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克鲁泡特金(以下简称克氏)在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比较研究中阐发了他的无政府主义道德观。这种道德比较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即根据动物所具有的互助情感去演绎人也同样具有互助的道德情感。这是因为人与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的。动物的情感发展或进化,就成为人的互助情感。从本质上说,这两种情感并无差别;从时间上说,这两种情感的始原有先后顺序之分。在克氏的伦理学中,存在着二种基本的倾向:第一是人的道德观念从何而来;第二是道德标准的目的是什么。关于第一个倾向,克氏  相似文献   

2.
无政府主义的第三代大师克鲁泡特金(以下简称克氏)的丰富伦理思想,是通过他的特定的道德比较法而阐发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明他的道德比较法。一、把人与动物相比较是克氏研究伦理学的方法特征之一当我们考察克氏伦理思想的时候,发现他的伦理思维方式首先是比较性的。也就是说,他把人与动物混在一起。在他看来,动物有的,人就会有;人所有的,动物固然也有。这是因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不在于社会性的本质区别,而仅在于一种本能的程度上  相似文献   

3.
在十八世纪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家中,休谟和斯密是两位颇引人注意的人物,他们以同情说为核心构建的情感伦理学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十九世纪西欧再度出现情感论热,当今世界对道德情感的热衷研究,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他们那里找到历史的渊源与印证。自从沙夫茨贝里把“道德感”这一概念弓!人伦理学后,经过哈奇森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与唯理主义伦理学派相对立的情感论伦理学派。这种学说强调作为人性本质的道德情感,把仁爱情感驾于理性之上,并且把它同增进人们的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已经开始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但…  相似文献   

4.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孕育集体主义的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对孕育集体主义思想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一问题。 一、孕育集体主义思想的客观基础 1.人在本质上具有集体主义的倾向人无论是从其本质属性来说,还是从人类本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什么?历代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多种回答。有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又有说: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力图从一种与前人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动态的诠释,提出了一种新的回答:人是符号动物。  相似文献   

6.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按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是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道德情感是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心理上对于某种道德规范所产生的爱憎、喜厌、荣辱、美丑等情感的体验;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或外部标志,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来选择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问题,是多少年来无数哲人和思想家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至今还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前几年曾经讨论过,但没有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后来又出现了深入一层对“人”的看法的自然主义倾向的思潮,例如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鼓吹什么“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等等.现在我们又重新提出关于人生观的宣传教育和研究,我觉得正确把握人的本质,可以解决人是怎样产生和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问题.对于人的产生及其本质特性有了正确的理解,人生观就可能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什么是人的本质问题的是马克思,因为只有他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正确解决什么是人的本质问题,必须首先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舍此别无他途.各种唯心主义者把主观感觉或客观观念看作世界(自然或社会)的本源,他们当然不可能唯物地说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本质.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依据,明确的对人的本质作了概述.人是社会动物,这是马克思多次重复的论断.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基本看法.这个基本看法至少表明:  相似文献   

8.
休谟在《人性论》第三卷中专门讨论了道德区别的来源问题,这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作为苏格兰常识学派的一员,休谟对此问题的探讨表现出继承性,认为道德区别来源于情感而非理性,但其思想之价值更表现为他的道德感与动机紧密相关,说明了道德感如何刺激起道德的行为,消解了应然与实然的断裂。他对此问题的独特回答可以通过与哈奇森的比较表现出来。亦可看出,休谟的道德学说与后世功利主义伦理学有着本质不同;而对当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批评也不适于休谟等道德情感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爱情的道德本质是什么,我国伦理学界并未认真对待而解决之.本文作者从爱情的基本成因与事实、道德的本质要求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三个方面提出:“爱情就是为朋友谋福利的一种努力”,并对这一本质从朋友、福利、努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上说,品德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感化。人在道德上的发展和完善,道德主体的作用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作为道德情感占主要地位的道德教育更应一切从尊重学生生命的权利出发,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教育的实习场所,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成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的共同体,给予学生自身晤出道理的机会,通过主体参与的道德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升华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1.
亚理士多德说过,文章要有说服人的效果,应该从理性、情感和伦理三个方面诉诸读者。他说的理性诉诸,是指用逻辑力量影响读者的认识;他说的情感诉诸,是指用艺术力量激发读者的情感。文章的这两种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只是平时不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似乎存在这样一种理论:“一个人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就可以在行为上履行真善美。”因此开设专门的德育课,向学生大量灌输道德知识以求把学生养成一个有完美道德的人,这似乎已经成为现在学校德育的一条基本路径。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解当然重要,对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理解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德育内容。但是目前对于道德知识的教育过多、过繁,过于教材化、教条化和形式主义,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我们还记得那个叫林浩的孩子吗?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以增加他们的勇气,而且还救出两名同学.为救这两名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小林浩说:"我是班长."这是怎样简单却令人心疼的话语啊!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部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那么,班主任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综合专业知识能力,又具有健全人格、和谐发展的人。道德教育是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灵魂,对每个学生来说,打开心灵大门的驱动力是对他们的关怀。开好道德关怀的主题班会,是营造浓浓的道德氛围,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追求道德完美的主要途径。首先,道德关怀要尽量从满足学生的一般需要出发,引发学生基本需要的道德情感。由于升学的压力,中小学仍然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  相似文献   

15.
知识道德和生活道德这两种分属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生活道德是基础,是知识道德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同样,生活德育也是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脱离,表现为德育的知识化、学科化、理想化、功利化。从本质上看,德育与生活是有机统一的,倡导生活德育是德育改革和创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辩论、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道德是一个社会必要的,道德生活也是人所追求的存在方式。可以说,人类与道德构成了人类社会永不衰竭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杜允 《教学与管理》2012,(33):41-42
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方面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心理倾向。道德发展中的从众心理就是指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模式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1]。学生对教师以及对学校规范的接受是一种服从,是他  相似文献   

19.
性是一种自然现象,无论植物或动物都是性的产物,人们丝毫不应该对它感到大惊小怪。那么,性与人类的审美意识有什么关系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美。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是审美主体(人)在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所激发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升华,是主客观的和谐与统一,它是生命力与自由的象征。而审美意识,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观心理导向(倾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有道德。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带来什么利益。所以,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启蒙教育抓起。人们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其实,无论哪一种思想道德的教育,要想让它形成观念或意识并在人的头脑中生根发芽,都必须以情感的积累作为土壤。我们从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多年,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且总结出了一条教学经验:凭借教材,联系生活体验积累道德情感。《大纲》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规定中反复强调了“对人有礼貌”这一要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思想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