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是怎样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并取得统治地位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史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很多同志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私田制是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制的确立,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健。我们认为,“井田制”与奴隶制、私田制与封建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井田”自书于竹帛、亮相先秦而来,高文讲章,林林总总,似行云流水,聚讼不休。回顾即将过去的千年中井田制研究的种种是与非,本文认为,信史原则与求真信念,始终是砥砺井田研究走向深入的动力。认为,井田制有两大特点:一为“公田”、“私田”(份地)的区分;一为份地的定期轮换。此二义是判断井田有无、井田性质的核心要素所在。考索三代之迹,可知井田制早在夏中后期即已推行,商代继之,至西周而完备化。井田的内涵,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农村公社具有公私二重性的历史命题。井田的性质,就是村社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田开阡陌一事,历来是人们毁誉商鞅的主要依据,有着不同的记载和评论。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主要是对井田制和开阡陌的性质有着不同的理解所致。现在就“井田制”与“开阡陌”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周代是否有“井田制”? (长春张绍良) 答:关於“井田制”的存在问题,近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郭沫若先生认为孟子所说“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完全是孟子的乌托邦式理想,但又认为殷周二代确曾施行“井田制”。不但殷代甲骨文中的“田”字像划分“井田”的图画, 到西周铜器铭文中也还以一“田”作为一个单位来计算的。“井田”一方面作为分配给农夫耕种以榨取他们血汗的单位,一方面作为诸侯和百官俸禄等级的单位(见郭著“十批判书”中的“古代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主体对学习的热情来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我国战国末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出身于韩国贵族,是荀卿(即荀况〕的学生,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唯心主义天道观相反,韩非认为“天”就是自然。他认为自然有它自己运行的规律,它是不需要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来主宰的。他说“天有大命”(宋乾道本注:“昼夜四时之候,天之大命”)又说:“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扬榷》)。韩非认为,自然的总规律叫做“道”。“道”是“万  相似文献   

7.
《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使田有封洫。”对这一措施,史家多歧见。有的著述认为,“其为维护和整顿日趋破坏的井田制。”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为了正确地揭示出子产“使田有封洫”的真实内容,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进行这一改革的社会背景。西周实行井田制。西周井田制的主要特点是:(1)、土地  相似文献   

8.
一、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制度规定土地归国王所有,因此这里的“国有”不能理解为公有.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但它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同,井田制下的土地归国王一人所有.而后者可为封建国家、一般地主、农民所有。  相似文献   

9.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概述。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周天子的私有制②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B.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D.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完善3.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大量荒地…  相似文献   

10.
<正>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核心,也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审美范畴之一。“意境”一词源自佛经,佛家认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所观之理也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这里所说的“智”与“境”,在文学方面就是“意”与“境”。我国古代学者对“意境”多有阐述;《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构思规律的奥妙在于“神与物游”,即作家的主观精神  相似文献   

11.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分析】学生易错选 D。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但分封制在历史上并没有从此消失,刘邦、项羽、明太祖都曾经推行过分封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拥有丰富的教育遗产。批判地继承千百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做到“古为今用”,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古人积累的教学经验是多方面的,教学原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历代的教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认真研究古代教学原则,吸取其精华。 1·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国古人,就很重视因材施教。孔子曾根据弟子的个性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①可见孔子认识到高柴的质地愚笨,曾参的天性迟钝,子张少诚实,子路性粗鲁,因此就因“材”而教之。后来孟子提出了因人而异的教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②孟子认为学生有五种,第一种是修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相关试题尤其是选择题考查也非常细密。同学们往往感觉到这部分的知识太过零碎,不易掌握。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教材的叙述和隐性的知识点。下面列举20个例题,愿能给同学们以启发。“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学生易错选D。因为学生往往认为随…  相似文献   

14.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奴隶制社会前期的土地制度。它是当时一切制度的基础。根据古籍记载,井田制同宗法制、军赋制、甚至教育制度都有紧密的关联。但直到现在,古史上这个大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分歧也很大。本文试把自己对井田制演变过程的一点初步体会写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5.
<正> 对于郭沫若的诗集《瓶》,历来众说纷纭,看法各异。说它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儿女私情”、暴露了“人生观的弱点”者有之,①说它是“反抗的火”、“争自由的火”者有之,②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令人遗憾的是,张贴在《瓶》上的种种标签,都未能揭示其深刻的底蕴。笔者认为,《瓶》本质上是一曲幻美追求的挽歌,是诗人苦闷心态的象征,是诗人思想转换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二南”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地位特殊的篇章。孔子认为,对“二南”的阐释以及理解,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意义重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它是家庭和谐之基;第二它是国家稳定之本;第三它是礼仪教化之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社会责任意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优秀传统。许多古代哲人都强调过社会责任心,认为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孟子以禹稷为例,他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见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他认为每个人都对社会、国家负有一定的责任。孔子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  相似文献   

18.
《孟子·滕文公上》云 :“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同养公田 ,公事毕 ,然后敢治私事 ,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中国上古时期是否实行过井田制 ,史学界对此有争论。目前虽多数人认可曾经实行过井田制 ,但仍以为孟子所云不过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笔者则从考究“里”、“井”、“私”、“公”等字得出结论 ,不仅井田制实行过 ,而且孟子所云也有根据。“里”在今人而言是表示距离长度的计量单位。《说文解字·卷十三下》将“里”的原意释为居住点 :“里 ,居也 ,从田从土。”笔者不以为然。因为以中国古代“六书”而…  相似文献   

19.
《诗经》“于”字用法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字是《诗经》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它使用频率高,全书共出现三百六十余次;用法也比较复杂,历来众说纷纭。有时同一诗句中的同一“于”字,各家说解不一。如“黄鸟于飞”(周南·葛覃)之“于”,或释为“往”动词;或释为“聿”,语助词;或释为“之”,结构助词;或释为“焉”,副词;或释为“语中助词”,无义。这种情况,成为了读诗者的障碍。我们认为,《诗经》同是我国周代社会的作品,都流行于黄诃流域中原地区,“于”字用法当与有一定之例。特别是相同句式中同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校独立学院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社会上.尤其是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把它作为“新生事物”加以肯定、支持者有之,把它视为“怪胎”加以批判、否定者有之,对它既加以充分肯定又指出不足者亦有之。如何对独立学院进行科学、理性评价和实事求是的探析,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