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校长作为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失范与越轨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旧的规范对人们社会行为的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减弱,而新的规范沿不具备制约行为的能力,产生了所谓“规范真空”状态。在社会失范状态下,各种旧的规范、新的规范以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人们自创的规范杂然关存,越轨行为受到社会规范制裁的力度和几率都大大下降,导致越轨行为的成本大大降低,引发越轨行为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3.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校长作为一校的带头人,不可避免地拥有多种社会身份,社会必然赋予他不同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所谓规范指称“标准化的秩序”。社会规范指的是为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是非标准和行为指南,因而也是人们具体行为必须要遵循的行为法则。儒家的社会规范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德礼”为核心的积极的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化的力量来改变人们行为的根本态度;二是以“法刑”为核心的消极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的制裁来暂时控制人们的行为。规范必须拥有其合理性。在儒家看来,社会的规范不是来自于近代社会学理论所讲的社会契约,而是来自于自然本身的秩序。因而“三纲五伦”以及“礼乐”、“刑政”等规范都体现着阴阳五行的自然法则。跟近代的社会学理论相比,儒家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的特点:其一,儒家的社会规范不是以平等的个人,而是以有差别的个人为前提;其二,儒家规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实现功利性或者效率性,而在于实现道德性;其三,儒家的规范不是为了实现社会契约,而是为了实现阴阳五行的自然秩序。  相似文献   

5.
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法律规范的要求,只有转化为社会生活的现实,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符合立法目的的法律秩序。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不是法律文件本身,而是法律文件中规定的行为规则在人们行为中得到实现。从法治理论的角度来看,法律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角色失调现象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整个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一个人生活于社会中,扮演着一种或多种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标志。但是,人在角色扮演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7.
一、法律和经济学:"馅饼问题"的两个方面 我不是学法律"科班"出身的,对法律的理解,和常人一样,通过学校的相关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社会生活的经历获得基本常识,并由此引申出了对于法律的最基本的概念.我理解的所谓法律,它和其他制度类规范不同之处,就是通过强制力来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强制力"的特殊性.那么,通过强制力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说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为了什么呢?通常的回答是,为了社会公正或公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①角色差距是指"在现实运行中,角色承担者并没有取得预期的  相似文献   

9.
四十九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①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准则和规范。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但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而就必须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②然而,大千世界,世象纷繁,人们的处世态度、行为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有的人豁达大度,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处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规则,是各种行为主体为实现社会的有序与规范,避免社会在自我冲突中毁灭,而制定的一套行为整合模式,制度权威是人们对行为整合模式的认可、服从和尊重。本文分析了制度权威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探究了制度权威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并为制度权威重塑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越轨行为是指背离或违反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社会规范也有所不同。判别人的行为是否越轨,主要看其是否背离、违反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规范。越轨行为根据背离、违反的社会规范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一般越轨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前者是背离、违反人们约定俗成的道德行为规范,后者则是违反法律规范。中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背离、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  相似文献   

13.
自律是人们以理性遏制私欲、贪欲,自觉规范、控制自己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和法纪的要求,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行为方式。他律是指个人意志之外的约束,如纪律、法律、社会道德规范等等对个人、团体、组织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的约束。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必须严格自律,自觉接受他律。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规范真空”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社会转型使旧有价值评判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 ,致使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规范真空”状态。① 社会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参照 ,社会转型期“规范真空”必然会对学生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影响方式可能是直接的 ,也可能是间接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5.
肖华 《教师》2014,(25):113-114
正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当中,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友好尊重而表现出的一种行为举止。它代表着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范秩序,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团体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的展示。礼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但是随着现在社会风俗习气的影响,人们很少注意礼仪规范,尤其是年轻人,更认为那些是"繁文缛节",从而导致礼仪规范的  相似文献   

16.
统摄与驱动是社会价值的两大功能。社会价值的统摄功能在于以社会价值规范来控制、调整、统一人和社会的价值活动、价值行为;社会价值的驱动功能在于通过社会价值规范,激发人们投入社会改造,使社会运作具有主动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断谴责当时的“天下无道” ,希望用“仁” ,“礼”来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 ,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 ,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最后建立一个“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职工教育》2010,(7):27-27
指社会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即职业道德的最本质规范。职业道德复;本原则从根本上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关于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也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人们的经济活动,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准则来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同时也是具有某种道德观念的人。在经济行为的动机,以及实现经济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中,都包含相当多的道德成份。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支持社会稳定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技术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类改造世界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外化为制度、政策、法律、习惯、规则等形态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进行规范和调整,这些外化形态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人们的行为,社会技术对主体行为的规制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社会技术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