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规模农户设施农业经营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规模农户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与创新者,能够极大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本文利用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予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这两类农户经营设施农业的比例较低、规模较小,设施农业经营品类丰富、以蔬菜类为主,经营过程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整体效益不高。另外,设施农业发展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总体上,户主人力资本越富裕越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家庭特征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不一致,外部产业环境对设施农业发展有相当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是设施农业做大做强乃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设施农业发展,政府还需从政策、资金、技术及市场建设等方面对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2.
杨钢桥  胡柳  汪文雄 《资源科学》2011,33(3):505-512
定量测度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对推进农村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湖北省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6个县的327份农户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在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户耕地经营存在一个适度规模,此适度规模主要受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各投入要素市场价格和农户自家劳力情况的影响;②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存在区域差异,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高于丘陵山区。目前,无论是平原地区还是丘陵山区,农户耕地经营的现状规模都小于适度规模,耕地经营效益低下;农户要提高家庭收入,就得依赖于耕地流转和劳力流动,或者增加耕地经营规模,或者转出剩余的劳动力;③在耕地经营适度规模下,农户粮食生产利润较现有规模下要高。扩大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提高农户农业生产利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效益明显高于经济较落后的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3.
谢艳萍 《科协论坛》2010,(12):28-28
今年10月以来,湖北省谷城县农学会抢抓秋冬农业开发和秋播生产的有利时期,组织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农广校、茶叶办、种子公司等单位农业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浙江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浙江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为基础,总结了新时期浙江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度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和经营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对农户经营行为和结构的影响.指出了当前全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与结构优化转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规模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追溯行为的概念模型,借助河南、山东和湖北132家规模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实证分析影响规模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追溯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据此阐释规模农户参与质量追溯的内在行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农户预期收益、参与成本和农产品质量改进意愿显著影响规模农户的行为态度,并通过行为态度显著正影响其参与意向和参与行为;规模农户感受来自政府、家人的群体规范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等压力显著影响其主观规范,进而对其参与意向和参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规模农户自我能力认知、对政策的熟悉程度和风险认知水平显著影响其控制认知,并通过控制认知显著作用于参与意向和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认为农户是农业技术创新重要的外部信息源之一,对农户生产过程创新信息源挖掘研究可以使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研企业快速获取符合农户生产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构思.通过对农户创新信息源的生产需求信息进行识别、获取等方法及其运行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可操作化步骤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东北地区212家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的收集、整理,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同规模企业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的差异.经过分析发现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同规模企业在信息系统开支、信息化建设和局域网建设起步时间及信息系统开发方式与应用领域方面有明显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缩小.最后归纳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以规模经济原理为基础,阐述了我国公路施工企业施工生产规模存在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最佳施工生产规模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进行线性分拆,将"熊彼特假设"和倒U关系的争议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进行解说。并以中国工业企业199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不仅得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结论,而且得到了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几组线性关系。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表明大企业的组织惯性对技术范式具有锁定效应,从而有利与企业的定向性技术创新,而竞争性的市场是使得小企业不断进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倒U关系则是企业规模对这两种技术创新影响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建立了企业家导向通过外部知识获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研究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技术差异条件下企业家导向对外部知识获取的影响,外部知识获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以及不同控制方式对外部知识获取与自主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讨论我国造纸产业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演变以及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随着我国造纸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结构由分散竞争型向低集中竞争型迈进,规模越大的企业更有意愿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整个产业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大。这为我国当前造纸产业严格限制的市场准入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退出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空间结构差异以及核心区域确定受广大学者广泛关注。鉴于此,以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人才聚集空间结构差异的作用机理,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复杂网络方法验证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空间相关性,确定出科技型人才聚集的核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存在显著空间相关关系,同时,人才聚集程度由东向西逐步递减;(2)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分布存在层级结构,但由于人才聚集的外部性使得层级内部成员打破了传统地理距离限制;(3)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的核心区域在各层级中的分布逐年趋于稳定。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戴西超  谢守祥  丁玉梅 《软科学》2006,20(6):114-116,121
以江苏省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研究和方差分析,对企业规模、所有制对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大于大规模企业的水平,私营和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均大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创新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型和中小规模国企、大型私企和中小私企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型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要远远大于中小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园:通向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朝全  李仁方 《软科学》2002,16(2):47-49
本文简析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建立农业科技园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的观点,具体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对于创新农业技术进步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制、塑造农业产业一体化组织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选取45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计算出农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价值的评估值,利用统计软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的3个子能力中技术创新要素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环境支持能力无法显著影响企业价值。农业上市公司应积极致力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加强,以达到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基础上对广东省农业与农村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试图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技术进步在我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09,31(5):853-859
基于全国2014个县域农业统计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299个,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胶东半岛与冀鲁豫低洼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江淮平原东部、福建西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低值县(市)数201个,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大部地区、川滇高原、黔桂岩溶地区、秦巴山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西部、桂南滇西地区,以及藏南部分地区。土地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197个,集中分布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低值县(市)数277个,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大部、秦岭大巴山区和黔贵高原等地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用机械装备经历了三阶段的转变,机械技术的进步使农机设备呈现大型化、综合化、配套化的趋势,以满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生化技术的进步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改变了种植业的生产结构;通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的刻画,发现上海农业呈现“S型”的增长路径,农业技术进步因循了“劳动节约型——停滞——土地节约型(主) 劳动节约型(辅)”的演进路径。进而,构建双对数形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90-1999年、2001-2014年的上海郊区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相关论断。根据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