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一路讲来,形成“满堂灌”。后来提倡“启发式”教学,老师精心设计问题,一路问下来,形成“满堂问”。现在开展语文教改实验,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可喜成绩。然而我们又面临新的问题:热闹的讨论场面多了,朗朗的读书声稀了。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气氛虽然热烈,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朗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加强朗读技巧指导,提供朗读经典示范,注重朗读情境创设,搭建朗读理解桥梁,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一年级课堂书声琅琅,我做了以下尝试:多次示范,加强训练;激情参与,全面提高;创设情境,感受语言;表扬激励,予以信心;表演朗读,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5.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读中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的意境,与诗人一起去阅历大千世界,领悟社会人生。一、领悟诗意,需要有质量的朗读最近,我区小语优质课、特色观摩课比赛相继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6.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读中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的意境,与诗人一起去阅历大千世界,领悟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7.
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偶尔还能够听到一两阵读书声:走进高中语文课堂,“不闻书声琅琅,但见习题海洋”乃今日普遍现象,这严重背离了阅读教学的规律。长期下去,造成学生的感悟力极差,口头表达力欠缺,文学欣赏力低下。所以,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高中语文课堂呼唤朗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真实、朴实、扎实"课堂教学的回归,阅读教学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内化学生的语言积累,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情韵悠悠呢?一、给朗读一个支点——柳暗花明又一村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手段是让学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他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文章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的指导,而不能生硬机械地说:把某  相似文献   

10.
走进课堂     
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但现在重新提起它,我觉得仍然有话要说. "走进课堂",主要是针对校长而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培育学生的主阵地、主渠道.所谓"教书育人",也正说明了"教书"即课堂教学时于"育人"的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育人"之责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1.
熊丽乔 《江西教育》2005,(12):29-29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他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文章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的指导,而不能生硬机械地说:把某种语气读出来!此类引导犹如隔靴搔痒毫无用处,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2.
从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文本朗读的缺失,对此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了解背景,读出情感;第二,范读指导,读出激情;第三,大胆想象,读出意境;第四,学生互评,读出兴趣。若能从以上四个方面综合训练,上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目前文本朗读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直接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吴燕 《考试周刊》2014,(83):35-35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有效的阅读方式能让学生快速地接受知识。阅读不仅仅是读,更是一种用心感受的过程,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感受文章的意境内涵,在阅读中捕捉作品的美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交流,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因此,语文老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为学生构筑书声琅琅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指运用普通话准确、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把文章的思想内空充分地表达出来。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必须是书声琅琅。一、在情境中训练朗读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16.
王丽平 《学子》2013,(4):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把朗读真正落到实处?一、轻拢慢捻抹复挑——重在指导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精彩纷呈、璀璨夺目的诗歌,但中学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在条分缕析上大做文章,将闪耀着作者思想光芒与人格光耀的文本异化成了传授鉴赏方法与答题技巧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可谓耗时最多而收获甚微。究其原因,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听讲的从属地位。阅读,关键是要“读”,怎么读。教师代学生读,不行。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读”上。下面以初中语义《白杨礼赞》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导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林春凤 《新课程研究》2009,(7):105-105,108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渎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而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问”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