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1985年,沐浴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春风,从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分流出来的黄瓜课题组,作为天津市的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了黄瓜研究所.十几年来,已由当时只有8人的课题组,发展到现有育种、栽培、加工、生物技术等45人的研究机构,并已盖起了7千多平方米的新大楼,年人均创收也达30余万元,成为天津市的首批"骨干研究所"、国家"黄瓜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列为"全国农业科技开发十强研究所"的第三位,1999年黄瓜研究所被评为天津市十面红旗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2.
夏季由于高温多雨以及病虫害的暴发流行,严重影响了夏秋露地黄瓜的生产,我们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夏秋黄瓜露地栽培的高产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一、选用良种黄瓜夏秋季露地栽培,应以耐热、抗病品种为主,可选用津春4号、津杂2号、夏丰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公元2009年1月9日,在备受瞩目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我们见证了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荣获国家级大奖的辉煌时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所开展了一系列的黄瓜新品种引进与品比试验,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8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结果表明津研3号、津研4号、新泰密刺3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均高于甘丰3号、甘丰3号、甘丰11号,但易感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及霜霉病,甘丰2号、甘丰3号及甘丰11号3个品种第一雌花节位较高,开花期迟于其它品种,适于春茬栽培。津研3号、津研4号、新泰密刺及对照品种(长春密刺)的果形优于甘丰8号,适合于大棚冬春茬栽培。拉萨冬春茬黄瓜的播种期一般在元月份,较春茬(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黄瓜的栽培有所不同,在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的表现出不同。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拉萨目前主载黄瓜早熟品种和新选品种进行比较,可为当地冬春保护地栽培黄瓜品种的选择,提供主要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在实施国家的推广计划项目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组建科研、生产、销鲁三大集团。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驱动作用,效益显著。 一、科研集团,以四代育种成果,驱动科技优势。 黄瓜研究所早在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最早从事黄瓜抗病育种,自七十年代末,著名黄瓜育种专家侯锋研究员,倡导并主持了全国黄瓜抗病育种协作组,团结了南北方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几十位专家,协同攻关,成为我国黄瓜科研的中坚力量。育种集团发挥较强优势,促使我国黄瓜育种工作在  相似文献   

6.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常发的也是最严重的病害,由于大棚内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霜霉病的发生,因此,大棚黄瓜霜霉病更显严重。防治霜霉病应把重点放在改变适合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上,利用生态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化学防治,才能达到无公害。 1、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目前抗霜霉病强的黄瓜品种多为一代杂交种,可选用津春三号、津春四号、中农五号、鲁春26号、冬棚一号、兴丰88—8等杂交品种。 2、培育适龄壮苗 秧苗素质好,是增强黄瓜植株抗病性的重要前提。徒长苗、虫咬苗、抵抗各类病害的侵袭能力差;僵化苗、老化苗由于生理活动低下,生长不旺盛,也易感病。只有适龄的壮苗光合能力强,净同  相似文献   

7.
关键词     
国家科学技术奖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其中4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7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8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  相似文献   

8.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原天津市黄瓜研究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侯锋创建于1985年5月,是国内唯一以黄反为研究对象的科研与开发机构。  相似文献   

9.
许多读者来信询问,如何选种黄瓜品种?山东李新生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现刊载如下。黄瓜,是目前各地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一个主栽品种。现在各地大棚蔬菜面积扩展很快,黄瓜品种又多,给农民选种适宜的黄瓜品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山东苍山县是一个大棚菜主产区,现将该县科协蔬菜研究所历年来种植多个黄瓜品种的经验介绍给读者,供大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2):F0003-F0003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原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现隶属于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育种、蔬菜栽培、蔬菜生理、生物工程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获得国家、部、市级科研成果奖52项,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8项。先后培育出花椰菜、白菜、西瓜、甜瓜、黄瓜、菜豆、番茄、辣椒、茄子、甘蓝、芹菜、萝卜、胡萝卜、生菜、西葫芦、马铃薯等十几大类200余个优良蔬菜品种。为我国蔬菜生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黄瓜幼苗光合机构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盐胁迫(0、25、50mmol/L)对不同品种黄瓜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尤其是高浓度NaCl(50mmol/L)的胁迫,显著降低黄瓜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以及气孔限制值(Ls),同时显著提高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细胞间CO2浓度(Ci),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变化不大.盐胁迫对耐盐黄瓜‘津研4号’幼苗生长的影响小于盐敏感黄瓜‘津绿4号’,这可能与耐盐黄瓜在盐胁迫下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光系统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纯菌种发酵制备黄瓜泡菜.以植物乳杆菌B4、弯曲乳杆菌A8为发酵菌种制备黄瓜泡菜.研究了了黄瓜发酵过程中的pH、活菌数、亚硝酸盐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的黄瓜泡菜与自然发酵的黄瓜泡菜相比,在第5天时有较低的pH、较高的活菌数,较低的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3,(8):96+128
<正>内江市农科院参加完成的"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喜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2000年国家科技奖颁发以来,内江地区获得的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该成果项目由南京农业大学陈佩度教授主持,全国15家单位60余研究人员,历时三十多年共同完成。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为成果第二完成单位,该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黄辉跃研究员为成  相似文献   

14.
依据水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水肥处理黄瓜结瓜期根系及环境因素对根系伤流的影响。分析了结瓜初期、盛期和后期不同水肥组合黄瓜根系特征、伤流量、伤流强度以及土壤温度。结果表明,黄瓜一级侧根总长度和根干重随黄瓜植株生长逐渐增加,但根系伤流量和伤流强度在结瓜盛期最大;黄瓜根系伤流强度变化与气温变化极显著相关,5cm深处土壤温度对植株伤流强度的影响不大,30cm处土壤温度对伤流强度的影响最强烈;对根系伤流量直接作用的影响顺序为:根干重(-1.06323)〉地上部干重(0.87366)〉土壤含水量(0.59972)〉一级侧根总长(0.47214)〉根数量(-0.02941)。结论:不同水肥处理通过影响土壤溶液状况和土壤温度从而影响黄瓜根系生长和根系物质运输。  相似文献   

15.
罗玛 《内江科技》2013,(8):102-103
<正>内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经过20多年的攻坚克难,铸就了小麦育种的辉煌:近10年来获得省部级成果奖4项。即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2011年度高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8-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及2005年度内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权的3项、"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在《麦类作物学报》、《作物杂志》、《小麦研究》、《Euphytica》等全国及省级以上学术核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洋葱、黄瓜为主要原料,复合添加适量的水、白砂糖、柠檬酸等,采用正交试验方案设计,获得风味独特、口感优良、质量稳定的洋葱黄瓜复合饮料的生产工艺配方设计,并对复合过程中的护色措施、漂烫时间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棚黄瓜所谓秋后栽培,就是在深秋较冷凉季节,夏秋露地黄瓜已不能生长时,利用大棚的保温防霜作用,继续生产黄瓜的一种栽培形式。这种形式在我们晋东南地区多见,下面本人着重阐述一下大棚黄瓜秋季延后栽培的技术,着重从播种、保苗、温度湿度的调节、肥水管理、协调瓜秧生产、采收及常见病害等方面来探讨大棚黄瓜的栽培。  相似文献   

18.
马锡冠 《学会》2006,(9):38-39
<正>一、协会基本情况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成立于1986年,现有工作人员18名,会员单位210多个,主要是全国各地的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业企业和技术监督部门的分析测试中心。如: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材料及电子材料测试中心、国家建材测试中心、国家环境测试中心、国家生物医药分析中心等国家测试中心及中科院所属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黄瓜蔬菜纸的制作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黄瓜为基料,添加适量的增稠剂及增塑剂,制成具有黄瓜色泽和香味的黄瓜蔬菜纸。文章通过对黄瓜纸基料处理、烘烤温度和时间几个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黄瓜纸品质的影响,确定了黄瓜纸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金怡濂院士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263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18项。我院获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从总体上看,我院近年来获国家科技奖的比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锡夔院士等完成的“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向———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