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公元1619——1692)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生活在封建制度已趋腐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阶阶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处于急剧动荡的时代。 王夫之的思想,早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后对西方自然科学有所接触,特别是明王朝覆灭,清兵入关,他积极参加抗清的衡山起义,接触了下层人民,广泛研究了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经济情况,写下了大量著作,对我国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他的有关心理论述,也在古代诸贤的论述上,有了新的认识和创见。现就他的教育心理论述,进行探讨,对今天的教育心理研究,也许不毋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 荀子名况,号荀卿,亦称孙卿,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先秦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且很有创见。他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思想放射着唯物主义的光芒。特别是他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认识基础上的教学认识过程的理论更是其教育思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3.
“治然之气”在中哲史研究中常常被作为神秘主义的范畴而末得到深究。本文给予厘定与解释:《管子》的精气说是孟子“浩然之气”范畴的历史来源。孟子予精气说以人大主义的内涵,从而使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本体学说成为孟子沟通天人,打通本体与伦理、天道与人德的重要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史论经世致用精神最突出的体现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和主张。此外,他强调以史为鉴,用朴素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的观点研究历史。在满清贵族的民族压迫之下,其史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思想。王夫之对发展我国史论,追求思想解放,唤醒民族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的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就。他的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论述精湛,不但同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交织在一起,而且还运用于历史哲学之中。关于他自然观中的辩证法思想,学者们已多有研究,本文仅对他历史观中的若干辩证法思想谈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曾经指出:“我们今日所常说的科学研究,往往主要是对于所考察的对象加以比较的方法而言。不容否认,这种比较的方法曾经获得许多重大的成果。”(《小逻辑》第252页)张载和王夫之分别是北宋和明末清初的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和朴素辩证法大师。王夫之对张载备加推崇,一再宣称自己是张载学说的继承者。他说:“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者也。”(《张子正蒙注》序)“横渠学问思辨之功,古今无两”。(《读四书大全说》卷七)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等著作中,不仅继承了张载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  相似文献   

7.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受争议者之一.在他的哲学中有关于"逻各斯"、"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皆流,对立统一"等概念和思想享有盛名.在对灵魂、宗教、神等方面问题的论述也有重要的价值.整体来说,他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王廷相(公元1474-公元1544年)是明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朴素辩证法者。从王廷相的《慎言》、《雅述》、《横渠理气辩》、《答何柏斋造化论》等哲学著作来看,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很丰富的,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并构成了从张载到王夫之朴素辩证法发展中一个重要中间环节。然而,学术界对王廷相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从朴素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意境的构成因素,情与号、形与神、情与理都作了辩证分析,并指出这种因素统一于以“意”为枢纽的学作品中。对意境理论进一步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公元1 61 9—1 692年) ,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称为王船山。王夫之年轻时考取过举人,以博学多识著称。农民军张献忠大军过湘时,曾邀他参加农民军,为他所拒绝。清军入湘,他曾召集起义军抵抗,失败后曾参加南明桂王的政府。后来见事无可为,决计归隐,遁藏深山,窜身“瑶”洞,始终未剃发,得“完发以终”。王夫之是中国哲学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在自然观、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他的许多精彩言论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生动注脚。下…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1619——1692)宇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他晚年住在湘西石船山,学人称他为船山先生,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王夫之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二十四岁考取举人.青年时与友人组织“匡社,”立志匡时救国.清贵族入关,他举义兵于衡山抗击清兵南下,战败退肇庆,曾任南明桂王政府翰林院庶吉士.不久辞职返乡,避居湘西一带深山中始终不肯剃发,以示抗清。此后他刻苦研究学问,发奋著书立说,勤恳授徒讲学,达四十年之久.王夫之一生著述甚多,共七十多种,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在他的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并放射着唯物主义的光芒。 (一)对理学教育的批判,提倡“学以致用”。王夫之从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认为教育能否处理得当,它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他特  相似文献   

13.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隋唐时被突出,到了宋代以至明清,更成了哲学讨论的重点,王夫之对以前的知行观,尤其是其朱熹和王阳明的知行观进行了批判和总结,达到了古代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结合,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权威,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并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着对此历程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本文只就其中所包含的心理思想略抒管见。一、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心理思想史上是探讨得很不够的。但王夫之在这个问题上却有独具特色的论述。在《张子正蒙注·动物篇》中,王夫之说:“人者动物,得天之最秀者也,其体愈灵,其用愈广。”人之所以是动物中之最秀而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唯心最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中国哲学史上知行观的历史发展王曙东中国古典哲学中认识思想极为丰富。从古代的阴阳五行说,墨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中经荀况、韩非、王充、范缜等,直到集古典唯物主义大成的王夫之,其唯物主义的传统从未间断过。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我国传统的知行关系理...  相似文献   

16.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叶适是我国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具有独特性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思想,基石是唯物主义的宇宙本体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学本体论亦即心必学说。在些基础之上,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心性养学说。最后,由以上两方面(说要是心性学说和心性修养学说)建构起他的本体功夫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黄宗羲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1610—1695),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与同时代的顾炎武、王夫之,号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家。他的伦理思想的特点是:把道德问题同政治、法律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禁欲主义,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一些要求,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人物。对近代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有着重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高度重视。一、“心性统一”的人性论黄宗羲从“无气则无理”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反对宋明道学家把人性分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即“本然之性)的观点,论述了他的“心性统一”的人性论。黄宗羲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人禀气以生”(《孟子师说·浩然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明亡,于衡山举兵阻止清军南下,战败后隐居著述,在极度贫困中教学四十年。现存《船山遗书》有百种,大部分为群经注疏和论解,他是我国古代难得的多产作家。他的著作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吸收古人的进步思想,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经文,正如他自己说的“六经责我开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景"论始自先秦.从宋代到明代,情景理论成为许多批评家关注的中心.但是在论述情与景的关系时,大部分都是从诗歌的外部形式结构方面来谈的.王夫之的情景理论以他对"神"、"理"的理解为基础,情与景的浑然无迹,就是"神理凑合,自然恰得".对于"神"、"理"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必须追溯到他的哲学思想.王夫之的诗学观是其哲学思想在诗学领域里的延伸.他的诗学思想之所以深刻、富有独创性,也正在于此.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完成了对情景理论的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