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内陆高原湿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本文从学科类角度分析了我国内陆高原湿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第十、二十九标湿地路基施工技术的全面总结,较深入地阐述了在高原环境和铁路建设高标准条件下,攻克湿地路基施工软弱地基处理、环保与绿地恢复、季节性冻土路基的填筑难题。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高原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杰 《青海科技》2007,14(2):8-11
青海省高原湿地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加剧。本文概述了青海湿地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思考其对策,以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陈康 《科技风》2012,(16):258
通过攀枝花机场一起跑道外接地事件分析简要介绍了高原机场运行的危险和困难,以及民航局对高原机场的运行飞机和飞机维护的特殊要求,强调了高原运行的特点,需要各航空公司强化风险管理、应用新的航行技术才能保证高原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总结高原基层卫生单位高原肺水肿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本单位1992年9月~2005年3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56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高原基层卫生单位利用有限的条件,采用吸氧、氨茶硷、地塞米松、安定、速尿等结合健康教育,在本组患者救治中,治愈率100%。结论在高原基层卫生单位对高原肺水肿只要采取综合的救治方法,同样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青海科技》2021,28(2)
青海省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呈现典型的高原特点。在青海省生态系统安全以及农牧民生计的维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已有高原湿地研究和湿地保护案例等的分析,阐述了青海省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了青海省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总结了适宜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为青海省湿地资源的保护、湿地变化诊断、湿地生态补偿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危害因素对高原旅行者健康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保健医学的研究对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旅游、甚至对航天,外层空间技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原环境危害因素对高原旅行者的健康影响归纳为(1)高寒、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50米,平均降低1℃,高原气温的特点是低寒,温差大(白天与黑夜、向阳面和向阴面)。“年无炎夏,日有四季”,这样的气侯,使旅行者易患呼吸道和心肌炎等疾病。(2)低气压,低氧分压;海拔每升高100米,大气压就下降5mmHG,氧分压亦随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高原病发病情况、分型及我院防治高原病情况进行总结。重点提出对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对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血细胞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竞走运动员开展不同海拔交替训练以及比赛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1)竞走运动员RBC、Hb、HCT等指标在返回高原后男运动员2周后即可达到高峰,而女运动员3周后达到最高值,表现出女性适应期更长的性别差异;(2)男女竞走运动员血细胞变化规律与中长跑项目有所不同,与项目特征存在差异以及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有关;(3)竞走运动员重返高原后在高原训练初期机体依旧产生了较大刺激,表现为与高原低氧应激反应有关,后期随着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血清睾酮逐步提高,CK、BUN等指标无明显变化,表明机体恢复良好。建议:高原运动员应通过适当强度的大负荷训练平原训练(无氧阈强度左右),重点提高平均强度,适当增加无氧训练比重;发展心肺功能,增进运动员对长距离的适应性,为高原大强度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原大强度训练主要从比赛的实际出发,最大程度地模拟比赛的强度,提高运动员维持最大摄氧量强度的运动时间和耐乳酸的能力,并重视下肢力量训练以及训练科研监控和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0.
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寻求发展思路、选择产业模式,解决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重要。本文从高原湖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相应提出了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青  程晓林 《青海科技》1996,3(2):1-5,10
本文从高原环境对TL180轮式推土机的影响入手,提出了解决其高原适应性的理论、方法和措施,对高原不工程机械系列化,成套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湿地类型保护区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杰  蔡平 《青海科技》2002,9(6):16-19
从青海高原湿地资源现状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角度,分析目前高原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青海湿地类型保护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这是高原之上,傲视一切的动物;这是高原之上,最能忍饥挨饿的动物;这是高原之上,最能抗御严寒的动物。它像高原一样厚重,它像岁月一样久远。它就是高原动物之王——野牦牛。  相似文献   

14.
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高原与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琛 《科学学研究》2006,24(6):929-933
通过对180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高原由三个维度构成: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生活高原,职业高原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会有影响。认为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高原部队医院科研课题和管理不同于研究所和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其科研课题的规模、内容和目的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本文结合我院实践,对高原部队医院科研课题的管理谈谈我们的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亚军 《内江科技》2006,(1):120-120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高原训练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探讨和归纳,揭示了高原训练的必要性。并对高原训练取得的成效和目前高原训练器材进行分析,指出高原训练确实能激发肌体的潜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云南高原湖泊湿地不同程度地面临水位降低、水面面积缩小、水质污染问题,土著水生生物性丧失严重,许多土著物种濒危甚至消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生态修复方式基本采用外来物种为主,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物种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土著物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在有关项目的支持下,文章提出了基于土著旗舰物种为主的“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新路径,并在滇池和洱海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这一生态修复新路径重建了退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链条中缺失的环节,完善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功能,使得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循着“藻—鱼—鸟(或人) ”和“花—鱼—鸟(或人) ”2条路径顺利离水上岸;在试验区内还收获了海菜花和金线鱼等云南传统名贵食材,白瓣黄蕊的海菜花密集浮于水面形成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特有的美丽景观;基于滇池和洱海试验示范工作,并结合云南高原各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和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湿地生态状况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初入高原士兵的血压变化规律,为制定高原部队训练和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以100名初入高原新兵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进驻高原前一个星期、进驻高原后每个星期进行血压监测,直到进驻高原后3月结束。结果进藏后前三周血压上升明显;第四周后趋于平稳,部分人员略有升降;第六周后开始下降;第九周后收缩压趋于平原水平,舒张压仍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第十一周后舒张压接近平原水平,之后升降不明显。结论高原缺氧对初入高原人员的血压有明显的影响,直到完全适应之后才恢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初入高原士兵的血压变化规律,为制定高原部队训练和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以100名初入高原新兵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进驻高原前一个星期、进驻高原后每个星期进行血压监测,直到进驻高原后3月结束。结果进藏后前三周血压上升明显;第四周后趋于平稳,部分人员略有升降;第六周后开始下降;第九周后收缩压趋于平原水平,舒张压仍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第十一周后舒张压接近平原水平,之后升降不明显。结论高原缺氧对初入高原人员的血压有明显的影响,直到完全适应之后才恢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郑杰 《青海科技》2008,15(2):10-13
青海高原湿地保护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对高原湿地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缓解和遏制其功能下降,解决区域内民生发展问题,促进青海省生态保护战略和优势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