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因此,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以关注为起点,以满足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体验特级教师徐永森曾说过:“一篇文章从哪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程度,任何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主观臆断的教学实践,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应该是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为教学起点,以学生主体的满足为教学重…  相似文献   

2.
肖继生 《小学生》2011,(2):38-38
按照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洼的表现”的学生观和“提倡自主探索,学习指导”的教学观及教师应该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一、角色意识。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学习的伙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教导”。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传统的教学支配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师的“教”。因此,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时刻关注每一个教学对象,关注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二、服务意识。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完成多少教学任务,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收获。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服务意识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施我们的教学行为时,一切着眼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时刻从为学生服务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指标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每个细节的关注程度与处理艺术。那么。什么是“教学细节”呢?“教学细节”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辩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关注的转变从课程观的角度而言,教师的关注视野和关注重心应作如下转换:1.由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2.由仅仅关注“考试关”的通过转为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3.由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4.由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是否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5.由关注学生是否“装”进更多的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二、教师专业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新…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起教师如何教更应该注重学生如何学,应该关注“学生”这个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开展物理学中的人文知识灌输.物理教师应该既关注物理学的科学价值,又关注物理学的人文价值,使物理学中的科学因素与人文因素同时得到继承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均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新课标下教与学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的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差,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造性.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变为学生“吸入式”教学,将教学的聚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并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为学生的学习作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课改理念,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开展探究式教学。本文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懂得放手,学生必须沉浸于学习过程,教师必须扮演好“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唯有如此,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奥妙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不只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导“学”与育“生”.导“学”就在于唤醒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平等性、包容性、开放性,还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育“生”就在于唤醒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的人生,关注学生日常生成问题的解决,还思想政治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不仅要从知识与能力上关注学生,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学习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有效问题”能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与行为的教学问题.它具体反映在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有效问题”的设计主要体现为问题的“生活化、情趣化、梯度化、延伸化”. “问题生活化”反映教师突出课程教育价值的意识,“问题情趣化”反映教师重视课程学习心理的诱发,而“问题梯度化”与“问题延伸化”则反映教师关注课程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低年级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大有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那么,教师究竟应关注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演”应该是我们的“关注点”。教师只有落实好这些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必将行走在高效之路上。  相似文献   

14.
梁芳 《广西教育》2009,(20):48-48
有效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原则。笔者结合近2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四关注”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做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记忆与思维。(1)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历史的意义,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历史的需要及欲望。(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生命写作”是王君老师早年“青春语文”教学理念中提到的作文教学理念,包括阅读、写作、生活三个方面,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提供了许多借鉴经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教师应该如何教写作,学生如何学会写作的问题,其教学理念强调通过“生命写作”,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与生活激情。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如何借鉴王君“生命写作”教学理念促进初中生写作课堂的发展,这也是语文教育发展领域较为关注的一点。对此,本文力求通过分析“生命写作”的教学启示,从而探索出“生命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模式,“以学论教”必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l生原则决定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优化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参与的状态。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捕捉课文中的“生长点”,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但在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忽视教师引领作用的倾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引领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教学形式也由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传统“导——学”式变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现代“学——导”式.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则起“导”的作用.导出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导出学法,培养学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教师的导必须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主体是学,关键是导,明白了两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就会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知识、文化对新知识构建的作用,在开放教育的教学中教师“教”向“导”的方向发展,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应该是“支架式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