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钊 《新闻传播》2006,(5):32-32
写回忆录,一般都是写过五关斩六将,来见有写走麦城的。可是我思来想去,生平得意的事儿还未想起来,倒是那些一想起来就脸红的事儿先涌上心头。无奈,就写这个吧。1949年6月,我作为老《哈尔滨日报》的一员来到松江、合江两省合并后成立的《松江日报》。不久,《松江日报》成立了一个记者组,成员有:戚贵元(组长)、陈昭、罗溟、王达人和我。我分工政治活动报道,时年22岁,还不是党员(这叫“伏笔”,下文便知)。在记者组两年里,我写过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报道,如哈市首届国庆节大游行的报道,当时贵元还称赞它颇有《西瓜兄弟》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2.
1990年秋,我到汝阳县小店乡采访.当时,正值秋季计划生育活动到来之际,乡干部都下去了。乡长说,他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全县第一,要我给他们写一篇稿“光采光采”。我是搞经济报道的,素与计划生育报道无缘。虽然答应了,从哪个方面写心里还没有谱。我开始收集材料。从近年来这个乡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我就向陕西日报写稿了,六十至八十年代,陆续都写过,见报的也不少。1970年以后,由于调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我就以主要精力分管宣传工作了(包括通讯工作),稿是写得少了,但把不少精力用于组织、培养全地区通讯队伍了。通讯报道工作逼得我要学、要写、要想、要深入实际,要联系群众,因此也促进了我的进步。我常想,我的成长,是与搞通讯报道工作分不开的。回顾我所走过的道路,我感受最深的是:  相似文献   

4.
为宣传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精神,促进我省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去年,我除就一些重大主题撰写了几篇社论外,并配合典型报道,写了一些署名魏明夫的短论。“从雄鸡过江到罐头进城”是其中一篇。当我编发了如皋县“一个充满生机的村办宰鸡场”的稿件后,领导建议写一篇评论。我也觉得这篇报道虽然有意义,但是,报道只能客观地报道事实,有一定的局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末,有关"张国立高空写遗书"的报道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而后续有关报道却让读者大跌眼镜,不禁对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我是在4月25日北京某报上首先看到第一篇报道——《张国立9000米高空写遗书》。报道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因一篇人物通讯《勋章背后的未了情》获得了全国好新闻二等奖,于是,对于人物报道自然多了几分留心。留心之余也就多了几分想法。这几年,同行们议起来,有一个共同感受,人物报道越来越难写了。所谓难写,就是要写出让读者爱看,并且看后还能产生出某种共鸣的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了。实在说,在很长的一般时间里,我对于写人物报道陷入了一种为难的境地。翻开中国的新闻史,人物报道占了极重的份量,一代代新闻工作者以  相似文献   

7.
1985年,我从基层粮管所调到市粮食局工作,条件比较优越,素材也较丰富,觉得有了用武之地,下决心针对粮食工作情况,结合本职工作抓好通讯报道。这一年我有189篇稿件先后被全国各级新闻单位采用,其中被中央级新闻单位采用的有17篇。这些稿件中有70%都是结合本职工作搞的。立足本单位,横向联系写报道。我大量写的,还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基层部队的新闻干事,战友们看我每年都在各类报刊发好多稿件都非常地羡慕,于是他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写好新闻、搞报道怎样入门等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要有吃苦精神。作为搞报道的人,不肯吃苦是写不出新闻的。有的同志会想,我也吃了不少苦,也研究了很多书籍,怎么还写不出像样的稿子呢?我认为可能是他吃苦的精神还不够。2003年夏天,我为了及时地报道基地在导调演习采用无底案的导调新方式,连夜写了篇《某训练基地导调部队演习无底案》这篇消息,由于夏天蚊子多不能开窗户,在办公室整整熬了半夜,回宿舍时发现身上长…  相似文献   

9.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曾对伟大的战士邱少云的事迹先后写过三次报道。我从报道中受到了深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也体会到报道先进人物要抓住时机、力未深入。一写邱少云1952年,我在志愿军第十五军《战场报》社任编辑。当年10月,为了粉碎美国侵略军头子范佛里特的秋季攻势,十五军在秦基伟军长的指挥下,在金化、平康一带发动了反  相似文献   

10.
我爸爸李金铭1947年参加革命,在1949年渡江作战中光荣入党,他当过战斗员、工作员和宣传员。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和平时期忘我劳动。酷爱写作,心系报道。爸爸干啥写啥,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写报道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部队服役时,写战斗、生产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等,文章  相似文献   

11.
现在都觉得批评报道难搞,一听说写批评稿,心里先怵了,因为这几年记者为写批评稿扯皮、挨骂、上公堂的不少,可是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部分,写批评稿是记者的责任,关键在《正确》两字上。根据前不久我采写的《民工血泪谁人知》的经过,谈一点自己写批评稿的感受。写批评报道而要爱憎分明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初开始学写报道时,还能隔三插五地常写些稿子。但是过了近一年的时间,不知为什么,反而觉得新闻稿越来越难写了,往往十天半月写不出一两篇稿子,觉得写一篇稿子很费心思,很累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今后应该怎么办? 湖北驻军某部 杨兆峰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夏天,一位年轻的同事,将一部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面前,嘱我为书稿的出版写几句话。写什么呢?我与作者素昧平生,只能就书稿说说书稿了。而书稿主要是作者1954年至1993年之间,发表在省市报纸上的通讯报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豆腐块"。我丝毫没有  相似文献   

14.
“成就语言”这个词是我生造出来的,指的是成就报道中那些喜庆、褒扬的语言。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成就报道写惯了,写灾害报道时不知不觉地就将写成就的语言带了进去。  相似文献   

15.
小何同志: 你来信说,你对写批评报道很打怵,特别是揭露和批评了那些尚未被处理的案件,常常惹来许多麻烦,使自己很伤脑筋。这几年,我写批评报道也遇到过这种状况。不过,我觉得只要我们从主观上积极而又慎重地对待它,是能够把批评报道搞好的。这里,我就自己在采写批评报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其实是教训,我把它归纳为“六戒”,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日,中国旅美侨胞滕健耀教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看见的“中国姑娘”》。这篇文章登在《体育报》上。有位热心的同志向我推荐说,这篇文章写得文情并茂,娓娓动人,不可不读。我后来看了这篇报道。的确写得不同一般。这篇报道全文不到两千字,把祖国亲人在海外的情谊,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你记得吧;前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女排的姑  相似文献   

17.
我搞专职通讯报道已经10年了。10年风风雨雨但我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考虑其中原因,其一是我喜爱这一工作;其二是我觉得,我是新城区人民把我哺育培养大的,我只能用手中的笔来报答他们。 写报道,有人错以为是“瞎吹”。其实,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胡吹冒撂的东西是既无生命力又让人瞧不起的,写新闻我从不稿“合理想象”。真实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一个好的企业由于我们的报道,会迅速提高它的知名度,因而增强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获得迅速发展。拿我区的翠宝首饰公司来说,1987年才成立时,才有10几个人、几十万元产值,开业那天我去了并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退休工人,说起我写稿子的乐趣,那是从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产生的。 1984年春,我厂出现了一股赌博风,因赌博引起打架、家庭不和的事屡屡发生。我写了一篇揭发这种歪风的报道,县广播电台播了。顿时整个工厂就像开了锅,热心赌博的人惊惶了,战栗了,风气也开始变了。与此同时,我也被震动了,没想到,一篇小报道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从此,我不顾自己文化低,鼓足勇气,坚持天天写稿。然而,只有小学文化的人,要想“爬格子”舞文弄墨谈何容易。1985年1月,我一连向省电台投稿20多篇,都是泥牛入海。于是,我自费买了十多  相似文献   

19.
如何打破新闻报道的“老一套”?我谈点粗浅的体会。我初搞新闻报道的时候,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以为写新闻就是写好人好事,人家报道什么,我也跟着写什么。结果稿纸写了一大堆,  相似文献   

20.
调查性新闻记者几十年来写报道的心态都很类似:找到坏蛋.我们搜集做坏事的例子存档,如果积累得足够多,我们就可以写故事了.如果故事足够吸引人,或许就会有人呼吁变革.过去25年来,我自己常常使用这个方法写形形色色的报道,从坏警察到坏药剂师再到应受谴责的看护中心和不安全的玩具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