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并没有忽略中国的翻译传统,对克服欧美中心主义,消解中国文化相对于欧美文化的边缘状态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固然可喜,但西方翻译学者笔下的中国文化话语总有些变形或欠缺,或有西方色彩,摆脱不了西方视角.文章举例指出并说明这些问题的原因,表明中国文化应有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的代表,他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将许多中国古诗译成英语,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他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庞德由于不懂汉语,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有很多失误.该文从文化视角剖析庞德对中国诗歌的翻译为什么会在西方引起轰动,并分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吕汝茵 《文教资料》2008,(12):60-61
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方面的"翻译逆差"与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文化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和优秀文学作品通过翻译的媒介尽快地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传播应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因为异化翻译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现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或文化较量的舞台上,异化翻译可以其特有的锋芒挑战西方文化霸权,为民族间平等对话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云英 《海外英语》2015,(6):132-133
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历来为翻译界学者们褒贬不一。为了通过译作重塑中国文化身份,使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并由此改变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否定态度,译者采用了相应的语言翻译策略和文化翻译策略,但结果却导致译作承载了浓重的西方文化概念,与译者的预期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5.
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历来为翻译界学者们褒贬不一。为了通过译作重塑中国文化身份,使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并由此改变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否定态度,译者采用了相应的语言翻译策略和文化翻译策略,但结果却导致译作承载了浓重的西方文化概念,与译者的预期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文教资料》2008,(25):57-59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起源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激进的翻译理论,是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解构.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中国翻译活动进行解读,并指出在其影响下中国翻译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丰富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古典名著。本着忠实再现中国文化,尽可能多地让西方读者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的翻译目的,杨宪益夫妇在翻译文化信息时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本文收集了《儒林外史》中俗语,比喻,专有名词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信息及其在译本中的对应翻译,从异化翻译策略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采用异化策略有利于最大程度再现原文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习俗、审美观和价值观,推动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促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并且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新视角。文章分别对西方翻译研究和中国翻译研究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进行了评介和分析,并对中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翻译史上归化翻译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异化翻译却处于被排挤和被边缘化的境地.异化翻译旨在追求文化多样性,主张再现异国文化,因而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语境下,在弱势文化面临"殖民化"的困境时,这种翻译策略不仅可以宣扬和传播本土文化亦能作为抵抗西方文化霸权的工具.中国译界应重新审视并适时利用异化翻译策略,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输出战略.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中,由于意象在传意和构境的关键作用以及其中包含的众多的文化元素,意象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和困难。陶渊明诗歌由于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其中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中西方都不乏陶渊明诗歌的英译本。本文从陶诗中统计出诸多意象以及意象的中西方翻译方法,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探讨中西方对陶诗意象的翻译方式的偏向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塑造中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道路上,文化传播和翻译任重道远。《舌尖上的中国》在西方观众群中的传播,无形中承担了文化输出这一角色。该剧英文食品翻译整体流畅、贴切,符合西方表达习惯。但是对于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专有项的翻译有待商榷。以韦努蒂(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为指导,借助艾克西拉(Aixelá)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对"饼"和"路菜"进行尝试性地创新翻译,使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翻译的难度相对较大,不仅要考虑中国受众的文化心理,还需深入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习俗,并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增强文学翻译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基于此,结合英美文学翻译的基本价值,深入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带来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姜璇 《文教资料》2013,(27):21-22
模因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翻译在西方的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能被西方读者理解、接受并取得巨大成功,与正确的翻译密不可分.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文化词汇为对象,用模因理论探究其翻译过程中文化因子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当代翻译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受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辜鸿铭作为东学西传的代表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在将中国经典古籍英译时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源于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的巨大压力。当今作为传播中国文化主体的中国译者在中学西译中,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语境,应采取适度异化的翻译策略,体现中国文本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与强势文化的对话中喊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陈曦 《文教资料》2011,(24):38-39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翻译家,向西方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化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他采取了多种翻译方法,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本文对目的论的主要原则策略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林语堂的英文作品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结合其翻译目的,探讨林语堂翻译中体现的目的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是一位跨东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大师,对中英两种语言精辟的掌握和对中西文化的深谙令他在翻译中游刃有余。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目的及其人生态度紧密相关,而译本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向西方人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他有选择、有策略地向西方读者译介了中国经典文化,采取了直译、意译和音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分析女性文学作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领域,女性主义翻译观进入中国后,呈现出了异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本土特点。本文以中国女性主义译者刘春英的《小妇人》英译本为例,基于具体翻译策略分析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特点,并对照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探讨在中国语境下两者的共性和个性,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以及翻译观角度对产生差异性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袁峰 《文教资料》2008,(26):38-40
通过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活动,西方女性主义者挑战了男权社会的权威,改写了女性从属的、柔弱的次等身份,实现了女性身份的重塑.但由于中西方翻译文化的差异,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与中国传统翻译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赵文超 《考试周刊》2007,(1):148-149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重压,在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中,中国译者在中外互译中应采取何种策略,从而有利于繁荣和弘扬汉语文化,提升其与西方语言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力?本文作者以韦努提提出的"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为出发点,就此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杨坤 《海外英语》2014,(4):137-138
由于各民族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巨大差异,在翻译西方电影片名时,会存在一些文化的流失甚至误解。该文以影片的翻译原则出发,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的影响进行了对比阐述,从人文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三种文化方向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求在西方文化转化为中国文化时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