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记》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使学生从情感上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最大  相似文献   

2.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揭示学生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毕玉明 《宁夏教育》2012,(Z1):75-76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揭示学生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如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步的必要方式,而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地设计问题,正确地运用提问方法,就能了解学生知识的层次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还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向主动性学习,让师生不断处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使课堂拥有轻松活跃的气氛,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如何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质疑是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的转折点。它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儿童创新心理品质的构建。因此,小学数学课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使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挑疑——释疑".不过这种"两疑法"教学仅把"释疑"作为教师的天职,学生"无疑"便是教学过程结束.这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如果在"释疑"以后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使教学过程在"有疑"中结束,就会激起学生?探索、去创造.那么,教学就成了"致疑——释?——再致疑"的过程.姑名之曰"三疑法".以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为例.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致疑";上课时,教师着重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无疑之处不必多讲(可惜现在还有不少教师连这一点也未做到,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一旦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这种心理需求,会使学生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表现出数学的无穷魅力和艺术感。  相似文献   

10.
滕家华 《语文天地》2012,(12):52-53
古往今来,让学生质疑问难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精辟论述。质疑是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开始,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  相似文献   

11.
张广华 《山东教育》2002,(35):38-3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去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事实上也是,学生总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史课课堂教学刚绕问题展开,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存积极  相似文献   

12.
正一、抓住重点,启迪思维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从启发、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地主动而且积极,课堂气氛才能活跃。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启发性语言,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二、捕捉信息,开拓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言简意赅地讲明了质疑问难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教师可及时弄清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修正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减少无效的劳动。教师加强对学生质疑、释疑的指导,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变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探索的精神。质疑——提出问题,即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疑”是一种对现有认识不满足的理智情感状态,它既是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内驱力,又是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过程;所以,质疑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疑则不进。由此可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过程。教,是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学,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思索,在思索中掌握知识,又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而创设各种恰当的情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成为可能。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例,从五个侧面说明了精心设置教学疑问对提高课堂有效探究的积极作用。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生有疑问,内心就会失去平衡而努力恢复平衡,这就是学生要求通过不断探究,知识结构逐渐构建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探究。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设置好教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会使学生渴望不断探索,产生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一、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相似文献   

18.
设疑     
设疑,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疑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疑难问题的解答,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一、于无疑处,导其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解疑,就能有所发现,增进知识.有疑和解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课堂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教育学生敢于寻  相似文献   

19.
要培养学生以疑释疑叶文兵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只有会“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去“质疑”、“释疑”,在疑问的过程中学得知识。要“生疑”首先要设疑。从教育心理学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  相似文献   

20.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老师们都很注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领悟.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