背景下规范伦理学占主流可能导致的道德虚伪与道德悖论。但由于没能为现代社会所必须的道德责任在主体内指定“价值之根”,导致审美化德育模式陷入困境。现代美育家丰子恺汲取席勒审美思想中的“童心”观,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童心说”进行人道主义改造,从而建立起以“童心”为本体和动力的人性扩充与守护机制,为德育审美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实务中,不断出现“传统”不美善的事例。“传统”只是“过去的方式”,而“美德”却是反映人性的普世性与终极性的原则,是人类指向未来的永恒性法则的表达。中华传统文化是超越“传统”的,因为它原本早已拥有了“敬天爱人”的道德内涵,具有“现代性”特征。只有回到“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应用“现代性”的辨析让“传统美德”在人性的终极关切中找到位置,再让它在现代意义上找到起点,“传统美德”的保全与发展过程才对“现代”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家族小说因为纳涵着丰富的现代性内容,折射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道德等的变迁而深受作家青睐。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作家的家族书写,一方面延续着现代文学“叛逆式”的书写传统,另一方面,又典型地体现出当代文化变革中作家们的文化关怀。作家们对“家族”文化母题,既有着新的起源解释,同时又有当代性的精神铭记。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与中国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特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现代化社会的普适性特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呼唤引进现代性的人性,宣扬优美健康自然的理想人性;另一方面又对现代性的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内部功能的相互僭越而导致的人性异化、丑陋和麻木表示抵抗与批判,背后流露的更多的是作者对湘西未来社会的忧虑与悲痛,又对之有着一种预警和价值设防.由此,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艺术发展史,可以看到,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但是,现代以来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使得人性在现代性社会中,遭遇零散化、空洞化、幽暗化甚至游戏化,问题多多,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一种掠夺、占有,在艺术接受方面人们忽视了经典文本所体现的“和合”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文在现代性视阈下从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然意识三个方面切入问题的实质加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的核心问题。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在其所做的各项研究中,“现代性”可以说贯穿着其思想的主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现代性问题开始出现。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前辈对现代性的悲观主义态度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直接抛弃,哈贝马斯终生都在为“现代性”这项未完成的事业而奋斗。对此,哈贝马斯根据其交往行为理论、世界公民社会等思想给出了拯救现代性的方案。但是,由于其理论有着过于理想的色彩,其方案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现实局限性,而更多地偏向于道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丽  李涛 《教育学报》2020,(1):120-128
“童心说”融道家的“真心”、佛家的“本心”和儒家的“最初一念之心”于一体。真心即绝假纯真之心,自然个体人的原初之心。本心是清净的精神实体,即内心的清净无杂。最初一念之心就是天赋予人的自然之心,允许人的自利。“童心”与“婴儿之心”、明心见性、良知具有内在联系。李贽认为,做人、做文、生活都要遵循“真”字;文人应以个性创作抒发情感、欲望;也应正视“人必有私”。他倡导文艺创作的自由精神,反对道德说教,主张多听“迩言”。“童心说”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现为回归人的本真、解放人的思想和倡导人的独立;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打通人性,帮助人成为自身;使学生学会思考存在性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童心说”所体现的求真原则、个体性原则、自然人性的追求等蕴藏着现代性的精神特质,如:理性、个体性、自由性等,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一个现代性建构的新时期,前现代价值体系、现代价值体系和后现代价值体系互相杂陈,如何建构现代性?人文奥运与现代性契合,现代性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种人文精神,它们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我国传统道德缺乏个人主体精神和公平、公正的理念致使现代性建构出现困惑。我们应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建构现代性的公平、公正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使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强调个人服从社会的政治与道德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儒家的道德教育观存在着理想化的色彩,它压抑人性,束缚着人的理性发展.今天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增添了新要求但超高的要求仍存在盲目性和狂热性,我们的道德教育依然缺乏人性。人与社会,人是本,因此我们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应以人为本,克服盲目和狂热。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网络这个全新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的深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社会中,现实社会中以外力监督为重点的传统道德教育范式很难取得效果.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推崇的“慎独”精神,其终极目的是形成一种道德自律,最终达到“至德”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慎独”思想与网络道德培养之间,其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极强的契合性.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方面融入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运用“慎隐”“慎微”“慎欲”等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网络中形成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进程自其发端就从未止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性与全球化一起,构成了一股强大的离心力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就此断裂开。人们对此种历史意义上的断裂机制的后果——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巨大差异的探讨也从未停止。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家乐福事件”为例,通过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行动相比较,分析了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特征及其实质,对于新时期弘扬和创新爱国主义传统,更加理性有力地爱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自其发端就从未止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性与全球化一起,构成了一股强大的离心力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就此断裂开。人们对此种历史意义上的断裂机制的后果——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巨大差异的探讨也从未停止。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家乐福事件”为例,通过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行动相比较,分析了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特征及其实质。对于新时期弘扬和创新爱国主义传统,更加理性有力地爱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进程自其发端就从未止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性与全球化一起,构成了一股强大的离心力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就此断裂开。人们对此种历史意义上的断裂机制的后果——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巨大差异的探讨也从未停止。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家乐福事件”为例,通过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行动相比较,分析了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特征及其实质。对于新时期弘扬和创新爱国主义传统,更加理性有力地爱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礼俗、象征等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礼乐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种,不仅是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以及理想生活的一种有效表达,同时礼乐也与人的思想道德、人性本质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距今为止,我国先后有大量思想家关注并致力于乐论,并提出了相关观点。而嵇康所提出的乐教观则比较特殊,其在所著《声无哀乐论》中对当时民众坚信不疑的儒家音乐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音乐与道德、人性以及社会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本文也将以此为着眼点,分别从道德、人性与社会三个角度,探究音乐与三者之间的具体联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嵇康乐教观,进而在了解乐教思想的过程中解读嵇康思想旨趣。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西方艺复兴中,人们以理性为中心,提倡民主科学,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现代性设计中的社会制度层面,诸如国家组织、法律规范以及经济体制”,这即我们所说的启蒙现代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现代性也逐渐暴露出弊端。到十九世纪末,在反思和批判启蒙现代性的过程中,以感性为中心的审美现代性随之形成。审美现代性“所表达的是个体的感性诉求,是个人对这个变动不居的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彼岸的生存感”,更关注个体对现代社会的体验,更着重于反思现代人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性的纵深挺进,辉煌与危机的并存,被现代新儒家视为"不变之道"的传统心性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解体了,道德信仰危机等成为心性滞后的主要表现,这对生态税法有着极其严重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越剧《新狮吼记》在现代性改编过程中摒弃陈旧的道德教化思想,突出了夫妻相处之道的现代主题内涵,语言通俗鲜活、富有时代感,舞关设计采用现代声光技术展现了优美的古典意境,成功地将传统昆曲折子戏改编为一部完整的现代越剧。《新狮吼记》改编的成功,为现代戏曲创作提供了“大剧场与小剧场并重”、“尊重古典戏曲传统”和“重视戏曲内涵发掘”等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