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古代蝗虫之害自先秦以来,一直困扰着农业生产。蝗灾发生次数的频繁、危害之大,不仅影响普通百姓的庄稼收成,更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事的频发。蝗虫诗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诗人们将人祸猛于天灾的忧患、愤慨情绪,在诗作中发泄,导致蝗虫诗从一出现便蒙上了浓重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鲜明的针砭时弊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可怕de蝗灾     
今夏,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区大面积发生蝗灾,各地采取飞机灭蝗与地面防治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等有效措施,控制了蝗灾的发生和蔓延。 蝗虫的种类很多(我国有400多种),但能成群结队、高飞远迁、危害成灾的蝗虫,全世界只有7种,飞蝗乃其中之一。飞  相似文献   

3.
正"蝗灾"至今仍肆虐。上个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食的食物数以万吨计!蝗虫最为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们的集体行动。一只两只或者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庄稼、植物都构成不了威胁,但如果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咀嚼所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赤地一片,甚至攻城略地,这便成了"蝗灾"。"蝗灾"每一次都造成巨大损失。2004年西部非洲也曾发生蝗灾,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时仅控制蝗灾这一件事,就投入了六千多万美元。2006年6月,澳大利亚曾遭遇7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  相似文献   

4.
蝗灾至今仍肆虐。上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一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了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食的食物数以万吨计!蝗虫最为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们的集体行动。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咀嚼  相似文献   

5.
似乎已有许久没听说过蝗灾了,然而事实上,人类的天敌——蝗虫远未在地球上灾绝,特别是在‘饥饿人陆’——非洲,这些年来蝗虫尤为猖獗,这使饥民们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 本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一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吃掉的食物数以万吨计!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人类的天敌——蝗虫,至今都远未在地球上灭绝。特别是在非洲,蝗虫尤为猖獗。上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下的食物数以万吨计!  相似文献   

7.
法国治蝗专家胡飞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中国的蝗虫绝大多数还没长出翅膀,形成可怕的飞蝗.再过半个多月,蝗虫你不治它也完蛋,但明年怎么办?它的卵都藏在了田野中. 他研究蝗虫20年,经历了马达加斯加的蝗灾,经历了被称为"当代最可怕的蝗灾"的1994年非洲大蝗灾.他说,蝗虫把最后一点绿色吃了后,大地是一片可怕的灰黄,远处一片片的是人和牲畜的尸骨.外国的救援食品迟迟运不过来,很多灾民濒临死亡,瘦弱的孩子睁着大眼睛躺在热带的树荫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蝗虫为灾,给农业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中国古代各种文献中对蝗灾多有记载,前人对此亦多有研究,且颇为详细。但对于佛经中关于蝗虫之考查尚不够详尽。本文依托原始佛教文献.试图对佛经中有关蝗虫之记载作一较为详细之考查,从佛经中的蝗虫形象、佛经中关于蝗灾的记载及佛教式的灭蝗手段等三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对带有宗教色彩的蝗虫做一具体展示。  相似文献   

9.
蝗虫是典型的植食性昆虫。由于其食性广,活动繁殖能力强,又能作长距离迁徙,并且对温度、湿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等特点而成为农业上的大害虫。蝗灾是农业生产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蝗虫曾多次造成:“赤地千里,寸草不留,饿殍载道”的凄惨景象。笔者收集了一些有关蝗灾的典型事例如下,借以说明综合防治在消灭蝗虫中的重要意义,供同行们在教学工作中参考。在我国,从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35年的2600多年间,有记载的大蝗灾共发生796次,平均每3年发生一次。1927年山东发生一次蝗  相似文献   

10.
冉浩 《红领巾》2023,(Z1):76-77
<正>蝗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它食量大、能够长距离迁飞,一旦大量繁殖形成蝗群,将给农田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古代蝗灾频发蝗灾、水灾和旱灾是我国古代的三大灾害。最早关于蝗灾的记录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而到了明清时期,关于的蝗灾记载更为详尽。据统计,从两汉至明清,共发生蝗灾755次,大约每3年发生一次,其中,较大的灾害有97次,约每22年发生一次。蝗虫在土中产卵,由于干燥的土壤有利于虫卵的存活和孵化,所以降水量少的年份更容易发生蝗灾,这也是古人常说的“久旱必蝗”。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同时又是蝗灾多发区.研究河南蝗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历史数据,采用频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发现:河南的蝗虫灾害,从时间上看,发生的频率有递增的趋势且具有连续性;蝗灾的高发期与平静期呈现周期性,两次蝗灾高发期的间隔大约40年.从在空间上看,河南蝗灾发生呈现区域聚集性.新乡、开封、周口是蝗灾高发区;重灾区在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转移和扩大的趋势;平原低洼地是蝗灾多发区,气候对蝗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蝗虫和酷车     
说起蝗虫,人们就会想到蝗灾,遇上蝗灾,蝗群遮天蔽日,每平方千米可达8000万只。但是,它们之间不但不会相互碰撞,还能避开鸟类的追捕。蝗虫的这一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研究人员发现,蝗虫能及时对飞来物作出反应,关键是它的复眼后方有一个相当大的神经细胞。这个细胞的大小,刚好可以让研究人员连接上电子传感器,并测量和记录电流值。结果发现,当有东西直接向蝗虫冲过来时,传感器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大脑指示蝗虫作出躲避反应。整个过程不超过45毫秒!如果行驶中的汽车能仿效飞行中的蝗虫,在发生碰撞之前作出反应,那么许多人的性命就能被…  相似文献   

13.
以文献资料法研究了滨州市蝗虫灾害历史 ,分析了蝗灾成因 ,重点研究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蝗虫发生变化的新特点 ,探讨了蝗虫发生频率增高的原因 ,提出了防蝗治蝗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献资料法研究了滨州市蝗虫灾害历史,分析了蝗灾成因,重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蝗虫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探讨了蝗虫发生频率增高的原因,提出了防蝗治蝗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平均每间隔3—5年就爆发一次严重的蝗灾,危害面积广泛而严重,对于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业产值的提高构成严重威胁,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治蝗工作十分重视.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治蝗救灾体系,围绕化学防治和改造蝗虫发生地这两条主线开展了系统的治蝗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后,由“控制阶段”到“改治并举”,再到基本根除,蝗灾防治工作逐渐成熟,出现了注意生态效益的可喜变化,防治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
2000年6月28日《南阳日报·社会早刊》第八版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中国北方蝗灾扑天而来》,该文两处成语的用法不妥当: ①气候干旱蝗灾罪魁祸首(文章第3个小标题) ②……治蝗虫行动于6月10日正式开始,3架飞机飞上蓝天,猖獗的蝗虫将面临灭顶之灾。例①的“罪魁祸首”意思是作恶犯罪的首恶分子。该小标题的意思也  相似文献   

17.
饕餮食客 蝗虫是个贪得无厌的饕餮食客.它们能飞善跳,带齿的上颚发达而坚硬,非常善于咬断植物的茎叶.平日里,蝗虫都是"独行侠".一旦气候温暖干燥,它们便会迅速地繁殖生长.同时,受到刺激的它们会一改个性,大量聚集,集体迁飞,最终形成可怕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所谓"久旱必有蝗",蝗灾往往与旱灾接踵而至.蝗虫的扫荡大军犹如飓风一般,千里奔袭、蔽天遮日,所经之地一片狼藉,以禾本科为主的植物全被吃个精光,无一幸免.  相似文献   

18.
蝗虫是农、林、牧业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典型的初级消费者。它们的存在,使得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物质得以循环转化和分解,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蝗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约可以转化植物固定太阳能的10%~15%。人们将蝗虫简单地作为害虫是片面的。全世界已知有蝗虫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度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灾。  相似文献   

19.
<正>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当县令时闹了蝗灾,米芾令县衙小吏带领百姓全力以赴捕打。结果,蝗虫飞走了。米芾正在高兴之际,邻县送来了一纸公文,谴责米芾将蝗虫赶往邻县,并威胁要向上司告状。米芾看完公文后哈哈大笑,在来文背面写道:蝗虫本是天灾,岂由小官派遣?倘说鄙人派遣,速请阁下押来。诗中包含这般推理过程:如果你县蝗虫,是我县赶过去的,那么你县蝗虫,就给我县发回来吧。既  相似文献   

20.
近日,新疆伊犁地区发生大面积意大利蝗虫虫灾. 蝗群所过之处一片焦土,草原上的蝗灾被形象地称为:无烟的火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