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阶段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根据这一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确定了“从小学会做人,从小学会学习,从小学会做事”的育人目标。 一、创造条件.启发学生执行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我们千方百计地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们组织全校师生动手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优化校园内环境,增强校园魅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把花、草、树木的管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浇水、施肥、除草,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2.
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中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应以中学生内在品格的着力塑造、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行为习惯规范养成的制度保障、德育课程内容的科学设计、德育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为路径,尊重学生个体特质,立足学校特色,真正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中去。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科学》2020,(Z1):163-164
"生命重于泰山",对中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重大工作,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弥补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失,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这不但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而且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本文就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做简要的分析,一个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规范行为习惯,改变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二是要学校与家庭安全教育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安全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新《守则》新《规范》,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新《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颁布了,它以新的理念、新的条款替代了旧《守则》、《规范》中不符合时代的内容,给广大中学生提供了新的行为准则,甚是令人欣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仍有一些不规范之处。 例如:《守则》第二条:“遵守学校纪律”;《规范》第18条:“按时完成作业”。 众所周知,现在各中小学校的“纪律”,五花八门,有不少与法律相冲突的地方。试问:能按要求开设全部课程的学校有多少?能按要求让学生过双休日的学校有多少?能按要求保证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 8 小时的学校有多少?双休日被学校变成单休日或半休日,…  相似文献   

6.
7.
范玉柱 《中国教师》2010,(Z1):390-390
<正>学习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是一个人由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提高他们的综合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向东 《成才之路》2012,(29):81-81
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主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一个人如果能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会受益终身的。所以,以我们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几年来,我结合自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中学生不但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必须学会怎样合理处事并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当代中学生需要在家庭与社会中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并预防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推动形成与发展健全的人格和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与巩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教育实践为载体,探究了行为习惯对中学德育任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嵇辉 《现代企业教育》2010,(24):175-176
小学生的诸多问题的主要来源主要集中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从课堂的前、中、后几个阶段培养;行为习惯方面需要从行为训练、全员育人和积极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做培养。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现行的教育思想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学生仍然是拼命读书,听从教师教诲,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听教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不管什么事,只有教师说了才肯做,只有教师讲了才肯听,没有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刘永军 《中国教师》2009,(Z1):450-450
<正>学习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是一个人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①养成课前摆放好文具的习惯;②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③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4.
措吉 《青海教育》2010,(5):15-15
许多实例让我体会到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  相似文献   

15.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小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一、严格要求,加强自控一年级刚入学时,首先要对新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如学生的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受益终生。因此,行为习惯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审视当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教育方法单调、教育内容浮躁空泛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我校在实践中.以具体化、生活化、儿童化、持久化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踏进校门,犹如一张白纸,这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行为知识很淡薄,再加上父母长辈的无限宠爱,使得这些孩子有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他们自律性差,随意性强,无自立能力等,如果这些坏习惯一旦形成,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应从一年级就加强"养成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儿歌教育,规范行为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  相似文献   

18.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人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必须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他们的成人、为他们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影响青少年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有三:家庭.社会和学校,其中,学校的作用尤为重要。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青少年,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关爱,更谈不上感恩。种种现象表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家庭教育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因素。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从我们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传统道德文化的缺失,从这个角度来说,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不失为一本好教材。一、深刻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