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传真     
正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日前发现,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2015年9月时,臭氧空洞已比2000年时缩小了400万平方公里。研究认为,臭氧层的修复与空气中氯气的持续下降有很大关系。氯主要来自氯氟烃,干洗过程、旧冰箱、发胶等气溶胶都会释放这种化合物。随着大气中氯含量的持续下降,研究团队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苏珊·所罗门相信,除非未来火山喷发,臭氧层空洞将进一步缩小,直到本世纪中叶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7,(9X):F0002-F0002,F0003
1985午,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变化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失去臭氧层的保护,会使人类直接受到太阳的辐射而导致皮肤癌等疾病。臭氧层空洞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南极考察都将臭氧空洞的观测作为重要的项目列入其科考计划中。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5月19日公布预测结果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正在恢复,预计到2050年左右,臭氧层空洞会基本消失,但这一前景成为现实的前提,是各国继续严格限制排放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CFC(氟氯碳化物,简称氟里昂)是造成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变薄的重要原因。虽然研究人员发现,2005年的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的发展比以前稍稍减小了一些,但人类持续释放的CFC正在不断蚕食着臭氧层,使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持久不愈。空洞修复缓慢研究人员认为,以目前恢复的速度可能要到2065年左右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才会修复,这比以前预计的恢复时间延迟了约15年。监测全球CFC释放的模型研究最近提示,CFC排入大气之多超过了人们的想像。美国普林斯顿地球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的计算机模型实验员约翰·奥斯汀与其赫斯特的研究组利用低空飞行器对美国和…  相似文献   

5.
东方湖——这是科研人员在南极冰盖下发现的一个平均水深125米,面积1.5万平方千米的淡水湖。这个有着独特生态环境的巨大湖泊,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持续释放的氟氯化碳仍在一点点的吞噬着臭氧层。虽然南极臭氧空洞正在逐步地恢复中,但仍需要时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南极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似乎恰恰相反。在南极区域,以极点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是南极洲大陆,大陆周围是洋面;相反,在北极区域,以极点为中心向外发射的是北冰洋洋面,洋面四周几乎全为陆地或岛屿所包围。如果比较南极洲和北冰洋的面积,两者竟然非常接近,前者为1425万平方千米,后者为1321万平方千米。若把南极洲大陆自东向西转动100经度,然后再将两极区重合在一起,不难发现,南极的陆区几乎正好填充了北极区的海域。据此,有人推测,在地球发展史上的某个阶段,似乎有某种宇宙压力施向北极一端,造成一块巨大…  相似文献   

8.
自从美国杜邦化学工业公司研制并大量生产氟利昂用作降温致冷剂和保温层发泡剂以来,几十年间,电冰箱和空调器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能够喝上清凉可口的饮料,食品能够四季保鲜、居室不再有严冬和酷夏,可以四季如春。氟得昂与电子技术给人们带来了舒适和文明,给经济带来了繁荣。 70年代发现大气层中臭氧层变薄,80年代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90年代北极上空也出现臭氧层空洞,经观测和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  相似文献   

9.
虽然不存在北极的“臭氧空洞”,但某些条件将会导致产生空洞。在南极上空存在一个“臭氧空洞”的发现,为地球上层大气中能够保护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良氧层正处于令人担忧的脆弱状态,提供了戏剧性的证明。在北极地区上空会不会出现一个类似的臭氧层空洞呢?一个对北极地区1月至2月的同温层进行过检测的考察队提出的初步结果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大自然正在迅速而悄然地变得紊乱起来。毋庸置疑,这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和全球气体温室效应就是明证。在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承载力低下的中国,问题显得更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3日,各媒体网站竞相报道:北太平洋惊现面积343万平方千米的新大陆。而新大陆是由人类丢弃的350万吨塑料垃圾组成,它一直在缓慢地旋转。过去的10年里,它的面积增加了2倍,从现在起到2030年,这块陆地的面积还要增加9倍。消息着实让人们吃惊——垃圾不但遍布陆地,还席卷了海洋!  相似文献   

12.
颜其德 《科学中国》2007,(12):37-39
在南极海域(特指南纬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其面积约3800万平方千米),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虽然种类不多,但其生物总量确十分惊人。除企鹅和海豹等大型动物外,鲸也是不遑多让。蓝鲸是生活在南极海域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兽类之最。南大洋中鲸的数量和捕获量均占世界各大洋的首位。  相似文献   

13.
冰下湖研究     
自1957—1958年同际地球物理年(IGY)以来,科学家们在南极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例如:南极臭氧空洞的发现、南极冰芯研究获得了过去40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南极地质学研究进一步考证了冈瓦纳古大陆地质演化史的科学依据,近些年来.在巨厚的南极冰盖下又发现了巨大的冰下湖泊——东方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全国臭氧总量都在不断被消耗,同时发现青藏高原6~9月形成了大气臭氧低值中心。拉萨地区上空臭氧总量比同纬度地区低11%,且1979年至1991年间臭氧总量平均年递减率达0.35%。青藏高原上空夏季形成的臭氧层低谷现象引起世界关注。2003年12月14日至17日,青藏高原上空出现大面积臭氧总量极低值区,臭氧总量低于220DU(气压1标准大气压、气温0℃条件下,10微米厚的臭氧定义为1DU)的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中心极低值仅为190DU,比历史同期平均值255DU减少了25%,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洞了!科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动力作用是…  相似文献   

15.
《百科知识》2009,(12):30-30
据《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7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56万平方千米,占据了国土总面积的37.08%。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七八万人死亡,三十多万人受伤。地震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重灾区面积达到6.5万平方千米,涉及到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6个市、州,严重受灾的县区达到44个,受灾乡镇1061个,人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类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臭氧层空洞甚至消失。臭氧层对人类十分有益,它可以阻挡紫外线,使人类免遭过量紫外线的灼伤。没有臭氧层,  相似文献   

18.
位于加勒比地区的古巴共和国面积仅为11万平方千米,人口1124.1万(2010年12月)。人们熟知古巴除传奇人物菲德尔.卡斯特罗外,雪茄和朗姆酒最为知名。其实还有一闻名世界的科技成果——抗癌药。  相似文献   

19.
徐冰 《今日科苑》2012,(6):20-22
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北极地区上方的臭氧层首次出现大面积空洞,足以被称为‘北极臭氧洞’。"也有报道称,北极上方出现了一个面积达到加利福尼亚州5倍的臭氧洞,这个规模空前的空洞有时会向东欧、俄罗斯和蒙古地区移动,因而当地人受到的紫外线照射强度会增加,但不会持久。  相似文献   

20.
“湖南桂东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批准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于2005年以“矿调〔2005〕12-8号”任务书下达给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2006年3月正式启动。调查面积2640平方千米,野外工作年限为2006~2008年。为明确下一步调查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又下达了“矿调〔2006〕12-8号”任务书。总勘查费用740万元。项目在桂东地区开展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通过开展1:5万矿产地质测量(1660平方千米)、1:5万矿产地质修测(980平方千米)、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2190平方千米)、1:5万高精度磁测(2640平方千米)、1:5万遥感地质解译(2640平方千米)工作,查明区域控矿地质条件,圈定物化探异常和矿化有利地段;利用大比例尺地物化遥等手段,配合地表工程,开展系统矿产检查,提出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