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汉末年,各诸侯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展开了挟持汉献帝的角逐.董卓等人挟持天子败亡以后,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地位,曹操的这一举措尽管给他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但也使他获得较多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曹操利用袁绍的失误,抢先奉迎汉献帝于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正确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和统一北中国创造了一些良好的政治、外交条件。与此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增长,限制了曹操集团的发展,曹操也逐渐放弃了这一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人谋”的重要表现与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曹操的个人素质与曹操集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3.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中国传统政治策略中的范例,其效应表现为正反两方面:这一策略是曹操获得世家大族支持的关键,是曹操取得军阀间合纵连横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此策略在后期限制了曹操军事行动的自由度,与世家大族的政治联盟为自己安排了掘墓人.  相似文献   

4.
读完《曹操》这本书,我对曹操的了解更加全面了。 以前,总听人们说白脸曹操,认为曹操很奸诈。看了这本书,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作为后,我有了不同想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组成一股强大力量,他自视甚高、生性多疑,却也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相似文献   

5.
汉末三国之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不少优势,为他统一北方赢得了不少机会和时间。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此多从政治角度予以解释,以为曹操"挟天子"取得的只是政治上的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质上是曹操对其时儒家文化意识的正确运用,这一举措深蕴文化内涵,而曹操正以此形成了有利于自身强大的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这种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在两汉以来所造就的社会环境里又因战争适时转化成了政治优势,从而使"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以政治面目出现。事实上,如果脱离了其时的文化意识环境,"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评曹操     
曹操是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的一大奸臣,这往往指的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他个性中不拘小节、放荡不羁、敢说敢做的特点.真正的曹操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及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的曹操和诸葛亮,一个以足智多谋、叱咤风云而闻名古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雄中国北方:另一个以神机妙算、鞠躬尽瘁而名垂青史,他忠心辅佐刘备立下汗马功劳。二人在戎马生涯中留下许多书信。二人在处理国内事务、战争、外交时写下的书信内容有很多相似,风却有不同的表现。本试从这个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公元207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留下千古绝唱的诗篇。然而“碣石”今安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家作注只得因循诸说,兼收并蓄。本文作者以近年出土文物为依据,参照史籍中的合理记载,并通过实地勘察,得出新的结论:山海关外现今辽宁省绥中县境内海中的“姜女坟”即“碣石”所庄。自然,曹操在此面对苍茫海天,情魄引发,洒暴挥毫,写出《观沧海》诗篇。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云:"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而东汉末年,曹操在讨伐董卓联盟中首倡"兵以义动",这虽是在当时特殊"讨逆"条件下提出,但"利动"与"义动"结合观念,贯穿曹操军事生涯始终。"义动"既是曹操胸怀天下、希望结束战乱、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方式,又是达到"利动"的手段。曹操的"义利观"集中体现了身处当时战乱、分裂、中央集权衰落背景下曹操政治、军事思想与切身体验结合,是其理论与实用性统一。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曹操确是一将《孙子兵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典范,其生平战例中处处闪耀着孙子的身影;而《曹操注孙子》又是曹操“孙子研究”的最重要载体,所以,《曹操注孙子》在学术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其影响自然也异常巨大;但曹操毕竟不是一名专职的学者,且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环境,学者们的认知特点及思维习惯,与秦汉以后是很不一样的,正源于那些学术断层、文献失落和“独尊儒术”的影响,使得身处汉末战乱时期的他,已难以去真正找回《孙子兵法》失去的“旨要”,这样,跨越曹操,还原孙子,成为当代孙子研究学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曹操确是一将《孙子兵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典范,其生平战例中处处闪耀着孙子的身影;而《曹操注孙子》又是曹操"孙子研究"的最重要载体,所以,《曹操注孙子》在学术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其影响自然也异常巨大;但曹操毕竟不是一名专职的学者,且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环境,学者们的认知特点及思维习惯,与秦汉以后是很不一样的,正源于那些学术断层、文献失落和"独尊儒术"的影响,使得身处汉末战乱时期的他,已难以去真正找回《孙子兵法》失去的"旨要",这样,跨越曹操,还原孙子,成为当代孙子研究学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在论及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时说:“196年,曹操带兵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了优势。”但是我们在分析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出现的结果后,就会看到,这种政治优势对曹操的帮助并不很大。  相似文献   

13.
人们习惯上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他挟持了汉献帝,但"诸侯"并不为其所令,"挟天子"是令不了诸侯的。曹操挟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令诸侯",而是为了"令士人"。"挟天子"取得的实际效果是令士人,即"挟天子以令士人","令士人"对汉魏之际的历史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三国演义》中,记述了一段精彩的妙计.  相似文献   

15.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民间流传着另外一个说法,曹操也曾到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众所周知,曹操也是爱才之人,听说隆中住着孔明(诸葛亮)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赶在刘  相似文献   

16.
据文献记载曹操为沛国谯人,即今亳州市谯城区人,已为学术界所认可。最近有学者提出根据现行区划,“曹操故里”应该在今河南省永城市境内,一些媒体也对此观点进行报道。笔者根据文献记载以及现行区划,粗略探讨曹操故里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7.
曹操"挟天子"只可让少数诸侯服从其令归顺朝廷,却难以命令多数诸侯。主要原因有六:汉朝天子的合法性权威丧失殆尽;皇朝更代的五行学说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感受到汉朝即将灭亡;曹操汉相身份受到天下人的质疑;天下诸侯都拥有私人军队,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霸业;社会志士多在寻找新的主人建功立业而非拥汉;次等君臣关系的固化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曹操"挟天子"也产生了集团内部拥汉派反对他代汉的严重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尤其是鲁僖公初年,各方利益与矛盾相互叠加,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晋国假途灭虢,其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同时与秦国结好;而楚国也是蠢蠢欲动,意欲染指中原;与此同时,周王室国力更加衰微。昭陵之盟后,面对日益强大的晋国以及野心勃勃的楚国,齐国该如何进一步奠定自己霸主的基业?试以鲁僖公元年到鲁僖公八年间的史实为依据,以齐国将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属盟国为中心,探析齐桓公过人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9.
曹操的人才观并不像人们认为的“勿拘品行”、“唯才是举”。他在任用人才的时候非常在乎人才的品行,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曹操所要求的品行,他也不会任用。  相似文献   

20.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