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中,因处多关之中而得名。关中的范围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关塞的位置有的固定,有的有所迁移。关塞的作用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在关中南侧的秦岭山脉中,自西而东曾设置过大散关、斜谷关、骆谷关、子午关和山尧关五个军事要塞。它们是构成关中关塞体系及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将对这五个关口的设置、变迁及现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关中东部,黄河天堑断其东,在黄河西岸又设临晋关,此关位于长安东北方的临晋道上,因而成为关中东北方的重要关塞。由于临晋道要经过黄河,所以在临晋关外的黄河上历代多设浮桥,而尤以唐蒲津桥著称于世。正因为临晋关是关中重要关塞,所以在此一带多发生战争。本文就以上问题作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4.
木峡关和摧沙堡、石门关是古代关中地区西陲的重要关隘,其中石门、禾峡关是唐代原州七关之一。木峡关、摧沙堡处在固原西南海子峡谷南北两端。南端的木峡关城址现今当地人都称之为“孟良城”,北端的海子峡出口处城址是摧沙堡,当地人都称之为“焦赞城”。石门关域约在六盘山余脉向西北延伸地带须弥山峡谷口。关于唐代石门关等城址,地方志研究者根据史料也做过一些探讨,但是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只说大致方位,没有城址现状,更没有确切地址,部分还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是继函谷关之后的关中东大门,本文对潼关概况、关城位置、关塞构成等进行考察论证  相似文献   

6.
武关是古代设于自长安,关中通往南阳,江汉以至东南的交通大道上的一处险要关隘,是构成和屏障关中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塞,曾经在中国古代社会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握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凭藉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两个途径,旨在解决武关位址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东汉函谷关的建关时间、迁关原因、关城位置、关城状态以及发生的重大军事活动等进行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8.
9.
苏轼对门生李扁赏爱有加,予以无私地教导和帮助。李腐对苏轼也极其尊敬、仰慕和感激,他在连续两次应举落榜的巨大打击下对苏轼有过短暂的误解与抱怨,但很快就在苏轼的开导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半生对苏轼更加敬仰和感念。李扁的尊师之情与关中地区古老的尊师重教传统密不可分,也成为后人传诵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黄巢义军在关中期间,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使革命达到了高峰,但时隔两年零四个月,又败退关中,原因何在?本文着重加以探讨,以避免“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绿化树木主要害虫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平原绿化树木害虫的防治,关系到绿化树木的生长及粮食作物的丰收,根据绿化树木害虫的种类及发生特点,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将害虫的虫口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绿化树木的健康生长和粮食连年丰收。  相似文献   

12.
关中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蓝田猿人在这里生息繁衍。夏、商之后,周人时期便开始在这个地区扮演历史的主角。出于对粮食、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加之环境和气候的变迁,关中水利发展出现多次大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胡仔生平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苕溪渔隐丛话》是一部著名的诗话汇编,在宋代诗话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作者胡仔的生平事迹,历代所存记载寥寥。虽有学人对其生卒年等进行了考证,然而意见难以统一。结合《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再辅以相关方志和苕溪渔隐《丛话》相关记载,可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胡仔生平线索来。  相似文献   

14.
据传世文献与碑铭文字的记载,唐诗人张志和于唐肃宗时开始隐居于越州会稽东郭。于唐代宗大历九年至十二年间游历于湖州,并作下了《渔父词》,其后不知所踪。  相似文献   

15.
秦时峣关,即后来的蓝田关,又称蓝关,据汉书、水经注等权威史学、地理文献记载及以后的历史演变,峣关在今蓝田县东南,峣山东部至蓝桥镇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而蓝关即是今蓝田县县城.  相似文献   

16.
傣族“龙山林”文化禁忌与边疆生态环境的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在和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智慧。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傣族更是如此。傣族人民认为,"龙山林"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正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人们不能随便在"龙山林"中砍伐树木、猎捕动物和开垦土地,从而也就最有效地保护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及整个生态安全。傣族人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形成的这一"龙山林"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对自然的禁忌,它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8.
皇寮书院是我国最早由私人创办且有讲学活动的书院之一。但其是否创建于唐代,今之学界仍有争议,至于其创建的具体时间,更是不得而知;另其今属籍地的说法亦有吉水县和永丰县之异。笔者援引部分史料以及实地调研,就以上两个有异议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地剖析与考证,认为皇寮书院应是建于唐末公元844至878年间,其故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坑田乡境内。  相似文献   

19.
杨广(隋炀帝)以军事手段辅以文化战略抚定了江南,并以江南为基地实施了夺宫计划,在登基后又为发展和控制江南作了许多努力,最后欲避难于江南再图天下不成而亡。考察杨广与江南的关系,江南是杨广的政治生命所在,杨广是隋唐时期“南朝化”的重要人物。尽管由于统治失策,杨广经营江南最终归于失败但在一定意义上仍可以说,他是西魏、北周以来第一个走出关中本位、具有开放意识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