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寒夜》具有众多版本,构成复杂的版本谱系。在其版本变迁过程中,有两次重大修改,修改带来的异文使我们可以进行重新阐释,也由此可以窥见作者思想的蜕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寒夜》讲述了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最终走向破裂的悲剧。在社会与家庭的重负下,男主人公汪文宣在人到中年后的诸多尴尬和无奈中毁灭,女主人公曾树生试图振作、不甘屈服地出走。这对知识分子殊途同归地成为《寒夜》中的悲剧性人物。这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4.
《<寒夜>手稿本》显示巴金对小说《寒夜》原文的诸多修改,它正是鲁迅所说的那种既能说明“应该怎样写”又能展示“不应该那么写”的很好教材.将《<寒夜>手稿本》中的改笔诸如关于记人、关于叙事、关于写景等等,与修改前的原文对照分析,在小说如何提高艺术表现力、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题等方面,都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文学以其人物个性、伦理道德等因素的暧昧,传统意义的消解显示出与传统文学的显著区别。巴金的家庭小说《寒夜》,于夫妻、婆媳、女性的传统叙事母题之上,就情节设计、矛盾冲突及人物个性等方面,进行了现代意义的拷问,为中国家庭模式的现代转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20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进行研究时,我们注意到巴金重点表现的是家庭成员间的隔膜,如代际隔膜、夫妻隔膜、婆媳隔膜、兄弟或妯娌隔膜等。但是和鲁迅表现凡俗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深切"与复杂不同,巴金则把这些隔膜直接表现为矛盾或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有时甚至达到"有我没你"的激烈程度,《寒夜》中的婆媳冲突就是这样,以至于左右为难的汪文宣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原谅女人?"对此,本文主要从社会历史现实等外部环境,思想观念等文化传统,特别是从女性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同出一人一时之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苦难人生,面对苦难,主人公所体现出的更多是超越之后的宁静、宽容与大度。同时,在苦难主题的背景下,《活着》引入了另两条叙事线索,即“温情”和“审丑”。“温情”为福贵的苦难人生点缀上一片绚丽的色彩,并造就了福贵的韧性;“审丑”则另辟一副丑陋不堪的景象,直面残酷的现实,还原了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胡书涯 《考试周刊》2011,(19):22-23
小说《寒夜》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日常生活,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悲惨境遇。即以抗战语境下汪文宣、汪妻曾树生、汪母三个主人公的人性冲突为主线,开辟了婆媳斗争的写作母题,更投射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从家庭的悲剧升华至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鹿鼎记》和《堂吉诃德》拥有近乎相同的解构起点,但它们对武侠小说和骑士文学的解构并不尽然相同。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表现出莫大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寒夜》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笔触深入典型人物的内心空间和道德范式,刻画显得生动而有力度。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巴金的创作中县有重要意义:它一方面体现了巴金在创作技巧上的成熟,另一方面也延续了巴金创作中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相比《激流》时期的作品,这种思考更具穿透力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分别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使<寒夜>文本的意义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对<寒夜>多角度审美体验与理论研究正说明了其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经典魅力所在,以及在当下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伦理道德、等级文化借助统治阶级的政权力量,形成一个在结构功能上落后的、排他性极强的稳定而僵化的体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巴金深感传统文化的封闭保守与愚昧落后,尽力打破与走出传统文化的束缚,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突围。在《寒夜》中,巴金从旧社会常见的小家庭出发,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叙述一个小人物屈辱的生和孤寂的死,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抗战末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图画,解构了儒家修齐治平的精神和温柔敦厚的中庸,批判了儒家伦理教化对人性的扭曲和对正直之士的毒害。  相似文献   

14.
《寒夜》是巴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创作的最后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力作,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作品通过出色的环境渲染、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展示出下层知识分子挣扎、忍耐最终走向灭亡的悲剧命运。小说的思想艺术至今令读者震撼,表现出现实主义文学长久的艺术生命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5.
《寒夜》通过汪文宣一家在20世纪40年代病态社会下的感情纠葛和悲惨遭遇,展示了汪文宣在畸形社会下的畸形心理。小说既显示了他纯洁善良的一面,又写了因遭受社会压抑被异化了的一面,他是个双重性格的人物,并且揭示了其双重性格形成的外在、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寒冬夜行人》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说《寒冬夜行人》为例,分析后结构主义小说的叙事特点和功能,进而探讨这部小说在颠覆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建构后结构主义即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寒夜》人物的性格缺陷与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寒夜》,其家庭悲剧的形成,就在于受到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物性格上的缺陷,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与黑暗的社会一起,最终酿成了悲剧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巴金《寒夜》研究新视角综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金研究领域相对较沉寂,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单篇小说的重新解读方面,尤其是《寒夜》。近几年,关于《寒夜》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视角,如文化视角、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精神分析法、症候式批评等等。文章就这些新颖的视角作一综述,以此证明巴金小说的丰富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