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尝试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现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对课前学生已有哪些数学经验、课堂上如何将学生“原有数学经验”提升为“数学学习经验”、课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解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问题等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审视和剖析,敬请同行们指教.一、尊重起点——唤醒数学经验有效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  相似文献   

2.
小学开设“趣味数学课”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丰富第二课堂内容的一个方面。这对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小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有好处的。但是,从我所听的课来看,较普遍的问题是趣味性不浓,和平常的数学习题课大同小异。同时也感到有些问题急需从理论上明确,在实践中解决。如“趣味数学课”开设的目的、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这种课的内容如何根据小学各年级的要求系统化、序列化?目前因为缺乏教材,数学教师常凭自己的主观爱好,任意选摘一点材料来上趣味数学课,也有的教师因为工作忙,来不及找寻材料,干脆让学生做书上的习题,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研组开展活动,由我执教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6页11题“小猫钓鱼”.情境图上3只小猫围在池塘边垂钓,小花猫钓了8条鱼,小黄猫钓了20条鱼,小黑猫钓了15条鱼,情境图下面有一提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任教两个班,在第一个班是这么教的.师(呈现主题图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有小花猫、小黑猫和小黄猫.师:你们能根据小猫钓鱼的情况说说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小花猫和小黄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黑猫和小黄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黄猫比小花猫多钓多少条鱼?小黄猫比小黑猫多钓多少条鱼?……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写了满满的一大黑板,然后和学生们一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节课下来,师生练了一黑板的习题.课后,我暗自思考:这本是一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练习课,而通过前面的教学,课堂上满黑板的问题学生在课前已经都会提出也会解决了,这节课只不过是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展示一下罢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似乎没有什么新的收获.怎样才能让学生在40分钟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呢?我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整理了一番,决定第二天围绕“问题树”进行教学.第二天,在第二个班又上同样的内容.课伊始,我出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过程 ,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任务是在问题的不断生成、不断解决中完成的 .有人把这一过程称为“问题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是“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上 .”那么如何通过“问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呢 ?初中生对于数学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辩证性、精确性、概括性等特点已有初步了解 ,与之相适应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思维策略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已能不自觉地加以运用 ,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总结和提炼 ,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各种思维策略是如何在各种问题情景中产生和运用的 .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研究性学习作业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笔者曾布置一次“创造式”开放型长作业 ,其效果非同一般 .现将该次作业的内容及取得的丰硕成果整理如下 ,供同行赏析 .1 本次“创造型”开放式长作业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完三角函数一章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后 ,布置了这样一个“创造型”开放式长作业 ,具体内容如下 (印刷成书面材料发给学生 ,每人一份 ) :第一部分 学习材料 (本部分有略减 )问题解决后“问题创造”的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 .那么 ,一个数学问题究竟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方…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数学“大课堂”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构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课后延伸,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7.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培育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你妈妈今年多少岁?”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我把8和32写到黑板上后又问:“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学生说:“8比32少多少”“32比8多多少”“妈妈比我大24岁”“他比他的妈妈小24…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内容是《年、月、日》。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2月份定为平月呢?把1月份定为平月不是好记一些吗?”授课教师回忆道——当时这一问题难住了我和其他同学,我说:“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也很难!现在老师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同学们,这个问题留待你们课后去研究,看谁  相似文献   

10.
从教多年,我深深地感到:数学教学太强调课本知识的学习.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对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的关系并未做过很好的梳理,这也是导致这一教学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最近,我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做了一些尝试,课后又做了调查,没想到学生对“黄金数0.168”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教学片断: 师:在100多年前,一位德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重做这个实验,你们愿意吗?  相似文献   

11.
何岩 《辽宁教育》2001,(5):59-60
应用题作为数学问题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用题教学效果往往被看成是数学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因此,应用题教学始终受到重视.要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助力器”.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设计、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发挥自主性,一步步探究,通过解决问题,理解数学内容,同时自然而然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具体阐述利用问题驱动高中生探究数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者说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考活动和探索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一种过程。现代的数学教育观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根据这种观点,我认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从这种“活动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新的理念出发,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教给学生把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及构成的“问题”给以数学化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把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使自己的数学素质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数学广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内容.它要求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通过反复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积累素材许多学生都说:“作文难”,那么,究竟难在哪里?据我了解,难的根本问题是无话可说。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着力寻求解决学生“无话可说”问题的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终于摸索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要真正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必须直面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现在究竟在哪里?数学教学究竟从哪里开始?学生究竟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面对不同学生认知起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好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即必须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否则,“以生为本”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发展亦无从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好多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上课非常认真,您讲的内容我都弄明白了.可有时题型一变,我就不会做了.是什么原因呢?家长也会提出同样的问题.其实,数学知识光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的容量有限,课后的延伸是非常重要而必不可少的.课后如果能做好这样几件事,学好数学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理数”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位学生在有理数乘法的作业后记中这样问道:“老师,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有用吗?”为了解开学生的这一疑惑,我以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提供的素材为基础,设计了如下一堂有关“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设计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开头,既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又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始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和右侧,听教师喊“走”之后,两名学生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喊“停”。问:“这两名同学怎么了?”同学回答:“相遇了。”老师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又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我让一名学生上来给前面三名学生分苹果,先给一个学生切二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