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因时养生法 所谓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正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而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相似文献   

2.
养生茶座     
《健身科学》2014,(10):64-64
写在前面 深秋季节天气转凉,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所以养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饮食上要滋阴润燥,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此外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秋季锻炼时,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  相似文献   

3.
严严冬日,煲一锅汤滋补身体吧严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空气干燥,人体散热快,很容易造成体内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冬季滋补就显得尤为重要《。黄帝内经》中说:“秋冬养阴”,意思是说秋冬季节要注意调养人体之阴气,阴阳平衡,以抵御寒冷。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亲手煲一锅美味又营养的汤,滋阴养颜,何乐而不为呢?下面为您介绍几种简便易学的适合冬季滋补的汤,让您在寒冷的冬日里,轻轻松松喝出健康来。羊肉萝卜汤羊肉非要涮着才好吃吗?不是的。把它和萝卜一起搭配做汤,是冬季滋阴之佳品。材料:羊肉300克,白萝卜60克…  相似文献   

4.
四时养生法     
刘祥 《武当》2001,(2):49-49
一年中的季节变化,寒暑往来,雾露雨雪,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精神活动等发生改变。《素问&;#183;四气调神大论》早就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明确指出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均受自然界季节气候的影响,保健养生必须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春天气候逐渐转暖,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应注意保健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的养生原则。  相似文献   

6.
李之田 《武当》2007,(9):15-17
太极是一个哲学的概念,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为太极。太极由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产生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源。太极只是一个混沌的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偶,无所不有。太极包  相似文献   

7.
吴永霖 《精武》2004,(5):32-33
太极是一个哲学概念,这个概念的发展有两个阶段。先秦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为太极,由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出四时变化,是宇宙万物之源。《易·系辞上》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代学者孔颖达进一  相似文献   

8.
立夏之后天气渐热,植物繁盛,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专家提醒,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与夏气相通应,是说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功能最强。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夏日炎热,胃肠功能受暑热刺激相对减弱。因此,保证胃肠功能正常,选用食物滋养补益,抵御…  相似文献   

9.
在对人与外界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和天地自然大同小异.人的精神受之于天,人的形骸受之于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也有四时五脏九窍三百六十个关节.大自然山川流水,环环相扣;人体经络穴脉,息息相连.由此看,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古称为"天人相应”.根据"天人相应”的思想,人与自然相通,自然界天地万物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活动.<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明了天地自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因此,"天人相应”不仅是古代哲学 的重要观点,也是一种科学的养生观.古往今来,许多传统养生家都在实践中进入这种天人相应、个体融入自然的奇特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理论谈太极拳的保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畅气血,舒展筋骨,培养正气,使人体的功能发挥正常,以达到内外调和,预防疾病,抵抗外邪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太极拳练习要求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使大自然给予的有益物质,能更多地吸收,促进周身血脉流通,身心舒适,精神焕发。本文运用中医理论谈谈太极拳在保健体育中的作用。一、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1.阴阳学说与太极拳。《素问·四时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太极功理首先就运用了这…  相似文献   

11.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12.
王桂荣 《中华武术》2004,(11):28-28
一、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1.阴阳学说与太极拳。《素问·四时凋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太极功理首先就运用了这一学说。太极拳预备式要求:“十趾抓地头顶天,舌顶上腭垂两肩,尾闾中正松腰胯,提肛运气扫丹田。”也就是说在练功一开始,  相似文献   

13.
四时与养生     
玄光 《武当》2001,(9):57-57
为什么生物的属性都有阴阳之分呢?原来,在大自然中,在天为阳,在地为阴;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天地造化之机,乃是天地阴阳之形气相感,上下召临,而化生万物。故万物的生长都要禀受天地的阴阳而化生。故此,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四时对万物的生长变化无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石太能 《武当》2005,(10):51-51
立秋以后,气候一般早晚凉爽,温差较大,加上酷暑对人体的消耗,人非常容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不过有关专家认为秋天进补要讲究阴阳平衡,不能乱补,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把身体给补坏了。  相似文献   

15.
程元江 《武当》2009,(7):54-54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183;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炙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协调阴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阴阳学说观点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而且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贯穿着阴阳二气的作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把阴阳看成是自然界的总规律,是万物的纲领,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万物生长壮老和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阴阳学说,是我国最早的哲学思想。最早的阴阳观念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后来被《周易》引入自然哲学对立统一的范畴。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阳生克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万物的纲纪,一切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因此,人的养生活动同样是受阴阳总规律制约的,人的寿与夭决定于机体的阴阳状态。阴阳和(相对平衡)则寿,阴阳离(相对不平衡)则夭。如《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又如《荀子》曰:“阴阳大  相似文献   

18.
阴阳观对中华武学的技、法、理辩证思想都给予更为终极的关怀,是武学运动变化的一种固有规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述了阴阳二气结合的万物之理,解释了“道”和变化的辨证思想理论,对于武学拳理思想、技法招式和功法炼养给予了深切的关怀,构建了武学丰富深远的技击原理与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足区:《黄帝内经》指出:“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阳气起于五趾之里。”“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重要部位,与经络气血阴阳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脉气散布,以足为根,以足为本。足部是人体经络循行与腧穴分布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正经六条在足上,一只足有38个腧穴,原穴是原气驻留地,其中太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