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内课文体裁多样,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学法指导。近年来,我在研究小语教材时,发现游记类的课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呢?我根据大纲对中高年级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设计了游记“四步学法”。  相似文献   

2.
以阅读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学生在写“游记”一类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毛病:见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重点;想到哪写哪,没有条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从指导阅读做起,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记叙事物的。如在指导学生写《游梁山》一文前,我就先指导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出作者游览示意图,弄清作者游览  相似文献   

3.
明思路抓线索突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谈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和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紧密联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抓住行文线”索,把握作者思路,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法中“导的功能,引导学生透过文章的语言文字,去感受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我们认为,要发挥“导”的功能,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选准奖章的“突破口”,抓往统摄全文的要素,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现以“九义”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为例,浅谈我们在导读方面的几点做法。一、抓课题导读课文的题目多种多样,有的以人作题,有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教之以学,这个“学”,当然是“学识”,也更是一种学的方法和能力。否则,我们的学生就一辈子也离不开教师的“教”。所以,我们将学法指导尽力渗透到教学过程如概念形成、理论推导和方法思考之中,并凭借教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也凭借教师的教法来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这是一种“素质型”的指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渗透主要落实在传授阅读方法(直接学法)和培养阅读习惯(间接学法)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 ,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小语“大纲”对高年级的阅读要求 ,本课的教学 ,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教学重点则是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和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重点目标 ,教学时 ,可采用“抓特点 ,反复读”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找景点———理特点———品词句———感情读”的阅读方法来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文摘     
教学文摘学法指导要抓“异”一、语文学法指导,要因“文”而异。像《曼谷的小象》这类课文,可采用“教前示法”;像《桂林山水》这类段与段结构相似的课文,可用“教中示法”;而在学习《伟大的友谊》等课文时,可用“教后悟法”。二、语文学法指导,要因“课”而异。如...  相似文献   

8.
代保明 《读写月报》2022,(18):19-23
<正>在编入统编教材的文学文本中,最多的要数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下面又细分为很多类别。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单元形式编入游记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是具有开创性的。游记散文是作者对于游览所见所闻所感的叙述和描写,是其身处真实场景心灵受到触动的记录和抒怀。游记散文与其他散文的不同在于它只写作者的“所至所见所感”。“所至”即游踪,是作者游览的路线;“所见”即游览途中所见,包括所遇到的人、事、物,特别是游览途中所见的景物,是一般游记的重要内容;“所感”即游览后的感受,表达作者对于所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和事产生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9.
语文读写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升语言素养,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是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文本教材,进行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文本,教师应将作者游览著名旅游胜地——死海时所看到的景色以及亲身经历的趣事活化为教学资源,在阅读想象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此类课文的教学既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又能让学生领略国内外不同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做到经常化、具体化,最有效的途径还在于如何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怎样学习”导向,教育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学法。一、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学法我们设计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掌握阅读方法。好的学法设计,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爬山虎的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写爬山虎脚是什么样儿,怎样爬的。为此,我采用了“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授之以法,则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白杨》一文时,我注意把握教材的自身特点,教给学法,并让学生尝试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用“归并法”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归并法”是一种基本的分段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就是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它独立学习,这是“教”的最终目的。我在阅读教学中,在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讲堂”为“学堂”,变“讲”为“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分以下内容和程序:(一)提出学习日标:l、根据课文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基础向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例…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篇游记,只有写出了特色,才有生命力。要使游记写出特色,作者必须做出“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作者在写作中要做到这点,在游览吕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游览某些地方和景点,有意识地对这些景点的景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又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实地感悟,还必须有深度,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发挥课文在学法指导中的“例子”功能崇文区教研中心赵景瑞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为落实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例子"中的新观念"课文是例子"的观点,包含着许多新观念。1.课文的地位,由阅读教...  相似文献   

15.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课文,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课文所包含的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课文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中学生英语阅读技巧问题,以便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根据多年的阅读实践和教学经验,我认为“抓关键词”、“句─段─句式阅读”是较好的阅读技巧,分述如下。一、抓关键词关键词是负荷信息量最多的词,是一篇文章中意义最集中的地方。学生善于在阅读时抓关键词,才能撇开具体的语法形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本设置的课内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补充和延伸。这类课文要求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每篇课文一课时。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注重学法指导,不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是把它处理成讲读课文。如何处理这类课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明确教材特点,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法、学法。从讲读课文到课外自读课文的过程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文处于由扶到放的中间环节上,属于半扶半放的那一类;从课内自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来看,课内自读课文紧承于讲读课文之后,利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学习这类课文,其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花潮》是作者李广田在游览了昆明的圆通公园,观赏了一大片海棠花之后,以游记形式,描绘了园内“春光似海”的景色,歌颂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盛世如花”的繁荣昌盛。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逻辑段,然后板书:圆通公园过去——一座荒山现在——亭台、池榭、花的海洋给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这篇课文。一、看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可读性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文质兼美的范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自行理解和感悟,我在教读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阅读方式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从“读”入手,以读带思,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作业分析] 课后作业第3题“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重点题。这一题的训练要求不仅反映了课文的全部内容,而且集中体现了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的训练目的。 [训练方法]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抓游点——理清游览路线指导学生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依次找出作  相似文献   

20.
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勾点圈画和批注,通读课文时圈画批注,扫清阅读障碍,精读课文时圈画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时圈画批注,领悟语言规律。老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法的指导目标,做到讲授知识与学法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法,同时阅读教学应抓住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