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把“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以后被一些修辞学家认定为一种辞格,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移觉”。通感与比喻非常相似,是语文教学中容易混淆的两种修辞格。比喻是由本体和喻体构成;通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因此,只从形式上去区别它们是较为困难的,只有研究这两个修辞格各自的特点,搞清楚它们的实质,才能将它们完全区别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通感,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提升他们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2.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移就和移觉是英语中两种极为相似且同属于词义上的修辞格,在结构上基本相同,都是把本属于甲的修饰语移用来修饰和限定乙,在使用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有掌握了它们的用法,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移就和移觉修辞格。从而有助干提高我们的英语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四)掌握修辞格之间的横向联系有些修辞在运用中容易混淆,使用时要弄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如比拟与比喻的区别,反问与设问的区别,比喻与借代的区别,对偶与对比的区别等。掌握这些修辞格之间细微的区别,在运用中就更能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①比喻与比拟的区别。首先,二者相比,比喻是“以甲喻乙”,重点在“喻”,本体和喻体联系的依据是它们的相似点;比拟是“以甲当乙”,重点在“拟(仿照)”,它不在乎本体与拟体有何相似点、相关点。其次,二者构成的基础不同。比喻需以不同类的两事物的“相似点”为基础;比拟则根据需要直接把一事物拟…  相似文献   

5.
移就和移觉是英语中两种极为相似且同属于词义上的修辞格 ,在结构上基本相同 ,都是把本属于甲的修饰语移用来修饰和限定乙 ,在使用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有掌握了它们的用法 ,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才能更好地理解移就和移觉修辞格。从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文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六册的修辞复习提纲中对借喻和借代的定义说得很清楚:借喻是“直接把甲说成乙,不用比喻词”。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但是在具体运用时,仍有不少学生对这两种修辞格认识不清。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种修辞格在结构上有相似点。借喻由本体、喻体构成,但本体不出现,喻体直接出现。借代由本体、借体构成,本体也不出现,由借体直接出现。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句: (1)中国人民坚决拥护钢铁长城。[借喻]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有两对修辞格(移觉与移就、拈连与异叙),在结构上有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词语的移用法把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因此,许多英语学习者往往较难以区别它们。此外,英语中还有一对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矛盾修饰法与隽语),它们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相矛盾,但往往会起到出人意外的修辞效果。针对这一点,本文就通过对比结合实例来辨析一下这三组修辞格。  相似文献   

9.
移就在英语中是非常重要的修辞格,它一般由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形式上的相似让我们有时候很难将移就和英语中另外两个修辞格拟人和通感区别开来。旨在探讨移就的结构特点、逻辑实质,重点讨论移就与拟人、通感的区别以及移就修辞格的基本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比喻”与“象征”这两个概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也很广,但是二者有何区别呢? 一、从形式说,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其主要特点是由实到实,以物比物,注重的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如散文《春》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正>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里,有这样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课堂上问诸学生,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格时,大家毫不犹豫地回答"比喻"。当告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通感"时,有的学生感到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与比喻相似,有的学生却认为与移就相同,足见学生们对此修辞格的认识有诸多的分歧,下面,就通感的涵义、作用与比喻和移就两种修辞格的区别及联系,和现实的艺术运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比喻与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构成比喻的因素有三个: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象”、“是”等词)。在比喻句中,本体和喻词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喻体一定出现。构成比拟的因素,也有与比喻相应的三个:本体(拟被比的事物)、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拟词(体现拟体动作、性状特征的词语,移接在本体上,使本体获得拟体的特  相似文献   

13.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移觉”和“移情”分别属于修辞和美学两个范畴,它们都与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移觉”和“移情”及其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而且对于深入探讨修辞与美学的关系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 “移觉”是在“通感”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修辞格。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发表了《通感》(1962年第一期《文学评论》)一文,他从文学创作和修辞方面研究了文学作  相似文献   

15.
英语的synaesthesia和汉语的“移觉”是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格。论述了“移觉”同“移就”、“拈连”的区别以及“移觉”与其他辞格瘘用的问题。提出了英语的metaphor应包含汉语的“隐喻”和“比拟”。  相似文献   

16.
借喻与借代的不同朱瑛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这两种修辞格容易混淆,难于辨别,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其实,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两者构成的基础不同借喻构成的基础是两种事物的“相似性”,借喻中...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选编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其中出现了“通感”这种修辞格,由于教材及教参上对这一修辞解释的过为简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概念也是不甚明了。并且由于通感与比喻、移就等其他修辞非常近似,经常会产生混淆。笔者试图从定义、分类以及其与比喻、移就的区别等几个方面来对通感这一修辞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它通常由本体、比喻词、喻体组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比喻句时,却难以弄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称谓,这就牵涉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问题。一般来说,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把本体比作喻体  相似文献   

19.
Paradox(似非而是的隽语)与Oxymoron(矛盾修辞)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它们因表面自相矛盾但实则入情人理的共同特点而经常被混淆。本通过例句分析了这两种修辞格的异同并对它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但由于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于是人们便容易将两者混淆。本文通过对借代和借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区别所在,以达到正确认识、区分两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