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以水稻生产的时空差异为线索,从湖南成为“九州粮仓”到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的打破,传统水稻生产实现全程绿色生产且平均亩产创新高的真实情境中,整合农业区位因素;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实现思维进阶,理解党和国家新的发展理念,树立人地协调观;安排学生课前进行农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并学会整理数据,用图表呈现农业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在探究活动中获取新知,正确表达观点,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这里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行为条件是以某种农业类型为例(这里以种茶业为例),核心概念是"农业区位"。可以通过区别、组织、判断、归因等认知策略,让学生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并能利用上述知识对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地域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信息,并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动态的视角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晓丽 《地理教育》2015,(Z1):137-138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一部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业的区位选择",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阅读教材后可发现,教材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主要地域类型为线索,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教学设计将湘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做了微调,将集聚概念的理解放到"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中与"工业集聚"一起介绍,不  相似文献   

5.
将学生熟悉的影视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电视剧《山海情》中双孢菇的种植为案例,带领学生在“真实”的农业生产情境中,探究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构建 本文解读涉及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这条课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甘露 《地理教育》2014,(3):11-13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与课标要求相关的是"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本节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后,从"产业活动"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综述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为具体学习本章的重点知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产业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后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的学习埋下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的地位如图1。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分析对象是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II》中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67~75页)。必修《地理II》为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地球上的区域无论大小,都在进行着工业活动,这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工业发展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但经济发展的同时换来的是环境污染,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工业与环境的问题。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对工业各方面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紧扣“人地协调发展”这条主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贺辉 《陕西教育》2013,(10):34-35
师: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  相似文献   

10.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姜涛 《地理教育》2015,(3):18-20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地域  相似文献   

12.
胡志强 《地理教育》2013,(Z2):110-111
命题视角一: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判断典型案例1:(2013年江苏卷第27题第(3)小题部分)图1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答案】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复习对策:常见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一般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判断①世界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理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课程思政,以影响重庆涪陵榨菜的区位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为线索,针对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探索思政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开展,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为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类型中处于最基础、与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农业活动,所以本单元首先介绍的就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节讲述三部分内容: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二是农业地域类型。由于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就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众多的农业地域类型中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原始的热带迁移农业,传统的水稻种植业,现代的混合农业。  相似文献   

15.
一、直击高考考点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考纲解读】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依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决策。本考点应作为理解层面的内容,具体要求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二是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  相似文献   

16.
刘英娣 《天津教育》2014,(19):107-109
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在地理课堂中实施“问题引领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和谐高效课堂。“问题引领式”教学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围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为例,通过关注学生整体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问题探究、构建开放课堂和迁移应用等环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为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课标解读:本条"标准"同分析农业区位的"标准"相似,但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所以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这使得农业区位的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与之相比,工业区位的选择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非天然性"比较突出,工业区位的选择显得比较复杂。但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大概念的地理教学鼓励教师使用项目式学习整合课程资源。文章创设了基于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流程,并以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册中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探索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相似文献   

20.
张晓丽 《地理教育》2013,(Z2):83-84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举例说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学会地理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来认识身边的地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