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指导学生对来自生活的人物素描进行练笔,让学生认识到好作文是来源于生活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
笔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这个校园里度过了四年本科学习生活,目前继续在此攻读硕士学位,进入了与北师大相处的又一个三年。作为一个“土著”北师大人,即便开始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走在校园里的感觉却一如往昔。哪间教室没空调而上自习不能去、下课后去食堂吃饭走哪条路最近、哪个时间各个社团放电影会扎堆、图书馆里哪个阅览室的哪排书架上的书最有趣儿……一切都是熟悉不过了的,不过,一切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的教育生涯,使笔者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智如泉源,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  相似文献   

4.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教室上课,开始的晃动让我误认为是离学生书桌太近了,我向后退了一点。听到学生的惊呼,我马上意识到:地震!“抱着头、趴在书桌下面”,这是我在第一秒钟发出的指令。这时,房顶的灯管在剧烈地摇晃,脚底下楼板不断地剧烈晃动,桌椅也摇摆起来。“不要让一个孩子受伤”,  相似文献   

5.
李郁 《中国教工》2008,(9):13-14
8月27日,在北京参加“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兵”表彰活动的60多名教师代表应邀游览参观了北京颐和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6.
生活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常态运行的,所谓“狼行千里要吃人”。不少作家在体察生活,塑造人物时,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情理,给予了相当到位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四川巨震,举世震惊,举国哀痛。“灾难——生命”,这是一个多么适时的话题,眭如军老师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机发起了这次特殊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认识灾难、感受爱心、宣泄情感、思索生命的平台。它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直切学生的心灵。活动中,孩子们搜集、整合(资料)是那么认真,阅读体验是那么投入。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英文译本有很多种,但是在众多译本中以杨宪益与他的夫人戴乃迭合译、霍克斯和他的女婿闵福德合译的作品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本文摘取片段,运用言语行为的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两种译本译者在翻译红楼梦人物对话时的语用策略,探讨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人物语言对翻译作品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老师,在新的学期中,我保.证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把字写端正。如果做不到,你就让我回老家读书。”这是我班刘吴同学写给我的一份保证书。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老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老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模式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教十五年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也算见识过了,最令我头疼的就是有偷盗行为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谓是胆大心细,而且其宁死不屈的精神,可以与当年的地下党员相媲美……”大多数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遭遇过班级失窃事件;如何解决学生屡偷不止的问题,也是让许多班主任头疼不已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小说系列中,《红楼梦》人物语言的成就最高。据统计,《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字数几乎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三国演义》是叙事多而对话少,到《金瓶梅》开始,人物对话就扩大了。到《红楼梦》又进一步,有些章节几乎全是对话,作者只略加勾画连缀,即成一回。①如第32回“诉肺腑”中的几组人物对话,长篇累牍,婉转周至,但丝毫不觉絮聒。人类主要通过对话进行交际。优秀的小说文本往往借助模拟具有独特个性色彩和包含丰富心理内涵的人物对话而获得强烈的表达效果。西方小说理论家戴维·洛奇说过:“小说注重展示,纯粹的展示是直接引用人物…  相似文献   

13.
人际信任的研究在社会学界及社会心理学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围绕信任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张“信任是非理性行为”,代表人物是社会心理学家霍斯莫尔,他认为“信任是个体面临一个预期的损失大于预期的得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所做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即当个体在纯理性的状态下做选择时是不会做出“信任”行为的。  相似文献   

14.
德国人在描述一个人陷入困境迷茫时用“如坠分数中”来表达。由此可见,分数是一个让人“迷茫”的数,小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困难非常多。因此,“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这两个内容是很多研究者喜爱的内容,一线教师也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教学活动设计。分析不同教师的教学行为后会发现,教师对所要教内容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书、笔记、小说以及诗歌中记载和描述了许多无目的游走的行为。本文认为,这类文字表述中隐含了古人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认知以及超越的过程。反应到具体创作中就是无目的行为被潜在的文化传统逐步改造并诗意化,即由最初的彷徨苦闷转而为随遇而安的自适恬淡,由被迫无奈的宣泄变为主动自觉的享受。这一诗意化的进程集中体现在唐代以来大量出现的访人不遇题材的诗歌创作中,进而丰富了我们的诗歌传统化和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