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重访记     
张广瑞 《百科知识》2007,(12S):57-58
中国和印度是近邻,都在亚洲,而且直接接壤,乘飞机从北京到新德里只要6个多小时的时间。应当说,中国人对印度是比较熟悉的,一部关于唐代名僧玄奘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通过《西游记》的演义,使得印度西天仙境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我们熟悉的是它的历史和过去,对大多数人来讲,对今天的印度还是比较陌生的。  相似文献   

2.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11):54-56
唐代初年,有一位名叫那提的印度僧人,游历了古印度各地和南亚、东南亚诸国之后,来到中国。看到唐朝的佛教盛况,那提说:“脂那东国(指中国),盛传大乘,佛法崇盛,瞻洲称最”。“瞻洲”即“南瞻部洲”,也译作“阎浮提”,泛指当时已知世界的所有地方。那提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兴旺发达,在隋唐时期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崇拜太阳神的民族据专家介绍,塔吉克是中亚的土著民族,他们的祖先是古代中亚操东伊朗语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的“竭石国”。到了唐代,著名旅行家和高僧玄奘将此名译写作”偈盘陀”。关于这个王国的起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偈盘陀国所在地区原先是葱岭(帕米尔高原)中的荒凉平川。有一位波斯王派遣使臣从中国迎娶公主,他们经过这里时,附近发生战乱,东西交通断绝。于是,使臣将公主安置在一座孤立的山峰上。这山峰非常陡峭,只有在山崖上架设梯子才能攀登。使臣还在峰下四周设立警卫,昼夜巡逻,保护公主。3个月以后战乱平息,迎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常在书中看到“一炷香”的描述,“炷”的本字是“主”,意思是“灯芯”,后借指灯、烛,再引申为可以燃烧的柱状物。作量词后,常用于点燃的线香。唐代许浑在《秋夕宴李侍御宅》中写道:“烛换三条烬,香销十炷灰。”一炷香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式,起源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时长为计时方法,因为制香材料的用量基本相当,所以每炷香的燃烧时间大致相同,燃尽“一炷香”大约需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5.
李娜 《科教文汇》2008,(27):211-211
唐代是中国古代旅行的高峰时期,近年来关于唐代旅游研究的成果颇丰,涉及唐代旅游的方方面面。本文特针对唐代旅游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蜉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僧人路过一地,见一蜉蝣哀声大哭。问其原因,乃为其死去的同伴哭泣。僧人说你小小蜉蝣朝生暮死,时间也不多了,怎还如此悲戚?僧人摇头不解而去。走着走着,僧人突然明白了,不能拿人的生命长度来度量蜉蝣的一生,蜉蝣从早晨到中午是它的前半生,从中午到黄昏是它的后半生。它是在用它的后半生为它的同伴哭泣。僧人感慨万千,回共找寻,发现那只哭泣的蜉蝣已死,僧人唏嘘着把那只蜉蝣安葬了。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被鲁迅誉为"中国的脊梁":如埋头苦干的《史记》作者司马迁;拼命硬干的反抗起义者陈胜;为民请命的明朝清官海瑞;舍身求法的不止有追求维新的谭嗣同、康有为,更有远道求经的佛教徒。在这些佛教徒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玄奘和因仰慕玄奘西游而南下  相似文献   

8.
胡艳艳 《科教文汇》2008,(5):143-143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详细记述了唐玄奘的生平,其中后五卷主要关涉玄奘归国后翻经的生活经历,其中又多记录与皇帝的交往。本文就书中所记进行集中、归纳,对唐太宗与玄奘的关系作一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9.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详细记述了唐玄奘的生平,其中后五卷主要关涉玄奘归国后翻经的生活经历,其中又多记录与皇帝的交往。本文就书中所记进行集中、归纳,对唐太宗与玄奘的关系作一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0.
遇见菩提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它的样子看起来普普通通:细细的主茎上互生着几十片绿叶,无花,亦无果。不普通的,是它的身世。它来自印度,它的母亲是当年释迦牟尼在树下坐化涅槃的那株。2015年春末,它辞别母亲和故土,接受了特殊的宗教仪式后,和印度总理莫迪一道飞越千山万水,抵达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雁塔脚下,唐代高僧玄奘曾经藏经、习经的大慈恩寺里,莫迪双手捧着它,当着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面,将其郑重地赠予大慈恩寺。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光辉灿烂的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文化,它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革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唐代文化只所以这样发达,通过学习我粗浅地认为,主要原因及特点:一是政治的长期稳定;二是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三是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四是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五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11,(11):49-49
僧人吃素的戒规是从因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大加提倡才形成的。萧衍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迷信佛教的皇帝,自己曾经3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是由臣下集资把他从寺中赎回来继续当皇帝的。他曾撰写《断酒肉文》等,极力鼓吹僧人禁食酒肉。因为他是皇帝,对他的敕命僧人只能遵而行之。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三省制"是指在中央政府行政体制中,由中书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审议、尚书省主执行的一种宰相制度。学者们通常认为唐代三省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成熟的标志。它具有三权分立、节制君权、集思广益、职责分明等优点,后世的宰相制度基本沿袭了其组织框架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4.
唐代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介绍唐代园林并分析其历史地位,指出唐代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三点启示,即唐代园林注重生态、文化、规划的特质,这些都值得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者去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珊珊  陆炜 《科教文汇》2007,(9S):203-203
唐代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介绍唐代园林并分析其历史地位,指出唐代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三点启示,即唐代园林注重生态、文化、规划的特质,这些都值得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者去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其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相似文献   

17.
早年,明太祖朱元璋曾投宿于太平府般若寺.僧人见来者非同常人,便寻问朱元璋的姓氏籍贯.朱元璋不想走露风声,便对僧人的问话避而不答.……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受日本佛教协会的邀请去演讲,开场后往下面一看,满场僧人光亮亮的脑袋构成一道风景线。演讲结束后,一些年轻的和尚聚集到我身边交换名片,或让我签名,更多的是围着我来合影,好不热闹。过了一会儿,法源会长走过来笑着说:“你被人利用了,跟你这名人的合影会被拿去相亲炫耀用,那可相当起作用哟。”我有些纳闷。法源先生笑着解释说:“最近,日本的和尚很有人气,特别是年轻僧人很受女孩子青睐。”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贞观之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的鼎盛时期。文章从李世民、百姓及用人制度三方面出发阐述了贞观盛世的原因,从而引出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董力燕 《科教文汇》2008,(1):169-169
玄奘大师对佛教经典翻译的贡献无人能比,印度学者柏乐天称玄奘“无论如何是有史以来翻译家中的第一人”。本文结合玄奘大师翻译佛教经典的原则、方法及其取得的成就,揭示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