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茶又是人际交往的手段,通过开茶话会、茶馆听歌看戏等品茶活动进行沟通。从古至今,各都市皆有茶馆开设。  相似文献   

2.
不如喝茶去     
苗连贵 《知识窗》2011,(5):41-41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乃生活之必需。旧时闲人更爱上茶馆,茶馆水滚茶香,茶气氤氲,浅斟慢饮,海阔天空闲聊,何等受用!那时茶馆还有戏文、说唱,各有小吃、点心,老茶客甚至三餐也吃在茶馆里,乐而忘归。  相似文献   

3.
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此所产生的茶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其它传统文化互相渗透,体现出我国文化的古老与博大精深。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茶文化也由此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给茶文化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为茶馆形象设计和宣传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可以说,完善茶馆形象理念和设计理念十分必要和重要。文章以基于茶文化视觉元素在茶馆形象设计应用探索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具体内涵进行茶文化视觉元素在茶馆形象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思路来进行相关分析,希望为现代茶馆的形象设计提供借鉴,也由此可以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茶葉     
茶葉對于人體的生理作用和我國茶区的輪廓“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我國普遍流行的一句俗話,一份人家,這開門七件事,是一樣也省不了的,可見茶在我國,早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外国人虽然喜欢咖啡、可可这類東西作為飲料,但是對於茶葉,也是嗜好得了不得。茶葉,茶葉,它却是目前全世界的人們普通遍愛好的飲料  相似文献   

5.
茶联妙趣     
毛金玉 《知识窗》2006,(1):43-43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了难解之缘,自然也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茶联。文精字妙的茶联遍及神州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它给人以古朴高雅之美、正气睿智之感,还给人以无尽的联想和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6.
古树、小桥、流水、人家……如此温婉纯正的江南水乡特色,今日已不多见。幸而,苏州的平江路,还保留着这样宜人的景致。这条延续了800年的古巷,却并非“墨守陈规”之辈,陆陆续续新加入的咖啡厅、茶馆、创意小店和画廊等,给它带来了时尚的活力和现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郑心  夏冰 《科学中国人》2023,(12):82-83
<正>中国人大多是爱茶的,即便有些人“六茶不识”,也总能在嗅到茶香、品到茶味时心生静谧。茶本起源于中国,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既被书写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一次次技术革新的支持中,鲜活于当下。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郝志龙投身茶叶加工工艺研究十数年,正是茶韵悠长的见证者,也是继续为茶香添韵的行路人。  相似文献   

8.
茶馆,老上海风情旧景之一。清末,沪城内外,南市北市、沿河傍桥、十字街头,茶馆遍布,荼客如云,茗香醉人。有人认为茶馆这种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南方两广之地多称茶楼。各地更有茶肆、茶寮、茶屋、茶室、茶坊,叫法各异。旧上海茶馆多有楼、馆、园、阁、居、社之称。茶馆题名亦雅,如秋月楼、碧露春、鹏飞白云楼、江南一枝春、品泉楼、香雪海等颇具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9.
沈福祥 《金秋科苑》2010,(24):13-14
献身茶事志高意坚1959年,蒋俊云毕业于浙江省临安农业学校茶叶专业,这就注定了他一生要与茶打交道。在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他奉为座右铭的三句话: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任怀瑞主动要求离开政府机关,开始一心扑在钻研茶道、茶文化、茶与健康这项事业上。2000年他创建了“呼和浩特市健康茶庄”,2004年成功地发明了“健康茶”专利。健康茶既是对于传统医学的继承,也是对于传统医学的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健康茶”的发明人——任怀瑞先生。  相似文献   

11.
谭璨灿 《百科知识》2023,(18):33-34
<正>本草是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古人关于中草药的著作多以本草命名。本草的象征符号运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日用药品、保健品和茶饮料等方面,更是日益深化与完善。余庆县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小叶苦丁茶属于苦丁茶的一种,然而,对苦丁茶本草的考证尚属空白。一、苦丁茶名称的本草考证在我国,苦丁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健康功效的饮品。在其他类型的茶(虽然不是茶,但也可以做茶的替代品或代替茶水)中,苦丁茶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其生产的数量和使用的范围,仅次于茶叶,排在第二位的饮品就是苦丁茶,被广大消费者誉为“美容茶”“益寿茶”“降压茶”“保健茶”。  相似文献   

12.
秋冬是最适合喝茶的季节,也是最适合养生的季节,一壶茶,一本书,一个人,慢慢品茶,慢慢品读人生,回味悠长!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有助防衰老和养生保健的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保持健康体魄,越活越年轻。而茶中珍品——福音山珍稀茶,更有不同的养生功效,青钱柳调血糖,治糖尿,是“降糖神茶”;上甘茶美容养颜,抗衰老,是“天然胰岛素、天然羊胎素”;虫屎茶“肠胃圣品”,营养价值胜虫草,收藏价值胜古董。福音山的这三大珍稀茶,被誉为养生至尊,全球独有!如此稀缺资源生意是最好的致富契机!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3,(6):41-44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清新、淡雅、闲适、悠然,让人感觉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它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可以理解为一种期待,颇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说,“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导,让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的意境,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与“即茶即道”相联系了。  相似文献   

14.
“茶之为饮,衣食百姓”。种茶、喝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华各民族都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茶文化。云南的白族种茶历史十分悠久,所产的下关沱茶、苍山雪绿、感通茶等都是优质名茶。特别是下关沱茶,被称为“云南三宝”之一,远销世界各地。喝茶时,白族人根据不同的习惯和爱好,在茶中加入不同的配料,使之风味各异。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独具民族特色的白族茶礼“三道茶”。可以说,三道茶是白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孩子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主人于是再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便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17.
杜燕  李军 《百科知识》2023,(30):17-18
<正>中国是茶的起源地,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是目前学界认定发现樟科植物叶和茶树根的地方,时间早于“神农尝百草得茶”。“茶”的正式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我国伴随饮茶习俗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茶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在对外贸易的道路上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8.
丹若 《百科知识》2023,(8):41-46
<正>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茶是中国除四大发明以外的第五大贡献。”茶、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品。尽管世界文化的融合让源自西方的咖啡文化不断流入东方,但仍无法撼动茶在中国的地位。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名茶更是百花争艳。茶客有品鉴之心,茶商有竞销之需,自然也就有了评议之乐,于是便有了“中国名茶”之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杀人不见血”之说,其实老外损起人来,也是“惊天地,泣鬼神”。当你听到这些英语绝句时.可千万别直译过来哦。搞不好人家在损你呢!  相似文献   

20.
茶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场所。社会环境、历史条件、风土人情不同.与人们生活相关联的茶馆的设计风格也固之迥异。短暂的历史、长时间的殖民统治和传统文化的断层,使得青岛的茶馆具有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解读青岛茶馆的设计风格,就是解读这个城市。探究青岛茶馆的设计风格及其风格形成的因素,对于理解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对设计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