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形式,《红楼梦》这部集大成的小说丰富并深化了"水"意象的内涵。本文从水同女儿、水同清浊和水同爱情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水"意象,说明这一意象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邹为 《教师》2008,(6):86-88
本文从意象的视角对霍克斯(David.Hawkes)和闵福德(John.Minford)的《红楼梦》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相关的酒意象翻译作了简要的分析,试图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酒的知觉意象、隐喻意象及这两种意象组合形成的意象群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诗词的翻译在《红楼梦》英译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不易翻译的部分之一。而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应该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得以再现。从霍克斯和杨宪益译本中各选取五首林黛玉诗词对其诗歌中意象的再现进行对比研究,为诗词翻译中意象的再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该指出《红楼梦》前八十回诗化境界的独到之处在于写出了平凡生活之中的诗情意趣,而续作却用纵向的故事叙述代替横断面的描写,使续作表现出人物形象苍白、不擅运用隐喻象征手法等诸多流弊。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翻译中为了弥补文化意象传达中形式和内容的失真,杨宪益夫妇译本较多地采取显性补偿策略,而霍克斯译本更多地采取隐性补偿策略。为了收到既传神又达意的效果,可以通过直译文化意象介绍外来文化意象,并采用注释来弥补文化意象内容方面的失真。  相似文献   

6.
江亚丽 《学语文》2002,(4):38-38
景物描写在《红楼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并且别有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景物描写与情节发展 大观园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大观园的建造,正是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的标志,此时之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气。“佳木葱茏,奇花闪烁”。“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真是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宝、黛的爱情种子,也在这暂时平和温润的土壤中萌芽、生长。这个时期,无论是春天喷  相似文献   

7.
一、起名方式1.偏旁、部首法贾府几代人的名字按辈分依次用的偏旁为:氵、亻、、王、艹。如:贾演、贾代善、贾政、贾琏、贾蓉。2.谐音法冷子兴谐“狼子心”,卜世仁谐“不是人”,詹光谐“沾光”,卜固修谐“不顾羞”,单聘仁谐“善骗人”。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艺术上具有突出成就,塑造了一批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凸显出典型化与意象化的特征。《红楼梦》表现了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心理和思想、情感,蕴含概括性风貌,同时又具个性化。《红楼梦》还把人物当作意象来经营,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意象的特征,人物意象的营造也处处见机巧。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处处流露着宗教意味.杨宪益夫妇秉承着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进行翻译,尽可能多地保留中国文化的独有风味.在处理宗教文化相关之处时,采用了与其他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手段.文章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探讨杨氏对章回目录、专有名词以及诗歌的翻译,欣赏其翻译作品,揭示杨氏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红楼梦》的女性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之死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通过对众多女性之死的描写,展示和转换情节,渲染悲剧氛围,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暴露权势者的本性,反映无助女性的抗争等,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意味隽永的艺术意境,这些意境创造有它的独到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复合多元的意象美、动静相生的辉映美、物人合一的融合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借助落花意象,昭示了《红楼梦》中女儿们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以花喻人,揭示了封建社会礼教下妇女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13.
14.
韩玲 《海外英语》2011,(6):224-22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所以翻译要受到目的的制约,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该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意象的翻译,阐述了不同的翻译目的会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在于它是否在译语情境中实现了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有三种形式的复调,即由文本构成和复调,由人物、叙事者和隐含作者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复调,由移位构成的复调。研究《红楼梦》中的复调,有利于对这部杰作的认识与理解,把握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丝帕意象与黛玉等人的人格、命运息息相关,见证了宝黛的生死恋情,在作品中有多重美学功能:它是作品至美人格的象征,主人公传情达意的桥梁,人物悲剧命运的缩影,主人公爱情幻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7.
由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曲的剧种之多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改编成戏曲后的《红楼梦》在保留原著神韵的基础上,在美学品格方面与小说有所区别,发挥了戏曲特有的长处,同时也改交了些许原著的美学特征,而原著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戏曲固有的美学观念。可以说《红楼梦》的戏曲与小说各有其独立的美学特征,同时又互相渗透。另外,改编成地方戏曲的《红楼梦》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二者之不同:一、戏剧性与非戏剧性;二、再现性与表现性;三、中和团圆与悲切残缺;四、入乡随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端木蕻良先生红学研究的述评,从"不求甚解"之读书法、"于精微处见性情"之眼光和历代哲学家之思想与《红楼梦》三个方面论述了端木先生的红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重事实,重证据,在“”考析和“版本”考析等重要方面都作出了历史贡献。但其考证方法也有不够科学的缺点。胡适的十字方法论并非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可以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女性的地位、小说人物对自然与神秘的崇尚以及孤独感这三个角度比较了《百年孤独》与《红楼梦》这两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观念及中国和拉丁美洲相通的民族个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共同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