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3.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4.
刘东 《教育文汇》2014,(2):26-26
“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反反复复讲了四五遍,这几个学生还不懂,真没辙了!”“这个学生没救了,上课是虫,下课是龙,作业一塌糊涂。一个班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老师就遭罪了。”在办公室里常常听到一些同事这样抱怨。多年来,我也这样抱怨过。不久前听了一位校长关于“鱼牛”的寓言,想到自己对一些学生的抱怨,觉得有些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02,(6):30-30
案例:在学习《影子》一课时,合作二小的蔡晓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节:把“影子常常跟着我”一句改为“影子天天跟着我”,请议一议,这样改可以吗?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低声议论了起来。有大胆的站起来表示反对。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这样改不可以。因为书上不是这样写的。”“对!我也觉得这样改不可以。因为影子不能天天跟着我,阴天、下雨天时影子就不能跟着我了。”另一个学生附和道。蔡晓蓉笑了,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已达到她设计的初衷:孩子们已经理解“常常”和“天天”的不同之处了。但这时,还有一个学生高举小手,显然还…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课,题目是《该怎么办》。大意是这样的:小松在家里玩,不小心摔坏了家里的花瓶,让大家给小松出个主意:小松该怎么办?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段动画:爸爸回来后,看到花瓶摔坏了,不容小松解释,就狠狠地揍了小松一顿。然后,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你在家里犯了类似的错误,你爸爸是怎么做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我爸爸也会揍我。”“我爸爸踢我几脚,叫我滚开!”“我爸爸用皮带抽我。”“我爸爸用手拧我,把我身上拧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相似文献   

7.
德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我”的存在,最终过上美好的生活。具体而言,让学生关注生活,即“我”看到这样做;反思生活,在生活中主动体悟“我”为什么这样做;建构生活,深刻认同“我”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时常去兄弟学校听课,在这期间,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思索。那就是每每与学生谈话时,总会听到他们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说是这样。”很少有学生说“我觉得……”“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如何称呼学生,似乎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却让我认识到,称呼学生有许多学问。通过查阅心理学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逐渐总结出了几点体会。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我是这样称呼学生的。  (一 )去掉姓,直呼其名。即,称呼学生时,只叫姓氏后面的字。如:名字是“杜志超”,就叫“志超”;名字是“王鹏”,就叫“小鹏”。这样的名字往往只有在父母和亲友之间称呼,在学校的集体中,能听到“至高无上”的老师这样称呼他,在学生心里产生的效应与喊他的全名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在:  1.增加了亲切感,拉近…  相似文献   

10.
圆圆的黄瓜     
有这样一道考试题:出示“黄瓜、荷叶、绿绿的、圆圆的”,让学生连一连。学生连成了“绿绿的荷叶、圆圆的黄瓜”,结果“圆圆的黄瓜”后面被打上了“×”,理由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圆圆的黄瓜”,应该是“绿绿的黄瓜”。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蔬菜水果课时所发生的事情。有一次,一位老师上黄瓜课,由于课堂上老师准备的黄瓜太少了,学生每人只分到一小段。当时,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我多想我手中的黄瓜长得胖点,长成像西瓜那么大就好了,这样我就能吃过瘾了。”学生认为手中的黄瓜长短已无法改…  相似文献   

11.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茜 《湖南教育》2002,(3):38-38
改革传统评价方式。首先应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实践给予个性化的评价,摒弃传统的“等级制”和“百分制”的评价。我对学生的评价经常是这样的:“我比较欣赏你的色彩”,“你挺有创意”,“比上次更棒了”,“如果再精致点会更好”,“你似乎还没完全理解我讲的透视,能和我谈谈你对透视的看法吗”。虽然,这样做的确使我的工作量升级,可这种建立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皮格马利翁”的心理效应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有时,我也采取面批的形式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  相似文献   

13.
开学初,我接了一个新班。当我拿着学生名单进班时,一个学生拦住了我,“老师,什么时候排座位?”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大男孩。“先按原来的位置坐,过一段时间再排。”一般来讲,开学初总会遇到此类问题,我也总会这样回答学生。“那,排位的时候,能不能把我排在第三排中间位置?”“啊?”我有些诧异,这样自私而大胆的学生我还从没遇到过,我心底有些隐隐不快。但当我看他时,他的眼睛充满了诚恳和期待。“你个子挺高的,为什么要选择那个位置?”我问道。  相似文献   

14.
“李开复博士告诉我,中国学生最缺乏的素质就是诚信正直”—— 有一次,我给学生做报告,学生递过这样一张条子:“朱校长,如果告诉你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在考试中作过弊,你相信吗?”我当即回答:“我不相信!我只相信少数人作过弊,因为作弊对个人的学业是没有好处的。”结果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5.
如何引导学生读懂疑难句《在仙台》一文有五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文中牵一发而动全有的重点句子,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读懂的。比如,理解“我到仙台世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句话时,我先设计思考题:”这...  相似文献   

16.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要活就必须念好“我、新、准、精、趣”五字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始终紧扣学生心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突出一个“我”字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以“我”为例、这个“我”字,既包括自身,又包括亲戚、朋友等与我有关的人和事。举这样的例子,好处是:(1)能增加可信度。因为所举主人公就是站在眼前的老师或与老师有直接关系的人,发生在老师身边的事,使学生感到熟悉可信。(2)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对老师及与老…  相似文献   

17.
教师给学生写评语,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当我也做了老师的时候,才真正知道评语的含义。因为我做了十几年的学生所得到的评语基本上是雷同的,甚至全班同学的评语都大同小异: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成绩较好……区别只在“遵守纪律”或“能够遵守纪律”;“成绩一般”或“成绩优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评语空洞无物,教师劳而无功,学生无动于衷,家长不得要领。花了很多时间去完成这样的任务,经常为给一个学生下“很好”还是“好”还是“较好”在伤脑筋,枯燥无味,做起来烦心。我发现这样的评语越来越不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参加…  相似文献   

18.
我在判作业或者试卷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应该从右上到左下的“撇”,有的学生写成了从左上到右下;本来该从左上到右下的“捺”,有的学生写成了从右上到左下。这样一来,“撇”不是“撇”了,“捺”也不是“捺”了,字就变成了“四不像”。开始时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无法理解学生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而且这样的错误还总是出现在比较听话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9.
刘书伦 《山东教育》2006,(11):33-33
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 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本身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还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老师常常会听到学生们谈论这样的话题:“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我想当歌星”“我要考北大、清华。”“我要考托福,出国。”“最低标准也得考一个重点大学嘛,难道你想在这偏远的山区生活一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