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ü宋锕叵到沂境隼吹摹4铀氪镂骱臀ず驳饶行缘墓叵捣治?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他者到认知自我的过程;从她与几位女性人物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自我到批判社会的过程。这样  相似文献   

2.
女书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极具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女书文化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凝聚其文化内涵及修辞意义、指述关系。女书文化作为女性意识的叙事方式,主要表现出"女性作者"对待"女性"这一性别特质,从发现、审视到定位的认知过程。把女书文化作为泛文本研究,解读其修辞意义和指述关系,大致可分为女性自我洞悉的符号意义和以女性立场审度外界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3.
《宠儿》中三位女性形象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历经三代逐步确立的完整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最终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莫里森在创作中描述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其目的是去唤醒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政治主体意识,使其在社会政治上确立应有的地位,走向社会中心。  相似文献   

4.
陈染作为20世纪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凭借女性独立而丰富的个人资源进行了不懈的张扬女性主体意识的文学创作。如果将陈染小说创作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和整体加以考察,我们会从中发现其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变化,也会找到其一以贯之的不断深化的不变的主题。那就是陈染在三个不同创作阶段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由女性个体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反思的低级层面逐渐发展和嬗变到自我确认、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高级层面的呈变化状态的过程;以及缘于生命的需要与自我倾诉的写作,在不断体认与探求中,人物逐渐摆脱内心格斗、自我纠缠,而走向某种确定明晰的指向,再现和深化了女性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女性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5.
池莉在《口红》中,突破了对中性人物的小说书写,从女性意识出发,展示了以江晓歌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女性从对男性中心主义压迫的控拆,到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肯定的意识觉醒过程,表现了处于商品经济社会背景下中国当代女性在艰难中拼死挣扎,自强不息,终于获得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6.
意识一直是亨利.詹姆斯创作中的主题。其后期作品《使节》尤以对人物意识的处理见长,主人公斯特瑞赛前后的意识变化是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所在。对此问题批评者侧重于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分析,很少关注到人物自我的发展。文章从意识批评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他意识的变化轨迹,表现形态以及与他者意识的对抗,由此指出他意识变化的原因在于他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在自我的追寻和重构中实现主体的自治。  相似文献   

7.
莱辛的短篇佳作《到第十九号房间》细致入微地展现了知识女性人物在面临男权社会母职意识形态道德禁锢并遭受心灵戕害的心路历程。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人物对"本我"追寻与精神自由追求无果直至悲剧的深层原因,对女性树立主体意识、改变"他者"与献祭者形象、自我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傅军 《文教资料》2011,(34):17-18
海派作家施蛰存在现代都市小说创作中一直擅长抒写女性心理体验和妇女命运。他的小说文本明显蕴含和突出时代都市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形象.关注和表现理想女性与现实女性、传统道德与都市文化的碰撞、消解和平衡。本文通过对他前后期代表小说文本和人物的解析,从作家创作态度、视点。手法比较分析其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并从作家创作素养和背景局限分析这种意识成因与特质。  相似文献   

9.
女性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应该是有其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然而现实社会中,不少女性却是自我萎缩、妄自菲薄、依赖、回避、退让、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这是女性主体意识丧失的表现.本文将对女性主体意识的丧失过程、女性主体意识丧失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恢复女性主体意识的现实可能性及有关社会心理学理论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权利和自由的获得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大学的学术自由更是如此.借鉴阿克塞尔·霍耐特从"主体为承认而斗争"的发生过程建构的承认理论,文章分析了美国学者学术自由意识"从认知自我关系到实践自我关系"的转化过程和学者斗争主体从"个体到集体"的扩展过程.以此,文章阐释了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发展,并论证了美国学者的学术自由权利经历了个体和集体的不断抗争才在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社会共同体的承认.  相似文献   

11.
山田咏美是现代日本女性文学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以现代日本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天国的右手》即是其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站在后现代性文学的立场,通过阐述该小说的女性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来探究作家通过文学这一形式来张扬现代日本女性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意图,并由此来对这一表现形式予以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英国妇女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转折性作家,开启了展现女性意识的先河。她的作品以其女性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智慧,通过以女性为主体的立场,塑造了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以其最受欢迎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为例,来阐述她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啊,拓荒者!》中的人物形象,从女主人公对待自我女性身份和与其他女性的关系等来分析其女性意识,从她对待土地的态度来分析其自然观,结果表明:女主人公由于受到父权制世界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缺乏对女性身份及自然的正确认知,因而性格中曾经存在着男权倾向,排斥女性身份并以征服和利用土地来满足自我利益;但随着其认知的深入,主人公逐渐接受自我身份,并产生了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层认知。  相似文献   

14.
吕碧城是中国近代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在她的诗文创作中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文章主要从女性自主权利的呼唤、创办女学发展女子教育,宏伟远大理想志向的树立及狂放张扬的女性个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吕碧城诗文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表现,并阐释了吕碧城诗文中女性创作主体意识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To probe into the knowing of teaching/learning, we have to surmount the subject/object dualism based on the level of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and trend towards epistemology of the relationship, which means that knowing of teaching/learn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its value and be wholly considered. The unique valu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s made up of their unique knowing. In knowing of teaching/learn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intersubjective. The so called “epistemology of teaching/learning” in China is an odd combination of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and centralized system, which might be good for the mastery and training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Translated form Global Education, 2005:6.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一些优秀的思想观点,诸如"物生有两,相反相成"、"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合而不同,执两用中"等矛盾观,知行先后、知行分合、知行轻重、知行难易等知行观,还有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自省、自讼、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等关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培养的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宗璞的创作中一直带有强烈的身份意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及身份意识的变化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她的叙述姿态也经历了从单纯热情的倾诉者、时代的追潮者,到历史的思考--批判者,知识分子的自审者的变化.文革结束后,个体从经验中沉淀出来的性别体验在作品中渐渐显现出来,性别上的女性身份成为她创作中文化身份的另一特质.  相似文献   

18.
章琼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2-10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张爱玲是一位具有独特女性意识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如白流苏、葛薇龙、曹七巧、曼桢、许小寒等.这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寄寓了张爱玲作为女性本身的生命思考.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张爱玲书写都市女性被奴役的命运并不是简单地传递女性的悲剧,而是借女性世界的声泪事实来向男权社会控诉与挑战,颠覆与解构传统的男权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与感悟,解读她特殊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9.
周喜俊作为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乡村女性形象。她的作品是对当代中国乡村妇女生存境遇的书写,透露出浓郁的女性意识内涵。她笔下的乡村女性坚忍不拔,自强自立,精神独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与周喜俊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确定了其在当下文学创作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0.
《紫色》与反性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性别主义是艾丽丝·沃克妇女主义的重要内涵之一.沃克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通过对三代黑人女性婚姻生活的细腻描写,揭示了性别主义对男女两性的影响.三代妇女在两性关系中的不同遭遇以及她们对性别歧视的不同反应,表现了黑人妇女的女性意识从麻木到觉醒、从反抗到斗争的发展变化过程,她们的不同结局体现了作者的女性、女权意识及民族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