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歌手王铮亮在马年央视春晚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令观众感慨万分,不胜唏嘘,因为这首歌触到了我们的痛处。  相似文献   

2.
刘醒龙长篇小说《往事温柔》与其中篇小说《倒挂金钩》之间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关系表现在叙事策略、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三个方面,文本之间的意蕴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3.
当幸福已成往事的时候,是哭。是闹,还是像杨绛女士一样,从容淡定地面对?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写这四件事呢?当时写的时候,有一本杂志要我写回忆童年的文章。我想:每个人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少年。我读这些诗的时候,大概和同学们一般大小,是十三四岁。真是年华似流水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已是七十几岁的人了。我感觉到同学们是非常幸福的,而我们那时的学习条件没有这么好,没有这么敞亮的教室,但是,老师教我们也是激情澎湃的。  相似文献   

5.
6.
严宏 《教书育人》2014,(11):8-10
马年春晚,王铮亮演唱的一曲“走心”的歌《时间都去哪儿了》以真挚、平实的歌词引爆了全国观众的共鸣,拨动了成千上万听众的心弦,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感动,赚够了人们的掌声。许多人在歌声中陷入沉思,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一名教师,我已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打拼了25个春秋。25年的忙忙碌碌,转眼只剩下满脸的皱纹!我也在自问和思考:教师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在唏嘘、遗憾和感慨中似乎依稀有了答案。时下的中国教师承担着种种沉重的负担,忍受着层层巨大压力,遭受着阵阵“病痛”折磨,步履蹒跚地爬行着,竭尽全力地支撑着,艰难竭蹶地挣扎着,许多时间被尚未完善的教育机制、人为的教育羁绊、额外的教育负担等给无情地霸占了、剥夺了。默默回首往昔,才发现,时间去了自己的头发上,让头发开始花白;时间去了自己的眼角上,让眼角出现了鱼尾纹;时间去了学生的身心上,让他们羽翼丰满。  相似文献   

7.
张承志的《北方的河》以主人公对我国北方山川河流的探索,考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人生的追求,展现出新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洋溢着的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时代精神,其坚韧不拨的赤子之心正是作自己的写照,小说凝结着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深层思考,具有一种雄浑,崇高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正>【题目】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歌手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许多人,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9.
张品成的作品在儿童文学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其有关红色革命方面的著作,深受读者的喜爱,被评为红军哥哥的称号。《王坪往事》是张品成的一部儿童红色文学著作,在文中,王坪红军医院生活的几个孩子是善良、淳朴的,让我们通过这几个孩子的生活,看到了战争中的纯朴风情。本文针对张品成《王坪往事》中的战争中的纯朴风情,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题目】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歌手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许多人,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央视春晚上的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打动了无数观众,也使人们对“时间”有了更深的思考和领悟。“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把头发染白了,时间让脸上的皱纹增多了,时间让我们告别了童年,慢慢地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感叹历史竟是那么迅速地从我们的记忆中隐退;我们经常咨嗟世事沧桑留给人的似乎是海天一色的苍茫;我们经常忧虑昨天的经验和教训那么难以告诫儿孙后人;我们最在意的还是无论经历哪些,是否还能保持对完美人格与高尚情操孜孜不倦的追求,有一天需要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13.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7,(1):60-62
乔伊斯在《悲痛的往事》塑造了达菲先生孤独而不敢越矩的亚当形象和辛尼科太太中介母亲的原型形象,展现了人类存在的代码以及乔伊斯对责任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和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早期代表人物——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父"的舒伯特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冬之旅》是24首歌曲组成的一部声乐套曲,它是一组用音乐编织成的叙事抒情诗。它分为两部分,每个部分有12首歌曲,每首歌都表达了诗人和作曲家悲苦苍凉的内心挣扎,诗韵和曲韵的唯美呼应,引发着聆听者感性的共鸣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灰色的云》Nuages Gris S.199这部李斯特晚年以全新观念创作的小曲是一首葬礼乐曲,属于其挽歌系列。通过运用增三和弦的连续进行,描绘了乌云逼近是的心理感受,暗喻自己将要面对的黑暗。本系列介绍了李斯特《灰色的云》创作背景及作品演奏风格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为中学生写的一篇“追忆黄金时光”的优美文章。根据新课程理念,拟把课文设计为体现主导作用、突出主体意识和认识美、感受美、探究美、创造美这样几个层次进行教学,从而引导阅读、探究、感悟,启发学生认识怎样度过自己美好的少年时光,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一、引导阅读,走进文本1.导语激趣,积极引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曾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令我们刻骨铭心,永生难忘。春日几株嫩黄的小草带给你发现的喜悦,天边几抹橙红的云朵激发你无边的遐思,假日里几本好书让你拥有永久的向往,校园…  相似文献   

18.
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嘤嘤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的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  相似文献   

19.
董妍 《文教资料》2014,(8):23-24
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也是坚持用意第绪语创作的小说家。辛格因为“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辛格不仅成功创作出以《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为代表的诸多长篇小说,而且在短篇小说领域颇有造诣,大多数作品都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邻居》是辛格诸多短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两位孤苦伶仃的犹太老人身处世态炎凉、冷暖自知的社会环境,体会到人情淡漠.道德沦丧的人生经历。小说中辛格借表面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看似轻松愉悦的氛围向世人提出一个冷酷现实却发人深省的问题——人性都去哪儿了?本文旨在揭示辛格在《邻居》中借助黑色幽默所传达出的仁爱精神:一方面是为犹太民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寻求尊严和平等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借助对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凄惨人生的描写呼唤良知与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与往事干杯》的双重结构和文化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往事干杯》有一种传统小说的结构,又有一种传统散文的结构;二者交错统一、融会贯通,呈示出一种不无深刻的人生哲理;既不能活在过去,也不能活在未来;应该好好地活在现在。否则就是糟蹋生命,使自己死于华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