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课程不仅是知识性学科,更是教育性学科,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任务的完成,关系着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因此,优化科学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构建小学科学课程的“理性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科特征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实验动手操作,发现科学的奥秘;直面生活,启发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发展认知;直面探究,鼓励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不仅是"知识性"学科,更是"教育性"学科,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任务的完成,关系着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因此,优化科学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 1.教学结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课堂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本文引入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结合科学课构建了四种课堂教学模型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语文学科注重语言的品味,数学学科注重思维的严密性,科学学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浓浓的“科学味”。科学课堂教学要体现“科学味”,实质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作用:实现文化科学的有效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或振荡—高原期—突变”的自组织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可替代性”表现在能对学生的文化科学学习起到缩短和加速“渐进或振荡期”和“高原期”的作用。要实现教师的上述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地、创造性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并进一步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专业化的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学习该学科时兴奋点、分歧点、“高原期”何在,能够激活兴奋点、加快逼近分歧点的速度、缩短“高原期”以及维持和推动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进行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发展史实的研究,从课程层面理解教育教学活动,养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要从室内走向室外,从课内走向课外,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学校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广阔的创造空间,不仅活化了科学教学,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熏陶,能力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淑娟 《小学生》2023,(12):49-51
科学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在重视学科教育的当下,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科学课程的价值认识,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活动,引导学生重视科学,打造高效课堂。本文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多元化活动设计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时需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并为学生活动创建出一定的空间,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做好“放手”策略,以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扩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将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挑战。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要面对40多个学生。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存在一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如何构建有声有味的科学课堂”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积极倡导科学教师善用教学技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和谐且趣味十足的学习空间,从而使科学课堂教学走上“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趣味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涵科学’生活世界是学生 学习科学课程的动力源泉。科学新课程揭示了科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科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愷境中提出 科学问题,寻找科学现象,还要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一 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就如何在科学教学多个环节中实 现“生活现象”科学化和科学知识“生活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意识,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依据。课堂教学其他方面的设计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实际上也是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指导下的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目的,创设民主、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前作好精心预设,“有心”发掘生成力,并留有生成空间,更要在课堂上把握互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生成,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智慧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旧的教育观念把自然课视为“知识性”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新的教学大纲把自然课定为“教育性”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学科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走入了一些“误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整合,以至发挥整合的“最优化”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谈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性,以达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希冀对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有几许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既是科学课程的性质,也是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向。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突显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科学技能的训练,并充分拓展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使“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地体现,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际科学教育界,人们对科学史(History)、科学哲学(philosophy)和科学教学(Scienceteaching)——常一起简称为HPS①——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视。HPS教育的基本意图是,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内容,还要让他们了解“科学的本质”(TheNatureofScience)。HPS有以下作用:(1)使科学密切联系个人、伦理、文化和政治因素,从而使科学人文化;(2)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挑战性和思考性,从而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3)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学科内容。本文从课程改革、科学课程、科学哲学和科学教育三个方面介绍HPS的最新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这不仅标志着该课程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上来,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飞跃和教学双向方式要变革。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深入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对促进科学教学和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