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叫我“东施” 作为一个女孩子,我最伤心的是自己容貌丑陋。虽然我学习很出色,但同学们仍对我很不尊重。有一次我胃痛,捂着肚子坐在那儿,几个女生竟说我是“东施效颦”。从那以后我就有了个外号“东施”,真气死我了!最近上网,我看到有个丑女找工作失败了上千次,最后做了整容手术。我是不是也应该做好有一天接受整容手术的思想准备?在这个社会上,女孩的容貌就这么重要吗?———柳源源  相似文献   

2.
有消息反映,有的毕业生毕业以后的几次应聘都因为容貌问题而不能如愿,于是决定先整容再找工作。那么容貌到底在求职中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整容求职者:大有人在案例:小陈平时总是觉得自己的五官不算好看,尤其是自己的塌鼻梁和脸上的青春痘,几次求职失败以后,小陈对自己的相貌更加不满意了。虽然报纸上电视中到处都是整形美容的广告,还是有些顾虑,但后来一想:“既然现在有那么多人做了,  相似文献   

3.
<正>乐乐姐姐:有件事情困扰我很久了:我有一个闺蜜,她是个成绩很好很乖巧的女生,很招人喜欢。但是一个月前,她居然在老师那里把一个很麻烦的责任推给了我。我向老师解释,老师却并不相信我,无奈之下我只好替她背下这个锅。那时,我特别难过,也非常气愤。虽然我最终洗脱了这个"罪名",但我对她那么好,她的行为真的很让我伤心。我也试着向她表达过我内心的难过甚至愤怒,  相似文献   

4.
快乐与痛苦始终困扰着我。它们是上帝赐予我的两件礼物。上帝对我说:“要快乐吗?请先找到痛苦。”于是,我痛苦并快乐着。它们像两只无形的手,一边一个,分裂着我的呼吸,拼凑着我的梦。我很痛苦,丝毫体味不到快乐带给我的享受。于是,我问上帝,可不可以让我省去痛苦,只留快乐。上帝竟痛快地答应了。结果,我变成了色盲。我气急败坏地逼问道:“这不使我更加痛苦?没有颜色的世界只能将我与快乐拉得更远,甚至消失。”上帝笑了。他派一位少女,让她带我去寻找快乐。她是个瞎子。人们称她为隐者。“痛苦吗?”瞎子很感伤地说。“痛苦!…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然而,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有时会摧毁一个人的信心,甚至会毁了他的一生;一次小小的成功,却可能激活一个人的自信,从而使他走向新的成功。我刚上初中时,因远离家人,好奇的天性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成绩一度位居班的下游。面对糟糕的成绩,我心中虽然十分愧悔,但自己觉得回天乏术,也便破罐破摔。混到了初三,新的语文老师竟在一次作文讲评时把我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这让我一下子来了精神,感觉同学也已对我刮目相看。从此,我对学习有了些兴趣,信心大增,成绩也扶摇直上。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2)
台湾作家李敖之女李文曾留学美国,几年前到北京生活。她居住的是月租数千美金的高级公寓,但一年时间竟无奈搬家四次,投诉100余起。最后,李文又收到居住区物业的“逐客令”,以其“与邻居关系紧张”为由,要求其搬离,否则将断水断电。  相似文献   

7.
张挥 《师道》2003,(6):38-38
前天,我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从学校带回两张明信片,一到家作业没做就急着要填写,寄给她的老师。她先填了第一张,由于有字写不出,寄语里只写了这么六个字:“彭老师,祝福你。”我觉得这是孩子一个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方式,于是我鼓励她,并且帮她寄出去。没想到昨天她又在埋头写她的第二张明信片,在大部分字写不出来让我在一旁现教的情况下,她艰难但却顽强地写出了可能是她平生第一次要说的那么长的一段话。起初她还遮遮掩掩,不想让我看,但一边要问字一边又要写,所以最后她还是极无奈、极不情愿地给我看了。她写了一段什么话呢?还是…  相似文献   

8.
老师骗人     
今天下午接待张静小朋友入园时,她的爸爸告诉我说:“刘老师,今天张静回家说老师骗人。”我一听愣住了。作为幼儿教师,在孩子面前我一直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怎么会骗人呢?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是上午的时候我答应让孩子们看动画片,在播放动画片时却发现我们班的插座坏了,没法接通电源。去别班借吧,配班教师刚好去了微机室,若我去别班借,班内就没有老师看着,为此,我才没让孩子们看动画片,而改成玩小医院游戏。没想到孩子竟“耿耿于怀”。下午,我特意向孩子们道了歉,并借来插座让孩子们补上了上午要看的动画片。看来,教师的言谈举止应慎…  相似文献   

9.
一封家书(F)     
亲爱的爸爸你好:第一次写信回家感觉有点怪。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想起你,说不清自己是反常还是犯傻。想起了那个国庆长假,那时你也风尘仆仆赶回家,我除了叫你一声爸,除了说你又老了,就再也没跟你说过话。无意间翻开你的破包,竟看见了你写给妈妈的一些话:“我争取多赚些钱,让你带给孩子,让她省着花……”这就是你呀———我冷冰冰的爸爸?我想我天生就是个毁容家,一刀一刀地在你额上刻着伤疤,可你怎么从不责怪我的心狠手辣?难道这就是父爱?我已经哭得像个傻瓜,爸爸,你怪我吗?一封家书(F)@钟儿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充满流动而又多变的年代。任何一位三年以来,坚守本行,未离开旧工作岗位的人,是难以理解我在这里提出的想法的。我接到过一位为博物馆筹措资金的人态度坚决的电话,她说:“我让你登记认捐100美元,”她说话时的口气根本不让我争辩。“我反对那个数目,”我回答,“除非你不让用支票来支付。”她竟咯咯的笑了,于是我们同意以小一点的数目来办这件事。我还只是一个中学生。一次申请工作的面试很像一次屏幕测试:如果你想被聘用,你就得看上去像那么回事。那就意味着展现出你最光彩的形象,而避免那些虽不起眼儿,但很可能是致命的过…  相似文献   

11.
小天 《少年月刊》2011,(1):28-29
前一阵,小天作为审稿员,参加了一次作文比赛的评审工件。在看过数千份同学的参赛作品后,筛选出了几十份“精心”创作的优秀作品。可是在百度网上这么一查,竟有超过一半的作品竟是抄袭之作。这种现象让我震惊,但转念回忆,  相似文献   

12.
求职不易,女大学生要整容 我今年24岁,出生在盛产“美女”的重庆,然而我却不像重庆大多数女孩子那么漂亮。但我从小品学兼优,深得父母百般疼爱,所以从来不为自己的容貌自卑。然而,到了去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的我却为自己的容貌发起愁。  相似文献   

13.
先来说一次招聘:面试者是临近毕业的人力资源心理学硕士,简历很简单,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但短短的几分钟谈话过后,他就能让我感到两点:好胜心强,知识面广。这很快激起了我与他碰撞的渴望,使得我愿意通过发问去challenge(挑战),他清晰、沉着的应答使得我逐渐了解他的思维和能力。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面试。因为他让我愿意去问,愿意去发现、挖掘;而他本人则表现出了主动性、逻辑性,体现了知识、见识(经历、社会实践)、胆识,这是一种积极呈现自己的心态。只通过这一次面试,我便…  相似文献   

14.
正一场面试,让我和高中同学乔偶遇,听说了她的经历。高考时,乔因数分之差与大学绝缘,接下来两年,她就读于本市最著名中学的复读班,一考再考,终于在第三次冲击时,过了本科线十多分。令人遗憾的是,填报志愿时,她出了些差错。领到录取通知书时,乔大吃一惊,却已无力挽回——她被省内一所师范专科院校录取,虽然是她喜欢的英语  相似文献   

15.
坐在我面前的一位美丽而优雅的女士是青岛四十二中教导主任张静,我很难想象她曾是一位自考生。张静的音容笑貌里有着很多率真和自信、朴实而儒雅,岁月的风霜,学习之路的艰辛,好像并没有在她姣好的面容上刻下多少印痕。  相似文献   

16.
成长     
刚从师范大门走出来那会儿,我天天想着自己能带给学生些什么,能改变他们些什么,能传授他们些什么……可教了8年书之后,我回头思索,竟发现这些年来,我没带给学生多少东西,相反的是,我的学生却常常在不经意间教给了我很多很多。“老师,我就是这个能力。”W同学家境贫寒,母亲多病,学习能力很差。可我们却全然不顾,千方百计地帮她把分数搞上去,不断地给她加压。一次数学练习课上,她只做对了两道题,老师讥讽、同学嘲弄,终于让她做出了不可思议的举动。她一把撕下作业纸,揉成一团,放进嘴里,咽了下去,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同学们惊呆了,课后…  相似文献   

17.
马田 《现代语文》2004,(8):11-11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相似文献   

18.
“哑女”张静是今年刚入学的一名新生,她瘦瘦的个子,扎着两个马尾辫,除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外,一点也看不出她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开学后第一次班会上,点名时叫到了张静,结果没有人应声,我习惯性地抬了一下头,看到一名女生静静地站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你怎么不应声呢?”我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她。“老师,她不会说话!”和她同桌的一名男生冲着我说。  相似文献   

19.
<正>汉语中“形容”一词可指“形体和容貌”,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人的形体和容貌有所改变,有“整形”和“整容”二词。如:(1)她提醒,老人整形不宜整“太过”,比如把80岁整成40岁,难免让亲友难以接受,甚至引来异样目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月13日]  相似文献   

20.
常读《人民教育》《河南教育》,没读过《教师之友》。然而,第一次看到她的名字时,竟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在我的想象中,她不该是“仕途之人”:面孔威严,高高在上,让人疏而远之。她应该与众不同,独具魅力,平易近人,让人乐于亲近。目前,教育刊物关注太多的是教师的工作,一版一版的领导讲话,一版一版的并无多少新意的论文,给读者的共同印象是“千刊一面”。只要看一两本教育刊物,就可知其他教育刊物的面目了。我所在的单位是嵩北一所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