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中学文言文中“之”字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文言文中“之”有代词和助词两种词性 ,作为助词 ,“之”有四种用法 :一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表示领属或修饰的偏正关系 ,可译为“的”。二是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能或不必译出。三是凑足音节 ,没有实在意义。四是用在宾语前置结构中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之”有两种用法 :一是人称代词 ,二是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2.
林海权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69-73,100
本文以语气动词“之”在句中的分布(句子的各种成分,复句上下分句的主谓之间,单句和主谓之间)为纲,以同一或不同古籍中与本句句式相同或相近而不用“之”的句子作为参照,进一步论述前组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有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两种不同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着重论述了语气助词“之”的语法特点和具有舒缓语气、调谐音节节奏的作用 ,用了它 ,可使其下要说的话 (指谓语 )醒人耳目 ,唤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读了张俊同志写的发表在《语文函授》一九七七年第八期上的《〈捕蛇者说〉中的几个文言虚词》一文,我们深受启示,为了互相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想就主谓之间的“之”字的用法,谈点看法。关于主谓之间的“之”字的用法,张俊同志是这样论述的:“‘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其成为复句的一个分句。”主谓之间用上了“之”字,作为句子的独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课文中,古汉语结构助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其句子的独立性,构成主谓短语,或作单句中的某种语法成分,或作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之”可不必译出。其形式一般有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他强调了在读书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有一次,笔者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文,一学生提出:“恨晨光之熹微”一句中“之”字的用法作何解释?我告诉他,“之”在这是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晨光熹微”这个主谓结构不能独立成句,降格为一个主谓短语,作动词“恨”的宾语。  相似文献   

7.
“之”属文言虚词。其特殊用法不必向小学生多讲,但一般用法、常见用法如不讲清楚,也会成为学生阅读中的障碍。 一、作代词。作代词用的“之’可以代人,也可代事物,它所称代的对象大都在上下文中。 二、作结构助词。作结构助词用的“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限制或修饰的偏正关系。如:《赤壁之战》中的“之”在定语“赤壁”之后,处在中心词“战”之前。可译为“的”。 “之”作结构助词讲在小语课本里,还有一种情况,在主谓结构之间加‘之”字,使它成为主谓词组,这个主谓词组充当句子的主语。这种用法的“之”字,起着突出…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师说》一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之’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但它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种是用在主谓关系中,表示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这种用法通称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下简称“取独”,——作者)另一种是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动词和宾语的倒置。这两种情况下,‘之’仍是结构助词,但不能译为‘的’……”这两种特殊用法的“之”是不是如上所说“不能译为‘的’”呢?我看大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文章列举了文言文判断性主谓短语做宾语的三种形式,得出结论:文言中做宾语的判断性主谓短语,兼有文言判断句式及做宾语的叙述性主谓短语的某些特点;其中做主语的“其”及用于主谓之间的“之”的作用,与它们在做宾语的叙述性主谓短语中的作用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用法,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也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出现教和学的困难,在于对这一用法的解说不严谨,把短语和句子的概念混淆。“之”用在单句中的主谓短语之间使其作单句的成分,用在复句的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单句取消独立性,作复句的分句。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在主谓间使用的频率很高,其意义和用法又很复杂,而中学教材中多数未作注释,少数则简单地解释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给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试就中学教材中“之”字用在主谓间的几种形式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2.
在文言中,“之”字有一种常见的用法就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些失去了独立性的句子还能作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在言学习中,经常遇到“之”字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情况。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呢?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古汉语中“之于”句式的图释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以下简称《古代汉语》)在说明介词“之”字的用法时,说“有时侯,不是在主谓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相似文献   

15.
(一)主谓谓语句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句式,也是语法学界早就描写到了的一种语言结构。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从而研究这种语言结构,还是近几年的事。那么,什么是主谓谓语句呢?主谓谓语句就是马建忠说的“凡有起语构词而辞意未全者”的结构作谓语的句子,也就是陈承泽说的“以句为说明语”的句子。再说清楚一些,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句结两里包含了大,小两个主谓关系,即全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主谓关系以及充当全句谓语的主谓词组中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一 主谓词组具有一定的语调,独立起来,就是一个句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都是这样。但是,在古汉语里也有相当多的主谓词组并不独立成句,包含在一个句子里,象一个词一样作句子成分。本文研究的是这样的主谓词组。 古汉语的主谓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谓”,另一种足“主+之+谓”,“之”是虚词(语法著作叫助词,或叫介词、连词)。如下例(加点的是主谓词组,下同)。 天下归殷久矣。《孟子·公孙丑上》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17.
中学古文虚字众多,要求掌握的亦有不少。在复习备考中,通过系统整理,依其用法,编成顺口溜,帮助记忆理解大有好处。现以“之”字为例,简要说明如下: 顺口溜:“之”代它称人物事, 情况复杂须细致;(1) 有时活用代自己;(2) 有时用作指代词;(3) “之”当结构助词的;(4) 有时表示宾前置;(5) 补助音节表语气;(6) 主谓之间也用“之”(7) 以上三种不翻译,  相似文献   

18.
浅谈“之”取消主谓独立性的作用郭蕴璧,岳培亮“之”在古文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但我在多年教学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其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的学生,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古文中“之”字作用中所谓“取消主谓独立性”的含义,以至能够形象地土理解“之”的这...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则以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两句中的“之”是作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还该是提宾的标志。 在教学中,将知识归纳比较,弄清彼此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它的规律,用比较辨析的方法,可以把问题讲得更清楚。 比如教学《诗经·硕鼠》,讲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时,通过“莫我肯顾(德、劳)”与“无食我黍(麦、苗)”的比较辨析,可以讲清:“莫我肯顾(德、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文《鸿门宴》中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句。对于此句句式分析,有人认为“出入”是偏义复词,偏指“入”,为动词,因而“之”的用法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实不然,此句是倒装句,确切地说是宾语前置句,理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