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汉武帝以来 ,汉王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这一政策也就成了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编目的指导思想。刘氏父子在校书编目过程中 ,始终是站在维护汉代刘姓王朝统治政权的立场上 ,自觉地以儒家经典为标准 ,对古代的文化典籍系统地进行分类、校勘和整理的。  相似文献   

2.
刘向、刘歆父子长期的校书工作实践造就了他们在目录学方面的成就.刘氏父子留下的图书整理研究遗产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向、刘歆是西汉王朝的两位皇族学者。他们在经学、文学、目录学、校勘学、年代学、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都得到后世学者的承认和重视,但对他们曾长期从事的整理篇籍的编辑工作成就,却少有专文论及。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到“西汉后期,继司马迁而起的大博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做了一个对古代文化有巨大影响的事业,那就是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七略》综合了西周以来主要是战国的文化遗产,把不值得保存的书籍都废弃了,例如经学博士的讲义,一篇也不录取。它经过选择、校勘、分类、编目、写成定本等程序,并作出学术性的总论和分论,是一部完整的巨著。它不只是目录学、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录”之名起于汉代,这是经过校书实践而产生的。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书,整理了西汉末年以前的大量古籍,编定了《别录》、《七略》。《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概括地反映了西汉末年以前我国学术的基本情况。我国先秦学术思想十分活跃,诸子争鸣,学派林立。  相似文献   

5.
刘向刘歆父子与档案文献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刘歆爷子校书,也就是档案献整理编纂活动,把收集不同版本,校勘,考据,整理,编目等熔为一炉,形成了整理古籍的原则和方法,创立了目录学,校雠学,促进了档案史料编纂的开展,对古代化的保存,积累和传播有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歆二题     
刘歆一生中的两件大事是争立古文经和依附王莽。刘歆争立古文经是试图用具有原始经典意味的古文经改造腐朽、衰颓的今文经学,挽救刘汉统治的危机,西汉末五德终始说盛行,导致了“家天下”观念的淡薄,刘歆在拯救刘汉统治的努力失败后投向王莽,是合乎逻辑和时代潮流的转变,刘歆在当世并末受到如后世"逆臣贼子"的诅咒。  相似文献   

7.
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为我国目录学,校Chou学,文献学之创始之作,奠基之作。它对保存先秦古籍,对后世图书目录的编纂,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编辑的始祖--孔子以后,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图书典籍,在中国编辑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堪称历史丰碑.这可从《汉书·艺文志》中得到验证.刘向、刘歆父子所编辑校正的"六艺"、诸子百家、诗赋等,篇目明晰,思想宗旨详明而大观.各自极有针对性的评论,实为公允妥善之学说,为后世有关研究者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大量的历史史实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文化巨子刘向、刘歆父子在西汉后期政治斗争中的得与失 ,正确地评价了刘氏父子的是非功过及其在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之一。西汉后期,刘向和刘歆父子相继担任“秘书”之职,在校阅宫庭古藉时发现此书,大为赞尝。汉衰帝时,刘歆(为避免帝讳,改名为刘秀,不是东汉的刘秀)上表,称校“山海经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从此,山海经才有抄本流传于世。《山海经》全书有三万另八百二十五字(据郝懿行注本之说),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刘琏著作<自怡集>、刘璟著作<易斋稿><遇恩录>、刘廌<盘谷集><翊运录>的主要存世版本事宜略作考述.同时认为,编校整理上述四种文献并展开相关学术研究,可以为文成刘氏家族"文化世家"命题之确立提供文本素材,并使得浙南家族文化在新时期得到充分弘扬与宣传.  相似文献   

12.
13.
柳宗元贬谪永州十年,面对官场的强力打压和小人贬损,他内心期盼着重整旗鼓,立志利民,东山再起,既没有沉沦玩妓而追求声色之欢,也没有生男育后的需要而降格续娶。无论他的人格魅力,还是对待婚姻的态度,都值得后人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来湘的迁谪文人。毛泽东看重的是他们唯物主义思想,他把柳宗元放在同屈原并列的地位,从政治思想到文学创作,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他认为刘禹锡发展了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并特别欣赏刘禹锡诗中表现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汉末至晋,两个外来势力统治着益州地区。在这期间,他们既采取了相同的措施,也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同时。益州土士人对待这两个外来势力的态度,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中平元年爆发的黄巾起义以及随后的军阀割据与混战,再加上天灾,导致了南阳、三辅出现流民并有一部分涉入益州,是为“东州人”。这股流民入蜀后,与益州统治者刘焉、刘璋相互利用,对益州政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粹学报》以学术为武器,“微文见志”,宣传“排满反清”,倡导学术经世,是清末民初最具影响的刊物之一。其实《国粹学报》从一开始就是学术刊物,一些学派仅仅根据其政治态度的变化而予以否定和批判,未免有失公允。作为主要办刊人和主笔者的刘师培,为该刊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该刊上所发表的大量政论和学术文章,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国粹学报》在不同时期的办刊倾向,反映了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国粹派思想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十分重视建国初期的文字改革,是建国初期最早赞成文字改革的领导者之一。他在尊重文字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谨慎、稳步推进汉字简化工作的方向,同时提出了从教育行业进行普通话推广的意见,有力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为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铺平了道路。此外,刘少奇提出规范汉语词汇用法,重视媒体和政府对文字改革的引导作用,为新时期促进汉语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大白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1905年,他加入光复会,投身革命事业。1910年起,他编辑《绍兴公报》,积极宣传革命。面对绍兴封建顽固势力的投机“革命”,他进行坚决斗争,力主易帜。在袁世凯阴谋篡权的过程中,他予以大力揭露和批判,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力主征讨。最后被迫流亡海外,但始终心系革命。应该说,刘大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