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今年86岁,我流浪了86年,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聂华芩 人只能活一辈子,我指的是生理上的。一个人活一辈子就很不容易。他(她)要经历多少的苦难,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但是如果你有幸在活着的时候,同时徜徉在精神世界中、咀嚼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人的苦难、享受人生美好的瞬间,那就相当于延长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活了几辈子。  相似文献   

2.
自我实现是“存在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人想要成为他自己而非预设人的自由选择。教育以培养和发展“人”为目的,却习惯性地回避自我实现问题。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心理的最高表现形式,弱化自我实现在教育中的本体性价值,会导致教育目的异化。教育要全面提升生命的品质,就应超越社会的功利性,回归生命本身,使学生在“娱乐精神”中享受学习,在人性关怀中自由呼吸,在人生反思下开放性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和大陆都有“三山国王”是客家神的说法,弄清这个问题,对于认识“三山国王”和客家在客居情境中的文化认同,都有很大的意义。“三山国王”的文化构成相当复杂,它是自然崇拜中的山神、社会崇拜中的土王神和佛教神等多元文化因素构成的。同时,从中国内陆山地民族———土家族的“三王神”看,它与土家族的信仰还有某种文化上联系。“三山国王”的文化过程大致是:它原是巾、明、独三山的山神;大约在商周时期,随着清江巨蛇氏族———诞人南迁,三王神渗入其中,使之转化为社会神;唐宋时期,山寨神和佛教渗入,又使它“国王化”。后来,客家进入三山地区,又使之客家化。“三山国王”进入台湾,只是它客家化的一个表现。在“三山国王”的文化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的文化演变史,而且,可以看到客家在迁徙后的客居生存情境中对客地文化的认同和占有过程  相似文献   

4.
所谓“生命性阅读”,它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人生中的精彩历程,从中对生命有所感悟,享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对自己的人生、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生命树     
不管我的生命树在哪儿,我都不会去寻找它。因为我找到了它,知道了我生命所剩的时日,我就会在这段时间里,诚惶诚恐尽力去做完我想要做的事。这样,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仅是一两分钟,我也会觉得还有很多事没做,这样就体会不到人生的无限乐趣。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还有多长时间,那么,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我还在快乐地享受人生,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细细品味着人生的乐趣。因此,我才真正明白了,“不求人生完美之时,就是享受美好生活之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生命树$湖南省洪江市安江二完小@高佳弟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从本质上看是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人的发展要求培养人的主体意识,使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发展价值.同时,全社会也要努力去满足个体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需要,促使个体全面、可持续地发展.现代教育对此提出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  相似文献   

7.
享受     
你———我不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但对我而言,我仍坚持:活着,即是为享受生命。像“享受”这样至善至美的字眼有时候也会被污染,真是令人气愤。享受是安息,享受是感谢,像一条自足的小溪满意沿它曲折多石的河道,于是一路唱着歌蜿蜒前行———这是享受。我深信,真正的园艺家既非自炫,也不为卖花赚钱,他只为看到一园生命的欣欣向荣;他只为看到小芽初碧时惊动泥土大地的那一个跃姿;他只为看到经霜的松枝可以老得多么迷人;他只为看到每一朵花开代表了一个生命的必然胜利。他要的是每一朵他所植下的花,享受它自己的花色、花形和花期。…  相似文献   

8.
丧鼓歌的心理调适功能的探讨更注重研究文化事象和模式的主体———人,以及活跃于其中的生命的生活过程,更愿意转向生生不已的现实人生,使它在现代社会中充满活力,其心理调适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并非戏言     
《师道》2003,(12)
就算你是假文凭我也不查!———某报业务副总编辑在招聘记者时所说。他还强调,“我才不管你什么文凭,我要的是会写文章的记者。博士也好,小学生也好,考试和三个月试用期证明能写出好文章,我就聘你,写不出来请你另谋高就”。关于人生的内涵,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一曰“生存”,一曰“表演”,中西不同的文化色彩可见一斑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他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  相似文献   

10.
比利·怀德(BillyWilder)在电影《七年之痒》里生动地描述了婚姻在七年之际的“痒”———对日复一日平淡的厌倦,以及由此诱发的大大增加的出轨的可能。一个“痒”字道出了人们不甘平淡的挣扎逃脱与无可奈何,除非———你准备安享这平淡的生活并把其作为人生一大快乐。快节奏、高效率,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早已不能让人们安之若素地静享七年的时光———如果你超过三年还没更换过工作,即便连你都会对自己充满强烈的怀疑———人在职场,要忍受更大的煎熬,要面对太多的诱惑。三年的时间不长,尤其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或许还未建立起自己所处圈子的人脉,还未培养起自己对职业的忠诚;三年的时间不长,但却足以改变一个人———对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而言,三年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分水岭,成为职场一个关节点———经过三年历练,他们对职业的一些看法,以及职位的升迁、职业的变换、人生的转折,等等,都可能在这时发生、上演……三年之际,正是职场之“痒”高发之际。三年了,你对工作是不是有一点点失望,再也没有了刚出道时的憧憬;是不是有一点点茫然: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应该做什么?前不见少年情怀,后不见锦绣前程,拔剑四顾心茫然。———三年之际,你突然发现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以下是对一些正值三年之痒  相似文献   

11.
比利·怀德(BillyWilder)在电影《七年之痒》里生动地描述了婚姻在七年之际的“痒”———对日复一日平淡的厌倦,以及由此诱发的大大增加的出轨的可能。一个“痒”字道出了人们不甘平淡的挣扎逃脱与无可奈何,除非———你准备安享这平淡的生活并把其作为人生一大快乐。快节奏、高效率,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早已不能让人们安之若素地静享七年的时光———如果你超过三年还没更换过工作,即便连你都会对自己充满强烈的怀疑———人在职场,要忍受更大的煎熬,要面对太多的诱惑。三年的时间不长,尤其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或许还未建立起自己所处圈子的人脉,还未培养起自己对职业的忠诚;三年的时间不长,但却足以改变一个人———对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而言,三年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分水岭,成为职场一个关节点———经过三年历练,他们对职业的一些看法,以及职位的升迁、职业的变换、人生的转折,等等,都可能在这时发生、上演……三年之际,正是职场之“痒”高发之际。三年了,你对工作是不是有一点点失望,再也没有了刚出道时的憧憬;是不是有一点点茫然: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应该做什么?前不见少年情怀,后不见锦绣前程,拔剑四顾心茫然。———三年之际,你突然发现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以下是对一些正值三年之痒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2003,(11):18-19
比利·怀德(BillyWilder)在电影《七年之痒》里生动地描述了婚姻在七年之际的“痒”———对日复一日平淡的厌倦,以及由此诱发的大大增加的出轨的可能。一个“痒”字道出了人们不甘平淡的挣扎逃脱与无可奈何,除非———你准备安享这平淡的生活并把其作为人生一大快乐。快节奏、高效率,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早已不能让人们安之若素地静享七年的时光———如果你超过三年还没更换过工作,即便连你都会对自己充满强烈的怀疑———人在职场,要忍受更大的煎熬,要面对太多的诱惑。三年的时间不长,尤其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或许还未建立起自己所处圈子的人脉,还未培养起自己对职业的忠诚;三年的时间不长,但却足以改变一个人———对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而言,三年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分水岭,成为职场一个关节点———经过三年历练,他们对职业的一些看法,以及职位的升迁、职业的变换、人生的转折,等等,都可能在这时发生、上演……三年之际,正是职场之“痒”高发之际。三年了,你对工作是不是有一点点失望,再也没有了刚出道时的憧憬;是不是有一点点茫然: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应该做什么?前不见少年情怀,后不见锦绣前程,拔剑四顾心茫然。———三年之际,你突然发现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以下是对一些正值三年之痒  相似文献   

13.
比利·怀德(BillyWilder)在电影《七年之痒》里生动地描述了婚姻在七年之际的“痒”———对日复一日平淡的厌倦,以及由此诱发的大大增加的出轨的可能。一个“痒”字道出了人们不甘平淡的挣扎逃脱与无可奈何,除非———你准备安享这平淡的生活并把其作为人生一大快乐。快节奏、高效率,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早已不能让人们安之若素地静享七年的时光———如果你超过三年还没更换过工作,即便连你都会对自己充满强烈的怀疑———人在职场,要忍受更大的煎熬,要面对太多的诱惑。三年的时间不长,尤其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或许还未建立起自己所处圈子的人脉,还未培养起自己对职业的忠诚;三年的时间不长,但却足以改变一个人———对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而言,三年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分水岭,成为职场一个关节点———经过三年历练,他们对职业的一些看法,以及职位的升迁、职业的变换、人生的转折,等等,都可能在这时发生、上演……三年之际,正是职场之“痒”高发之际。三年了,你对工作是不是有一点点失望,再也没有了刚出道时的憧憬;是不是有一点点茫然: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应该做什么?前不见少年情怀,后不见锦绣前程,拔剑四顾心茫然。———三年之际,你突然发现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以下是对一些正值三年之痒  相似文献   

14.
比利·怀德(BillyWilder)在电影《七年之痒》里生动地描述了婚姻在七年之际的“痒”———对日复一日平淡的厌倦,以及由此诱发的大大增加的出轨的可能。一个“痒”字道出了人们不甘平淡的挣扎逃脱与无可奈何,除非———你准备安享这平淡的生活并把其作为人生一大快乐。快节奏、高效率,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早已不能让人们安之若素地静享七年的时光———如果你超过三年还没更换过工作,即便连你都会对自己充满强烈的怀疑———人在职场,要忍受更大的煎熬,要面对太多的诱惑。三年的时间不长,尤其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或许还未建立起自己所处圈子的人脉,还未培养起自己对职业的忠诚;三年的时间不长,但却足以改变一个人———对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而言,三年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分水岭,成为职场一个关节点———经过三年历练,他们对职业的一些看法,以及职位的升迁、职业的变换、人生的转折,等等,都可能在这时发生、上演……三年之际,正是职场之“痒”高发之际。三年了,你对工作是不是有一点点失望,再也没有了刚出道时的憧憬;是不是有一点点茫然: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应该做什么?前不见少年情怀,后不见锦绣前程,拔剑四顾心茫然。———三年之际,你突然发现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以下是对一些正值三年之痒  相似文献   

15.
“教育工作不仅要重智商,更要重情商,要以人为本,尽自己的所能使别人生活得幸福,别人生活得幸福,我就更幸福。”我的导师孙维刚的这一理念,指导我在教育的百花园中,在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上执著追求,一干就是18个春秋。18年来,导师的教诲时刻响在耳畔,引导我前行,使我享受到了人生追求中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富足、精神的充实诚然是社会的进步,但社会的进步更应包括“人”的进步———生命个体“人性”的进步。人类发展到今天成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因为告别了贫穷和饥饿,更是因为人类不断创造着真善美,不断完善生命意义上的自己。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应当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一)发现生命:突出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一般取决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自我实践活动三个因素,亦即说,人在自我实践中充分发挥遗传潜能,把环境因素内化,使其…  相似文献   

17.
塔娜 《青海教育》2011,(6):23-24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数学更多的像农业,而不是工业。”依我的理解,在语文教育的花圃里,要充满花团锦簇的诗情,要让儿童享受语文学习,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浸润在文化积淀中的社会行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依据具体情境和学生“对话”,就像农夫对种子的期盼与热情。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为生活的和为人生的,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希望学生能快乐写作,享受写作带来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8.
戴国琴 《考试周刊》2012,(39):61-62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9.
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成了别人口中的食物,而自己打破自己则诞生了新生命。这一句极其简单的话里蕴含着教师成长的深刻哲理。每每想起它,心里总有一种冲动——我要打破自己的“蛋壳”,完成自己生命的一次美丽嬗变;心里总能产生一种激情——我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且往往正是在默无声息的平淡里,成就路过自己生命的每个人,教师的人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这套读本共分七卷,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初级读本一至三卷《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与《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高级读本《古典的中国———日常生活人性读本》、《白话的中国———二十世纪中国人文读本》、《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则可以视为“文化读本”。最后一卷《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