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每天都是壮丽的冒险──访奥丽亚娜·法拉奇[日]下村满子刘明华译上期内容提示:关于奥利亚娜·法拉奇的爱情生活,下村满子一无所知,只是在与她见面时才得知,两年前她心爱的恋人死亡了。亚历山德罗斯·帕纳格力乌斯──—位希腊抵抗运动的勇士。在法拉奇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2.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3.
读法拉奇的文章,很难不被她感染,看法拉奇的生平,很难不为她倾倒。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身上的确有着神话般的光彩,令人叹服。 法拉奇一生著述颇多。1946年,16岁的法拉奇走进新闻界,最初报道犯罪、医药新闻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6年之后,她到《欧洲人》杂志报道好莱坞娱乐新闻,1958年她出版了作品合集《好莱坞的七宗罪》。此后,法拉奇开始逐渐焕发出光彩,出版了报道妇女生活状况的《无用的性别》、小说《战争中的珀涅罗珀》、专访合集《讨人嫌的人》、关于人类征服月球的报道合集《假如太阳陨落》。1967年,已经…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籍的奥琳埃娜·法拉奇,是20世纪采访重要政治人物的最杰出的女记者。她自1969年至1981年发表的约40篇访问记奠定了她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地位,为国际新闻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年61岁的法拉奇销声匿迹差不多已有10年之久,谁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在声誉正隆的时候,突然告别新闻战线。据说她一直在闭门从事小说创作,因为她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文学家。然而迄今中国读者尚未见到她的新作。 11年前,法拉奇曾专程到中国来访问了邓小平同志,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访问记,各国报刊争相转载,轰动一时,因为邓小平同志当时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风云人物之一。1983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仅刊载了两次谈话中有关国内部分的简单摘要。  相似文献   

5.
邵薇 《军事记者》2001,(2):35-37
奥丽亚娜·法拉奇,2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信仰极端个人主义,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又不排斥权力(成功)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于是,她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表现欲望、蔑视一切权力同时又利用自己的“明星权力”等,都无可避免地反映在她的新闻作品中。她的新闻,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有价值,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  相似文献   

6.
法拉奇要当"事件见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法拉奇,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她写的那本《风云人物采访记》。她本人也因采访世界风云人物而享誉佳名“世界政治采访之母”、“二十世纪后半期历史的见证人”。被称为当今世界第一女记者的法拉奇,全名奥丽亚娜·法拉奇,1930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工匠家庭。法拉奇的父母非常贫困,但他们允许自己拥有一样奢侈品——书籍。这使法拉奇从小就有机会钻进书的海洋。 法拉奇在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之后,对历史产生了许多疑问和遗憾。比如,耶稣整天被人们膜拜,却没有人真正知道他长得是什么样子,他是黄头发还是黑头发,是胖是…  相似文献   

7.
曾两次荣膺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弗森特新闻奖的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以写世界风云人物访问记而声誉卓著。她的人物访问记风格独特,被称为“法拉奇式访问”。而“法式”访问记的“秘诀”之一,便是她的一套灵活多变、轻重穿插的提问方法。纵观法拉奇的提问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 开门见山法:例如法拉奇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前,就早知道他是个独裁者,他开始总要自言自语十多分钟。为了获得主动,法拉奇一见面就说:“我要告诉你,先生,你  相似文献   

8.
法拉奇与我们1980年8月,法拉奇首次访问中国并与邓小平谈话时,我还是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这位光彩照人的意大利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的不凡经历对我们来说,还是闻所未闻的故事。记得过了不久,《人民日报》介绍了她的生平并发表了邓小平接见她时的谈话。这也是法拉奇首次被中国读者所认识。1982年和1984年,新华出版社以《风云人物采访记》为名,先后译介了法拉奇对基辛格、阿拉法特、约旦国王候赛因、西哈努克、甘地夫人、布托等风云人物的采访文章。此时我已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和许多惶惑于“新闻”究竟为何物的年轻记者一样,对于法拉…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日子里,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萦绕:我离法拉奇究竟有多远?欧丽亚娜·法拉奇(OrianaFallaci)是20世纪最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尤其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她被人们视为一种反暴政、反集权、反专制的象征,广为热爱自由、追求民主的人士所喜爱。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可以说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关系风云录。就凭这本书,法拉奇确立了她的“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法拉奇的新闻采访技巧和专业训练素质,而且放射出一种罕见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奥琳埃娜·法拉奇是意大利《晚邮报》的著名女记者,在世界新闻界享有盛名.她在对风云人物的戏剧性采访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超群才干和独特的采访方式,使公众瞩目.法拉奇善于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对叱咤风云的人物进行引人注目的访问,并以提问尖锐、切中要害而闻名,而她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又往往寓于提问中.在采访过程中,她从不失去自己对局势的控制,一次次从她所得到的回答中敏锐地去发现破绽,不断打开对方的缺口,使天平上自己这一方的砝码总是重于对方.用法拉奇自己的话来说,采访是"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异于传统的采访风格法拉奇热爱新闻事业,她认为记者有一种非同寻常而又了不起的"特权",那就是,你能在事件发生之时就写出历史,并能与那些控制着世界和能改变历史方向的人物进行争辩、解释和热烈的讨论.然而她的来访"不是把自  相似文献   

11.
在世的外国记者中,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法拉奇了.那是1980年8月21日至23日,她两次采访了我国领导人邓小平,而采访笔录又收入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法拉奇由此在中国名声飞扬.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籍的奥琳埃娜·法拉奇,是20世纪采访重要政治人物的最杰出的女记者。她自1969年至1981年发表的约40篇访问记奠定了她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地位,为国际新闻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年61岁的法拉奇销声匿迹差不多已有10年之久,谁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在声誉正隆的时候,突然告别新闻战线。据说她一直在闭门从事小说创作,因为她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文学家。然而迄今中国读者尚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女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之所以能够享誉全球,并不是出于偶然,成长经历对法拉奇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以后她采访政要时所采用的判断标准的形成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些经历为她以后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春蕾 《报刊之友》2011,(8):146-148
法拉奇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记者,以采访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而闻名。她的作品,一直是国际新闻界研究和学习采写技巧的范本。在这里,我们就针对法拉奇的提问艺术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深入分析、总结了包括紧逼、挑逗等独特的提问方式在内的艺术技巧,最后还针对她对基辛格的采访,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资产阶级新闻记者,法拉奇虽然宣称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历史,并以一个追求自由真理不畏强权的斗士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作品也被西方誉为“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历史的见证”。然而阶级本能的偏见,使得她并不能在所有事情上做到客观公正。作为一名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狂热拥护者,她往往以西方的价值观去评判自己的采访对象,使得她的采访记中多处充斥着难以令人容忍的谎言与偏见。(一)新闻记者的阶级立场决定了法拉奇的阶级偏见,客观真实、全面公正等新闻原则被抛置脑后。法拉奇对波兰工会主席瓦文萨的采访中的表现,自己也感觉到…  相似文献   

16.
刘春蕾 《今传媒》2011,(8):146-148
法拉奇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记者,以采访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而闻名。她的作品,一直是国际新闻界研究和学习采写技巧的范本。在这里,我们就针对法拉奇的提问艺术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深入分析、总结了包括紧逼、挑逗等独特的提问方式在内的艺术技巧,最后还针对她对基辛格的采访,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女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之所以能够享誉全球,并不是出于偶然,成长经历对法拉奇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以后她采访政要时所采用的判断标准的形成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些经历为她以后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14日,法拉奇在她的家乡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诊所离我们而去。 这些天,我的内心总是被这个噩耗纠缠着,我不得不捧起我的心对世人说:向法拉奇致敬!  相似文献   

19.
闻名世界的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确是个奇人。虽然她年仅五十一岁,却敢自称是“政治访问之母”。她的自吹自擂居然还没有人公开表示异议,可见她确有令人折服之处。法拉奇自幼入医科学校,但十六岁时就给报纸写稿,对新闻很感兴趣。1950年二十  相似文献   

20.
这个这个这个引发的震撼1980年8月,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担任翻译的是外交部的施燕华。事后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了一个法拉奇忠实事实的细节,使我这个同行有震撼之感。施燕华说,采访后,法拉奇根据录音整理记录,不明白的再问我,我一句句地跟她对,大约用了一天时间。她非常忠实,连最简单的词都不放过。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