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广泛,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剧增,如石油资源就是一例。特别是对资源的掠夺式经营、滥用、浪费,带来能源短缺、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种种弊端,对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制约,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物种消长,危害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前人口增长快速,粮食生产不足,能源短缺,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对人类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首次对普通高中发展方式的重大政策定向。充分认识高中教育多样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势在必行首先,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已经影响到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一、数学教育与民族地区智力资源的开发衡量人类文化素质的核心是智力水平。智力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腾飞的主观动力和内在基础。实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除却必需的外部条件,最根本的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民族地区自身的智力资源,而对智力资源的开发是以扎实的基础教育为后盾的。一般说来,教育是开发智力的主导,不同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发展。然而,历史和现实表明,这种促进是不平衡的。其中作为基础教育部门之一的数学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实现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正、公平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偏低;农村基础教育辍学率反弹;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的差距较大;农村基础教育收费行为不规范情况时有发生。为此,要在宏观教育政策中突出农村基础教育的地位,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扩大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改革农村九年基础教育内容和方式,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问题,从而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地球生态环境概况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对自然的需求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能力等原因,土壤沙漠化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大量灭绝,淡水资源臼趋减少,渔业资源锐减,河水严重污染,地球温度明显上升,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现象正在发展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而这些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正是生物生态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清凌凌的水、绿莹莹的山是上苍的恩赐,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渴盼清水常流,绿山常在。水是生命之源。它造就了生命,也造就了人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水。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淡水资源日趋短缺。加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淡薄,损失浪费严重。更重要的是,生活垃圾和工厂废水的任意排放,加剧了水资源的日趋紧张。这些都警示我们,保护洁净的水资源已刻不容缓。山是生命之洲。它构成了地表的一道奇异风景,它与人类的活  相似文献   

7.
【考点分析】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淡水资源日益短缺,这更加要求人类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1.地球生态环境概况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对自然的需求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能力等原因土壤沙漠化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大量灭绝,淡水资源日趋减少,渔业资源锐减,河水严重污染,地球温度明显上升,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现象正在发展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而这些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正是生物生态学的重要组成内容。2.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生态环境的教育主题在生…  相似文献   

9.
民族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民族的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偏离了以人为本和发展人的宗旨的基础教育系统运作,会造成对个体智力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削弱民族创新精神和民族的适应性生存能力,影响民族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民族基础教育当从民族生活的实际出发,以每一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与可更新和再生的智力资源开发为起点,为实现民族和谐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一个由民族生活内部自下而上的基础构建过程,变革的动力来自底层.  相似文献   

10.
学生资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了学生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学生资源认识不足,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英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掌握英语的学习策略、充分认识学生的学况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智力劳动和技术进步的因素在生产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形态的生产巳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科研成果基本上已经从个体复杂劳动变为社会化的总体复杂劳动的产物。因此,探讨总体复杂劳动与技术商品价值决定,对充分认识和评价智力劳动的产物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环境意识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具体来说即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前提下,意识到全球问题的重要性,确立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的思想观念。当今世界在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向大自然攫取的规模、强度和速度与日俱增,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也正在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整体性思维思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和资源全面短缺是当今全球性问题,它有人类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根源,是工业文明发展遵循线性非循环思维的结果。生态整体性思维,关于资源有限性与无限性、资源自然性和社会性、资源再生利用的思考,有利于认识资源问题,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实现资源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孙晓霞  毕学文 《华章》2007,(3):163-163
本文阐述了水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全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并且水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节水和治理水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从"人类--环境"系统和"经济--环境"系统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坚持采用节水、治水并举的方针.针对我国城市现有的雨污合流制的旧体制提出应尽快改建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节约用水,提出建立"中水"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水资源"再生".同时强调了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依法治理,运用经济手段严管严罚.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教育融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共财政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的短缺。应从调整财政分配政策与投资结构入手,确保教育资源的供给满足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地区未来学龄人口波动与基础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相继出现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生育高峰,学龄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波动曾对基础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教育师资、经费等资源短缺问题频频产生,严重干扰了基础教育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每年有2000 万左右的出生人口,基础教育仍面临十分庞大的学龄人口基数,同时,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的本身基础和人口出生波动情形不尽相同,对学龄人口进行超前预测,对各地区合理规划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运用《1991~1994 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的1990 年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建立人口仿真模型,对1995 年至2010 年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学龄人口进行预测,并阐述未来二十多年学龄人口波动对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针对地区不平衡性,特殊区域差异,着重讨论各地区未来基础教育的师资配备和经费供需矛盾两个重要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发展规模的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环境意识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具体来说即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前提下,意识到全球问题的重要性,确立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的思想观念.当今世界在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向大自然攫取的规模、强度和速度与日俱增,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也正在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漫画·时评     
提高利用率共创节水型社会衡量人与自然和谐有两个重要指标,即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在这两个承载能力中,水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利用效率低,用水浪费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它孕育了人类,供我们生存和繁衍子孙,提供给我们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使我们创造了现代文明,产生了工业化社会。但正是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类破坏和污染环境在加速,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加剧,淡水资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等,给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任务,而且是人类世世代代的任务。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多样。然而,国内15%~20%的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作为中学教师,在教学植物学时应注重渗透环保意识给学生,让学生们认清形势,成为忠诚的环境卫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