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一代》2007,(11)
柳直荀,湖南长沙人,五四运动时期参加毛泽东创办的湖南学生联合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农民运动并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他又到上海、天津、武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柳直荀担任红三军团的政治部主任,领导湘鄂西根据地武装斗争。1932年,他身遭诬陷,被杀害。  相似文献   

2.
武汉军区话剧团和中国话剧团在北京联合演出的六场话剧《曙光》(作者白桦),是一出反映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期间,洪湖地区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革命历史剧,斗争是以当年奋战在洪湖地区的贺龙将军为一方和以王明路线的代表林寒为一方,围绕着肃反“改组”和“进攻路线”这一中心线索展开的。《曙光》(以下简称《曙》剧)着力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的光辉形象,讴歌了毛泽东思想的无比英明正确,形象地表现了一个真理:“背离毛主席革命路线就失败,遵循毛主席革命路线就胜利。”  相似文献   

3.
邓沛 《老年教育》2010,(4):16-16
众所周知,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中的“柳”,即指他的早年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  相似文献   

4.
“一曲‘洪湖水’,深情忆贺龙。”当洪湖地区人民缅怀贺龙同志创建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时,都不会忘记在贺龙、周逸群领导下,为创建红六军、开辟洪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军优秀指挥员、杰出将领段德昌同志。  相似文献   

5.
朱丽云 《江西教育》2023,(44):14-15
<正>中央苏区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主要发源地。1930年到1932年,蒋介石调集了大量兵力对中央苏区连续发动了4次“围剿”,在革命条件艰苦、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照搬俄国苏维埃政权模式,给中国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留下了一些沉痛的教训,如效仿苏联设立国家政治保卫局,导致苏区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照搬苏联的政党制度,造成苏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严重后果;照搬苏联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有可能加剧民族分裂活动;照搬俄国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关系模式,使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富农在很长时期被当作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有效地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苏区各级政府对于文化教育,尤其是对占苏区人口相当数量的女子的教育十分关注,采取了一系列兴学措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苏区的女子教育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各级政权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具体,针对性强,易于检查落实.1932年6月20日,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保护妇女权利与建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的第三号训令,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和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立即计划实施妇女文化教育工作,设立各类学校,提高妇女的政治文化水  相似文献   

8.
博览篇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先后建立了中央苏区和六个省苏区、一百一十个县苏维埃政权。按现在的行政建制,全省六个省辖市和八十四个县、市中分布有老区的达七十八个县、市,其中曾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全红县”三十三个,还有七个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乡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全省老区人口一千五百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四;拥有一千四百万耕地,一亿多亩山地。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创办于1906年,校名源自《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115年来,学校秉承“公勤诚朴”的校训,培育了10万余名优秀学子,其中有“两弹元勋”陈能宽等15位两院院士、厉以宁等学界巨子、柳直荀等革命志士、何凤山等著名外交活动家。  相似文献   

10.
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建国的首次预演,苏区政权之所以能在廉政建设上获得巨大成功,除了得益于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等为表征的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物质文化建设之外,以培育共产主义信仰和苏维埃革命信念为内涵的苏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亦功不可没,这些为苏区廉政建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建立了川陕苏区,并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在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川陕苏区开展了土地革命,没收和分配了富农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免受损失,富农加入革命队伍,并想方设法取得苏维埃政权,以此来阻止土地革命的推进。中共为了清除土地革命的阻碍,必须改组苏维埃政府,把富农赶出去,因此,川陕苏区政权改造是土地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从分配生存资源的角度看,中共认为分配富农土地和其他财产具有革命的正当性,然而从富农土地及其他财产来源分析,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改造的合理性则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工农劳苦民众掌握了政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里,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为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和苏区建设服务,推动苏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一九三四年一月,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  相似文献   

13.
苏区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国内战争的环境里,苏维埃政府仍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十二条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所能做到的范围内,应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首先应在青年劳动群众中施行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积极地引导他们参加政治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①各级苏维埃政府把搞好教育工作看作是“争取战争的胜利与苏维埃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②,批判了把教育工作同革命战争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为着动员民众一切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苏维埃经济建设工作的一些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和积极策动下,对苏维埃区不仅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并实行了极其残酷的经济封锁,他们狂妄地叫嚷:“务使赤区无勺水粒米之输入,无蚊虻蝇蚋之通风”,并为此先后制订了封锁苏区的条例不下十余种,妄想这样来扼杀苏维埃政权。当时苏区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或小商紧密结合的个体经济,农民不但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又从事手工业生产或兼营小商。据毛主席于1930年10月在江西兴国县永丰区的调查,参加调查会的八户农民中,就有六户兼做爆竹、篾匠、泥水匠、开小屠坊、摆油盐摊子和替杂货店管帐等。这六户共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苏区把发展文化教育作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苏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为了造就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政治和文化素质,江西苏区不仅创立了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干部学校、普通小学、成人学校和师范、农业、银行、戏剧、看护等专业学校,还致力举办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是江西苏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江西苏区的一种教育形式。 为了发展苏区职业教育,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部制定了《教育行政纲要》①和《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伴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以及反“围剿”斗争的开展,湘鄂赣苏区妇女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社会地位、现实诉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革命歌谣对这一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真实、生动、翔实的记录,并刻画出“悲惨可怜”、“温柔美丽”、“深明大义”、“果敢坚毅”、“独立自强”、“创造新生”的女性形象。从中也可以充分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从生产劳动、政治权利、文化教育、社会心理改造等各方面系统性开展苏区妇女运动等基本认识,以及妇女运动的具体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以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七年的苏区革命时期内的音乐发展走的是一条外国歌曲中国化、本土歌曲马列化的道路,对宣传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江西苏区把发展文化教育作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为了造就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政治和文化素质,江西苏区不仅创立了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干部学校、普通小学、成人学校和师范、农业、银行、戏剧、卫生等专业学校,还致力举办各种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是江西苏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为发展经济、稳定金融、保障供给.川陕苏维埃政府先后发行“铜币券”、“银币券”(含布币纸币).其中以布币为大宗.这是在特殊条件下所出现的特殊现象。但它对红军的壮大和苏维埃政权的运转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对苏区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级苏维埃政权为核心,辅以各类武装或非武装的群团组织围绕其外的苏维埃政权体系。从社会改造的视域下观察,这个苏维埃政权体系是工农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改造社会的工具。中央苏区依靠苏维埃政权体系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社会改造创造条件,开展了社会改造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改造社会事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苏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为今天一以贯之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